我的位置:
法师兄
法律知识
行政法
行政复议法
行政复议制度
行政复议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其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由受理行政复议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法律制度。一级复议制的概念:... 更多>

行政复议制度

  • 英国行政复议制度初论
    行政复议制度
    「内容提要」英国传统行政正义体系重视法司法审查与上诉,行政复议制度较为薄弱。近年来,随着行政改革的推进和民事正义体制改革中对诉讼外争端解决机制的强调,这种现象开始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讨行政复议制度的变革之道,在维持行政复议官员与组织内决策官员的联系渠道的同时,加强行政复议主体的独立性,充分发挥行政复议机制以及其他内部申诉解决机制的作用,以保证公务服务利用人的不满得到有效化解,并发挥行政复议的规范化效应,推进行政决策体制的改善。「关键词」英国行政复议行政正义社会保障「Abstract」InthetraditionaladministrativejsticesystemofUK,mainemphasiswasptonjdicialreviewandappeal,andreconsiderationortheinternalreviewofadministrativedecisionswasalmostaltogetherneglected.Btinrecentyears,thissitation,inflencedbytheadministrativereformandthediscssiononalternativerepteresoltionmachanisminciviljsi
    2023-04-24
    450人看过
  • 浅议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存在的缺陷及改进
    1行政复议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1对行政复议的性质定位不明确行政复议的性质关系到行政复议立法的价值取向,也关系到整个行政复议制度的构架,以及行政复议工作的发展方向。因此,对行政复议正确定性非常重要。一直以来,对行政复议的性质定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行政复议制度,是行政机关内部上级对下级的层级监督和纠错机制,称为监督说;另一种观点认为,行政复议制度是一种行政救济制度,是行政管理相对人对行政机关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异议时,申请复查及纠正的救济制度,属于通常所说的民告官的范围,称为救济说。虽然二者并不对立,但层级监督是行政机关的内部行为,在性质上以行政手段为主导;而救济是外部行为,独立于行政执法机关之外,在性质上以司法手段为主导,理论上二者不能共存。1.2行政复议范围还需完善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有些界限需要进一步明确,特别是有些热点、难点问题。如:《行政复议法》没有将内部行政行为纳入行政复议范围,因而导致公务员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济。保护公务员的合法权益与保护普通公民的合法权益一样,两者都应该有充分的救济途径和救济手段。国家公务员虽然可以通过行政申诉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申诉与行政复议制度的功能不可同日而语,后者的救济更加有效。《行
    2023-04-24
    189人看过
  • 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缺陷及建议
    自我国《行政复议法》施行以来,尤其是2007年8月1日施行的《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增加了调解结案方式,规定了驳回行政复议申请的决定类型,确立了行政复议不利变更禁止原则等重要内容,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逐步得到发展。但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一些缺陷也开始显现,如不及时从观念上更新,并从制度上加以完善,将会严重影响这一制度功能的发挥。一、制度缺陷成因分析行政复议制度存在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行政复议范围较狭窄,难以全面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从现行《行政复议法》对行政复议范围的规定来看,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行政复议范围并不全面。随着改革的深入,如涉及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移民安置、国企改革等复杂的行政争议已大量增加,涉及受教育权、劳动权、选举权等新型的行政争议不断出现,等等。因此,亟待拓展我国的行政复议范围。(二)混合的行政复议管辖体制影响了行政复议的公正和权威。现有的行政复议管辖体制是一种以条块结合为主,以条条管辖和原机关管辖等为辅的混合管辖体制。这种体制在行政复议实践中存在很大缺陷:一是省级以下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当事人申请复议,当地政府不予受理,增加申请人的成本,不方便群众,加上垂直部门有共同的利益,即有利害关系,应该回避,反而要其上级进行复议,难免存在不公正。二是对海关、金
    2023-04-24
    466人看过
  • 改革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应处理好四组关系
    一、行政化与司法化。对行政复议制度的定位存在两种相反观点,一种是司法化,着眼于行政复议的权利救济功能,要求强化复议组织的独立性和程序的正式性;另一种是行政化,着眼于行政复议的行政内部监督功能,强调复议组织对行政首长的依附性和程序的简便高效。我国现行行政复议制度较为明确的采取行政化的立场,而基于实践中行政复议功能不彰的普遍现象,许多专家学着提出对行政复议进行司法化的改革思路。这种构想无疑有其合理性,比较法上也可以对此提供诸多的成功模式,如英国的裁判所,美国的行政规制委员会,日本的国税不服审判所,韩国的行政审判委员会,台湾的诉愿委员会等等。但另一方面,如果将行政复议放在行政法律纠纷解决的大背景下来看,则行政化较高可能并不是缺点而是优势,因其与行政机关首长之间的密切关系而可以利用独特的行政资源,其程序的简便灵活也有可以保证私人权利得到及时的救济,发挥司法化组织与程序所难以发挥的独特作用。在比较法上,德国的行政复议制度显然是将监督职能定位为主要功能,将复议程序定性为行政程序。法国的层级监督和善意监督也是非正式的,甚至都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加以规范。在英国虽然有大量的司法化的行政裁判所行使复审(review)职能,但也存在行政组织内部、非正式化的行政复议(reconsideration,inte
    2023-04-24
    379人看过
  • 进一步发挥行政复议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问:请介绍一下制定条例的背景及其必要性。答: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依法解决行政争议、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层级监督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平台。近几年来,按照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积极履行行政复议职责,全国平均每年通过行政复议这个制度平台解决行政争议8万多起,纠正了一大批违法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努力将行政争议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初发阶段、化解在行政系统内部,密切了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维护了政府的形象。在行政复议实践中,各地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发现了一些具体制度上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为了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挥行政复议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完善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制度的要求,有必要总结行政复议实践经验,把行政复议法规定的各项制度具体化,进一步增强行政复议制度的可操作性。为此,国务院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问:制定条例遵循的指导原则是什么?答:为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复议为民的要求,提高行政复议质量和效率,在制定条例的过程中,主要遵循了以下五个指导原则:一是依法完善。行政复议法对行政复议的范围、申请、受理以及行政复议决定作了规定。各级行政复议机构在工作实践中普遍反映,这些规定比较原则,建议进一步具体化,增强可操作性。为此,
    2023-04-24
    481人看过
  • 我国行政复议制度什么时候开始的
    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建立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以建国初期开始,行政复议制度一直在不断地健全,完善、发展。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初,行政法规规定了行政复议。但是对行政复议的称谓没有完全规范如申诉、复审、复验等,进入八十年代,行政复议制度随着法治化进程的加快,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尤其是《行政诉讼法》颁布后,为配合行政诉讼工作的实施,国务院于1990年12月24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条例》,对行政复议作了比较系统规定。行政复议法在总结1990年国务院制定的《行政复议条例》施行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行政复议制度,主要是:扩大行政复议方式范围,进一步加强行政复议制度在解决行政争议方面的作用;简化行政复议申请程序,更充分地体现便民原则;赋予当事人对规范性文件监督机制的启动权;确立国务院受理涉及国务完部门和省级政府的行政复议案件并作出最终裁决的制度,加强了国务院对所属各部门和省级政府的监督;严格了行政机关不履行行政复议职责的法律责任。行政复议法是继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之后又一部规范政府行为的重要法律,不仅对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且对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促进依法行政,从严治政,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廉政建设,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维护
    2023-04-24
    375人看过
  • 哈市行政复议制度改革经验全国推广
    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第37次行政复议案件议决会上获悉,哈尔滨市在全国率先创立的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的成功经验得到国家认可,并于今年在全国8个省、市、自治区进行试点,黑龙江省被列为全国首批试点省份之一。据了解,行政复议是解决行政争议的重要法律制度,但由于历史原因,行政复议工作一直由政府部门的内设机构承担,行政机关对自己作出的行政决定进行复议,影响了行政复议决定的公正性和公信力。为解决这一问题,2007年,哈尔滨市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市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行政复议案件的议决权不再由政府和其部门行使,而是交由行政复议委员会。行政复议委员会35名委员由来自社会各界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高校法学教授、资深律师等专业人员组成。该委员会作为市政府行政复议案件议决机构,主要职责是审查议决市政府受理的行政复议案件。委员会议决会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案件进行票决,依法公正地审理行政复议案件。行政复议结果最终决定权交给作为中立第三方的专家代表以后,行政复议案件的公正性得到保证。同时,各界专家学者也能够为行政复议决定提供坚实的法律支持,复议决定公信力明显提升。哈尔滨市今年将政府各个职能部门的行政复议权上收,全市行政复议案件全部由市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的专家议决,各职能部门不再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据介绍,行政复议委员
    2023-04-24
    173人看过
  • 政协提案: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制度的作用
    行政复议作为解决行政争议的重要制度和法定渠道,集中了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核心是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行政复议制度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通过强化政府系统内部对行政权力行使的制约和监督,保障和促进各级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安徽省政协委员张武扬在此间举行的安徽省两会上建议,高度重视和加强行政复议工作,着力解决好行政复议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行政复议机关的能力和水平,才有可能把矛盾及时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初发阶段,减少因行政争议引发的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上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当前制约行政复议制度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一是领导思想认识还不到位。一些行政机关领导对行政复议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缺乏必要的认识,对依法及时解决行政争议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的认识不够到位,不积极履行行政复议职责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行政机关领导错误地认为办理行政复议案件仅仅是法制机构的事情,不积极支持行政复议机构受理行政复议案件,不过问案件办理质量,不关心行政复议能力建设等;个别行政机关领导错误理解行政复议工作目标责任制,不切实际地设置双零(零复议、零诉讼)考核指标,人为限制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案件的数量。二是工作进展不平衡。不同地区和部门之间,行政复议工作的进展还
    2023-04-24
    210人看过
  • 专家建议从五个方面完善我国行政复议制度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应松年教授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行政复议制度还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迫切需要改革和完善。在12日召开的纪念行政复议法施行十周年座谈会上,应松年教授指出,从行政复议目前情况看,相对于行政复议制度内在的功能和作用,相对于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行政争议的数量,我国行政复议的优势和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申请行政复议的数量还不如提起行政诉讼的人多,和信访的人数相比也相差较大。在正常情况下,一个国家解决行政争议的体系中,行政复议应该是公民首选的最主要的途径,受案数量应该数倍于行政诉讼。应松年说。他认为,应从五个方面来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建设。首先是切实落实行政复议法规定的、应该遵循的公正原则。必须保证行政复议机构和人员的中立地位,保证在办案中不偏私、不歧视,排除不相干因素的影响。第二,扩大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行政机关影响公民权利的行为应该都纳入行政复议的范围。第三,在程序方面,要坚持以听证方式公开审理为原则,除国家机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凡当事人要求,或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应公开的,都应以听证方式公开审理。为提高效率,可设简易程序。第四,严格行政复议人员的资格管理。为提高行政复议的质量,对行政复议人员应该实行资格管理制度,建议行政复议人员
    2023-04-24
    453人看过
  • 韩国的行政复议制度及其实施情况
    行政复议在韩国被称为行政审判(早期被称为诉愿),意指由行政机关实施的审判,是解决行政争议的一项基本制度。韩国于1951年制定诉愿法,并于1984年把该法改称为行政审判法。自1988年到1998年的10年间,该法经历了4次修改,成为韩国行政复议的基本法。此外,该国还制定了《行政审判法实施令》(总统令)和《行政审判法运营规则》(国务总理令),并在有关国税、专利、土地的单行法规中规定了行政复议特别规则。这些法律、法令和规则共同构成韩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基石。韩国的行政复议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行政复议案件数量多,且逐年增加目前,韩国的行政复议案件数量比10年前增加了5倍。从中央政府来看,近3年来国务总理行政复议委员会平均每年受理行政复议案件约2万件,其中2005年为22292件,2006年为19540件,国税审判院和国税复议系统2006年受理的行政复议案件也高达12396件。市、道政府受理的行政复议案件近3年来年均3800多件,每年增加400多件。行政复议案件比行政诉讼案件数量大得多。以釜山市为例,2005年该市受理的行政复议案件为219件,而法院审理的行政诉讼案件只有30件。由此可见,行政复议制度在化解国民与政府之间的争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二、高度重视化解行政争议的制度整合工作,重点发挥
    2023-04-24
    412人看过
#行政复议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行政复议制度 网友关注榜
    #行政复议制度 律师视频普法
    #行政复议制度 律师图文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