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勤小时工资如何计算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09 19:04:19 102 人看过

当事人由于请事假,应扣除的工资是月工资除以21.75再除以8,乘以本月缺勤的时间。

《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制度计薪日”即用于日工资的计算的月计薪天数,在工资发放的时候与许多考勤项目相关,如扣除事假、病假工资,加班费计算,工作不足一个月时的工资计算等等,都与“制度计薪日”及日工资数相关。

月计薪天数、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方法为: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不扣除11天的法定节假日)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12日 18:0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工资相关文章
  • 缺勤工资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工资根据缺勤天数计算,天数*天数。如果您无故缺勤,给公司造成损失,公司有权要求您赔偿。如果旷工天数符合公司规定的解除劳动合同的要求,可以与您解除劳动合同劳动法如何规定旷工P>1。《劳动合同法》中没有自我分离的规定。《劳动法》第25条和《劳动合同法》第39条、第40条规定,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第39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1)经证明在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3)严重失职、徇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严重影响本单位完成工作任务的,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后拒不改正的;(五)有第一款第一项情形,劳动合同无效的,本法第二十六条(六)符合本条第二款规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严重违反本单位规章制度的,本单位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并向您发出解除劳动合同通知。如果你只是口头说说你所做的事情,
    2023-05-07
    217人看过
  • 事假如何计算全勤工资
    1、对于病假工资,用人单位可以在合同中与职工进行约定,只要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80%就可以。根据劳动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中的规定,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数和工作时间分别调整为0.9天和67.4小时,可以照此折算出员工日平均工资。2、对于事假工资,企业完全可以不支付。3、职工请事假(含病假)期间的工资待遇,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照发工资的制度。企业根据职工的不同性质而实行不同的制度,企业中的工人由于享受加班加点工资待遇,所以一般在事假期间不发工资;企业中的行政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不享受加班加点工资待遇,请事假每个季度在两个工作日以内的,照发工资,超过两个工作日以上的,其超过天数不发工资。4、职工休探亲假期间的工资待遇,在规定的探亲假期间和路程期间内,照发本人的标准工资。5、职工本人结婚或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死亡时,经过单位领导批准,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
    2023-05-09
    217人看过
  • 小时工加班工资如何计算
    一、什么是小时工1."小时工"是《劳动法》规定的一种按小时计算工资的用工形式。近年来,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灵活而有弹性的"小时工"劳动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人单位的特定需求,也对劳动力市场起到补充的作用。2.小时工是以小时为计酬标准的一种用工形式,但应当注意的是,并非以小时计酬的都是钟*工。《劳动合同法》第68条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由此可以看出,钟*工与全日制用工相比,在待遇、保障等方面均有不小的差距。如果劳动者平均每日的工作时间超过4小时,或者每周工作时间累计超过24小时,则劳动者可向用人单位提出建立全日制用工关系。二、小时工加班有没有加班工资1.非全日制相关规定1.由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制定的《关于非全日制用工的若干规定》近日通过政府公报正式向社会公布,并于7月
    2023-05-09
    155人看过
  • 缺勤工资的财务核算
    公司对矿工有处罚规定的,按规定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的法律规定)同义词《劳动合同法》一般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的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而制定的。修订通过d2007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第二十九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第三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和国家的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用人单位拖欠或者不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布支付令第三十一条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合同r定
    2023-05-07
    210人看过
  • 公司的小时工工资如何计算
    小时工资是按照当地工资标准总额除以天数然后除以8小时来计算,小时工资标准适用于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二条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二条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一、拖欠员工工资怎么处理?1、通常,单位欠工资,有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是单位一时资金周转困难甚至经营不善导致不能按时发工资,这种情况要体谅单位,但是也不是无限度地体谅,单位要确保员工工资为首位考虑要素,确实是无法
    2023-02-19
    238人看过
  • 公司的小时工工资如何计算
    一、公司的小时工工资如何计算1、小时工资是按照当地工资标准总额除以天数然后除以8小时来计算。2、小时工资标准适用于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3、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4、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七十二条【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报酬】非全日制用工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非全日制用工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二、拖欠员工工资怎么处理1、通常,单位欠工资,有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是单位一时资金周转困难甚至经营不善导致不能按时发工资,这种情况要体谅单位,但是也不是无限度地体谅,单位要确保员工工资为首位考虑要素,确实是无法继续经营,要考虑如何妥善安置。2、如果是主观原因欠工资,如习惯性拖欠或者恶意拖欠,把员工的工资作为一直要挟
    2023-04-20
    382人看过
换一批
#员工权益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工资
    词条

    工资即员工的薪资,是指劳动者提供劳动后,用人单位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 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更多>

    #工资
    相关咨询
    • 缺勤工资如何计算
      北京在线咨询 2022-10-21
      标准工时可以将缺勤时的工时,不计算其工资;一、用人单位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应当扣除的项目;二、工资应当以货币的形式发放给劳动者本人。
    • 员工缺勤如何打算扣工资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7-22
      当事人由于请事假,应扣除的工资是月工资除以21.75,乘以本月缺勤天数(扣减法);而本月应得工资是,月工资收入除以21.75,乘以本月出勤天数(累加法)。扣减法和累加法计算工资都是合法的,但一般的操作是出勤天数少,不宜用扣减法计算薪资,一般累加法计算薪资;出勤天数多,缺勤天数少,一般不用累加法算薪资,就用扣减法计算薪资,这样可避免出现极端不符合常理的情况。
    • 缺勤该如何扣工资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8-07
      标准工时可以将缺勤时的工时,不计算其工资; 一、用人单位可以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应当扣除的项目; 二、工资应当以货币的形式发放给劳动者本人。
    • 工伤缺勤如何发工资
      湖北在线咨询 2022-12-12
      职工在工伤期间,法律上有个专门的术语,叫停工留薪期。按规定,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 请假缺勤扣店龄工资吗,缺勤工资是怎么样计算的呢?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8-17
      会扣的。当事人由于请假,应扣除的工资是月工资除以21.75,乘以本月缺勤天数(扣减法);而本月应得工资是,月工资收入除以21.75,乘以本月出勤天数(累加法)。扣减法和累加法计算工资都是合法的,但一般的操作是出勤天数少,不宜用扣减法计算薪资,一般累加法计算薪资;出勤天数多,缺勤天数少,一般不用累加法算薪资,就用扣减法计算薪资,这样可避免出现极端不符合常理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