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民法总则的概念?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民法总则是民法法典化的开始,我国对民法典分两步走战略第一步现在已经完成即民法总则出台,接下来是2018年将分编完成并交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2020年正式通过。最终形成《民法典》的编纂。民法总则是民法典的基本骨架,它规定了基本规则,民事主体,民事法律行为等民法基础民法总则继承部分中国传统民法,权利本位和社会本位(营利性法人社会责任)民商合一(如营利性法人,决议行为)民法总则借鉴了其他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律1、在基本规则中加入了绿色原则,提倡生态保护2、胎儿利益(没有规定赔偿,应该在侵权责任法中详细说明)3、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见义勇为的损失补偿(德国)、紧急救助、英雄烈士的人格权进行规定(但是未规定隐私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七条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178条是关于连带责任的相关规定,在我国目前信用体系和制度尚不完善,个体信用度水平高低不一的情况下,连带责任作为一种加强型手段,对进一步强化债务人和关联人的责任义务,保护债权人的合法利益有着很好的作用。
对于民法总则中备受关注的法律行为,因为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153条中没有再出现最高法院颁布的《合同法司法解释》 (二)中出现的管理性强制规定与效力性强制规定的二分法。在理解和适用《民法总则》第153条“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时,可以援用最高法院司法解释所引入的二分法,以指示法官在做出法律行为是否因为违法而无效时,要判定所违反的法律的强制性规定,究竟是管理性的强制规定,还是效力性强制规定。
-
-
民法总则平等原则如何解释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平等;不同的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适用同一法律具有平等地位;民事主体在设立、变更和消灭民事法律关系时必须平等协商,不容许一方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民事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对等。平等原则是民法规定的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法律地位
2021.02.06 441 -
民法通则是如何规定合同的概念的?
《民法典》(于2021.1.1实行)第四百六十四条规定: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民法典》(于2021.1.1实行)第四百六十五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
2021.02.05 163
-
民法总则中的概念是什么?
意思表示是指行为人把进行某一民事行为的内心意愿,以一定的方式表示于外部的行为。 (1)意思表示的要素: 1、目的意思。合同的目的目的意思,为指明法律行为具体内容的意思要素,它是意思表示据以成立的基础。
2021-08-12 15,340 -
民法总则中不当得利的概念
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如售货时多收货款,拾得遗失物据为己有等。取得利益的人称受益人,遭受损害的人称受害人。不当得利的取得,不是由于受益人
2022-07-09 15,340 -
如何理解民法总则中的不当得利?
就违法中的不当得利问题而言,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如售货时多收货款,拾得遗失物据为己有等。取得利益的人称受益人,遭受损害的人称受害人。不
2022-07-12 15,340 -
法律解读对法院执行的概念如何理解
理解法院执行的概念,法院执行庭在法院的地位比其他民事庭等级别要高,一般都叫执行局,从申请执行到执行到位中间环节多而且有的周期也长,难免会有漏洞。所以有的法院把执行局拆分成几个处,查控处,处置处等,把权
2022-08-04 15,340
-
01:23
如何理解罪刑法定原则(1)成文的罪刑法定。①法律主义。这是指只有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才有权规定犯罪和刑罚,行政机关制定的法规等无权规定犯罪和刑罚,即罪刑法定中的“法”不包括行政法规等。②禁止习惯法。虽然习惯法体现民意,但因为不成文,缺乏明确性,违反了预测可能性原
5,095 2022.04.15 -
01:00
格式合同的概念格式合同是指当事人一方预先拟定合同条款,对方只能表示全部同意或者不同意的合同。格式合同的要约向公众发出、并且规定了在某一特定时期订立该合同的全部条款;制式合同的条款是单方事先制定的;格式合同条款的定型化导致了对方当事人不能就合同条款进行协商
2,003 2022.04.15 -
00:56
故意杀人罪的概念故意杀人罪的概念是:故意杀人一般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权利罪的一种。生命是行使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和前提,任何公民的生命都受法律保护。 故意杀人的,犯罪嫌疑人会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1,48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