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债权人代位权是债权的从权利。代位权不能脱离债权人的债权而存在,是依附于债权的一种特别权利,随债权的产生、移转和消灭而产生、移转和消灭。代位权与代位追偿权不同。代位追偿权通常是指在连带之债中某一连带债务人向债权人清偿全部债务后,即取代了债权人的位置,享有要求其他负有连带义务的债务人偿还其应当承担的份额的权利。代位追偿权是主权利,债权产生的时候,代位追偿权并不同时产生,只有在债权因保证人、其他连带债务人等履行了债务而消灭的时候,保证人及已负清偿债务责任的债务人才对原债务人或未负清偿债务责任的债务人产生代位追偿权。2.债权人代位权是实体权利。代位权是债权人在债务人怠于行使其权利害及债权人的权利实现时所行使的权利,尽管债权人与次债务人之间不存在直接的权利义务关系,但法律赋予债权人直接追索次债务人的权利,这不仅具有程序意义,而且具有实体意义,即在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创设了新的有直接后果的权利义务关系,一旦提起代位权诉讼,则可越过债务人而将次债务人视为债权人的债务人。债权人行使代位权,其目的仅在于保全债务人的财产,增大债权的一般担保资力,而非是以强制扣押债务人的财产直接使债权得到满足为目的。因此,代位权是一项实体权利,而非诉讼上的权利。3.债权人代位权是债权人自己的权利。代位权的行使是以债权人自己的名义,代债务人之位向债务人的债务人即次债务人主张权利。这种权利来源于法律的规定,属于债权人自己的权利,而不是债权人以债务人的代理人身份行使债务人的权利,因而,债权人代位权不同于代理权。代理权是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代理人的权限是委托受权或者是在指定、法定的范围之内,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后产生的法律效果归于被代理人。
债权人代位权的法律规定
依据《解释(一)》第11条的规定,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合法。
(2)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即债务人不履行其对债权人的到期债务,又不以诉讼方式或者仲裁方式向其债务人主张其享有的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到期债权,致使债权人的到期债权未能实现。
(3)债务人的债权已到期。
(4)债务人的债权不是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所谓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是指基于扶养关系、抚养关系、赡养关系、继承关系产生的给付请求权和劳动报酬、退休金、养老金、抚恤金、安置费、人寿保险、人身伤害赔偿请求权等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五条因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债权或者与该债权有关的从权利,影响债权人的到期债权实现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相对人的权利,但是该权利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除外。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到期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相对人对债务人的抗辩,可以向债权人主张。
-
现代债权法的核心特征及其表现
464人看过
-
公司法律特征及其特征表现分析
394人看过
-
婚内侵权的特征及其表现
133人看过
-
债权人代位权诉讼的时效是多久,债权代位权的法律特征
472人看过
-
债的代位权构成要件及其特征是什么
439人看过
-
法人代表与法人代表的法律关系及其特点
56人看过
-
抗辩权所代表的权利特征及其本质河北在线咨询 2024-12-141. 抗辩权一般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等。其中,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当事人之间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应当同时履行。如果一方没有履行或者履行不符合约定的,则另一方可以拒绝履行其义务。 2.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五条,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 3. 根据《民
-
姓名权的法律特征及其法律地位?山东在线咨询 2022-11-15第一,姓名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法人不享有姓名权。 第二,姓名权的客体是自然人对自己人格的文字标识的专有权。 第三,姓名权的基本义务是不得非法干涉、使用他人的姓名。
-
健康权及其法律表现江苏在线咨询 2025-01-26【健康权概述】健康权是指自然人享有保持生理机能正常及其健康状况不受侵犯的权利。健康权的内容包括健康保持权和特定情形下的健康利益支配权。健康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对公民实现其他权利具有重要作用。保护公民的健康权是法律、法规共同的任务。若健康权受到侵害,公民有权要求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法律特征) 债权人代位权的效力要素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6-16债权人代位权的法律特征有: 1、债权人代位权是债权的从权利,随债权的产生,转移和消灭而产生、转移和消灭。 2、债权人代位权是债权人以自己的名义,代债务人之位向债务人的债务人主张权利。 3、债权人代位权的法律目的是为了保全债权。
-
代理人及其行为特征概述:法律规定与实践表现上海在线咨询 2024-12-27代理人在进行民事法律行为时,需遵守以下特点:首先,其必须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活动;其次,在代理权限范围内进行活动;最后,需以被代理人名义与第三人进行有法律意义的活动。根据《民法典》第162条和第163条,代理人可以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这些行为对被代理人具有法律效力。而根据第164条,代理包括委托代理和法定代理。委托代理人需按照被代理人的委托行使代理权,而法定代理人则需依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