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公开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5 21:24:53 284 人看过

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公开是指当国际商事仲裁机构在针对当事人提交的争议作出裁决后,在一定的时期内,采取适当的方式使仲裁裁决为世人所知晓的活动。本文所讲的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公开,其公开的主体是仲裁机构,内容是仲裁裁决所涉及的内容,方式可以是免费向公众公开也可以收取一定的费用。

一、国际商事仲裁裁决公开的现状

因为仲裁的私人性已经得到了国际商事仲裁理论界和实践领域的共同认可,而一般认为国际商事仲裁的私人性就包含了仲裁裁决的不公开性,所以就目前的国际商事仲裁来说,仲裁裁决公开的情况比较少,最起码及时公开的情况很少,我们的理论研究所依据的仲裁裁决一般都是在仲裁裁决作出后比较长的时间才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得的。当然,随着学者要求公开仲裁裁决的呼声日益加大,也有些国家的仲裁机构在这方面作出了比较有益的尝试,个人认为,目前的国际商事仲裁实践领域关于国际商事仲裁裁决公开的做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公开裁决为原则,以不公开裁决为例外,另一种是以不公开裁决为原则,以公开裁决为例外。

二、国际商事仲裁裁决公开的法理学基础

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不公开已经造成了以下不利后果,如果不加以改变,这种后果将得以延续,甚至加剧,因此,在法理学上有下列理由要求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公开。

第一,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不公开不利于国际商事仲裁事业的发展。我们知道如果一项制度的发展没有实践作为基础和支撑,则该制度也必将成为空中楼阁,最后轰然倒塌。国际商事仲裁也是如此,我们知道仲裁案例的很重要的一个来源就是国际商事仲裁的裁决,因为一份完整的仲裁裁决一般都包括了当事人的基本资料,争议问题,双方当事人的主张及提供的证据,仲裁庭的仲裁推理过程,做出裁决的原因,最终的裁决等,这些都是研究国际商事仲裁最好的材料,如果裁决不予公开,对于国际商事仲裁的研究也有可能停滞不前。

第二,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不公开也不符合当事人选择仲裁的心理预期。当事人选择仲裁解决纠纷就是希望能在比较温和的环境中尽快地解决争议,如果公开仲裁裁决,仲裁庭就可以依据先例快速作出裁决。还有,如果所有的仲裁裁决都不公开,则由于仲裁机构仲裁规则的不同,仲裁人员专业素养的差异而可能出现类似的争议结果却大相径庭的情况,违背了当事人对公正解决争议的追求,久而久之,愿意选择仲裁解决争议的人会不断减少,这也将削弱仲裁的影响力,当然不利于仲裁的发展。

第三,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不公开不利于国际商事交往,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阻碍作用。因为目前国际间的商事纠纷通过仲裁解决的占了很大一部分,如果不公开仲裁裁决,尤其是涉及商业合作伙伴的选择的时候是很不利的,因为这会影响到当事人对对方商业信用的判断。在进行商事交易的过程中,人们必须假定交易对方将会履行他们的承诺,从而形成合理期待,交易才可能顺利进行,信用使得人们对未来的商事交易的预期更为确定,从而避免或减少市场风险。

第四,有些仲裁裁决如果不公开将会侵犯公众的知情权,不利于对公众合法权利的保护。知情权,是指公民了解、获得信息的自由和权利,了解与个人权利和利益相关的信息,是公民作为民事主体所必须享有的人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涉及公共利益的裁决,如果由于不公开裁决,利益相关人的权利就无法得到很好的保护,公共利益,顾名思义,就是多数人的利益,仅仅是为了保护少数人(当事人)的权利(仲裁裁决的保密性权利)而损害大多人的权益,这是不值当的,我们应该做出理智的选择,将仲裁裁决公开。

有人担心公开裁决会减损国际商事仲裁的私人性价值,我个人对这种观点是不以为然的。首先,私人性并不是国际商事仲裁所追求的唯一价值,国际商事仲裁还要追求公平正义,效率等价值,当私人性和公正产生冲突的时候,私人性往往要让位于公正,这也就是国际商事仲裁中为什么会出现社会公共利益例外的原因。其次,仲裁裁决的公开在实践操作中很难避免。再次,国际商事仲裁的私人性并不等同于它的保密性,国际商事仲裁的私人性针对的对象是未经邀请的人,表明了其仲裁过程的秘密性;而国际商事仲裁的保密性针对的对象是仲裁过程披露的信息,表明了仲裁的严谨性和仲裁中信息的封闭性。因此公开仲裁裁决并不会减损国际商事仲裁的私人性。这样看来,仲裁裁决的公开绝对是利大于弊的,应该加快构建统一的国际商事仲裁裁决公开制度的步伐。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03日 00:2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国际商事仲裁相关文章
  • 我国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撤销制度的特点
    中国撤销制度的特点是:(1)中国法院只能撤销自己的仲裁裁决;(2)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是胜诉方和败诉方都可以行使的权利;(3)在决定撤销仲裁裁决前,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法院认为仲裁庭可以重新裁决的,应当通知仲裁庭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仲裁,并裁定中止撤销程序。(四)法院撤销仲裁裁决或者驳回当事人申请的,当事人不得上诉、上诉,检察院不得抗诉。(5)执行法院内部报告制度。根据仲裁法第七十条的规定,当事人提供证据证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并裁定撤销:C.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程序与仲裁规则不一致的;D.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机构无权仲裁。
    2023-05-07
    364人看过
  • 国际商事仲裁裁决司法审查范围
    1.可仲裁性的审查。争议的可仲裁性,即某一争议事项是否可交由仲裁解决。法院对某项国际民商事仲裁裁决进行审查时,首先考虑根据本国法律是否允许将该争议事项提交仲裁。通常世界各国基本同意争议若具有以下三方面特质就属于可仲裁的范畴:其一,争议具有可争讼性。即争议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加以解决,那么也就可以纳入具有“准司法”属性的仲裁的调整范围,其二,争议具有可赔偿性。即争议的解决结果会导致财产关系的发生而非只涉及到法律状态和法律事实的存在,其三,争议具有可和解性。即当事人对争议发生所涉的权利及其处理方式可以自主决定。根据上述三项标准,各国对在国际商事交往中发生的争议一般允许仲裁,对在亲属、家庭等非商事领域发的争议,通常不允许提交仲裁。但是由于可仲裁性的规定是公共政策在国际商事仲裁领域的体现,某些国家的规定也有例外。比如,意大利法律排除了代理合同争议的可仲裁性,挪威法律规定,不动产所有权的争议不可仲裁。
    2023-04-17
    474人看过
  • 撤销或不执行国际商事仲裁裁决
    如果有管辖权的法院对裁决的承认或执行申请是胜诉方的“专利”,则撤销或不执行的申请是败诉方的“专利”。此外,如果执行地的法院发现裁决的执行违背了该国的社会和公共利益,他们还将自愿裁定,未经败诉方申请,不得执行裁决。这样,败诉方就可以自由地“坐专车到法院。”首先看看中国法律关于撤销或不执行的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七十条规定:“当事人提供证据证明涉外仲裁裁决有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之一的,《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仲裁协议的”,这就是不协议,不仲裁。随后的《仲裁法》第71条还规定,如果“一方”被“被告”(即败诉方)取代,法院应“裁定不予执行”。证明撤销和不执行的理由可以相同,但法院在处理时可以有所不同。关于提交申请的期限,《仲裁法》第59条规定:“如果一方当事人申请撤销裁决,第六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自受理撤
    2023-05-07
    216人看过
  • 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申请执行概述
    申请撤销仲裁裁决,是裁决作出后,当事人阻却裁决效力的途径之一。撤销裁决程序的启动在实践中会产生裁决效力不确定的结果,会对承认与执行地国法院有关执行程序的进行产生影响。对于裁决的审查,《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下称《纽约公约》)提供了两种不同层次的裁判权:第一层次为“首要裁判权”,据此权力,裁决地所在国或裁决所依据法律之国家的主管机关有权审查裁决书的效力,裁决可以被“不予执行或撤销”;第二个层次是“次要裁判权或执行裁判权”,据此权力,享有首要裁判权的国家之外的其他所有公约缔约国的适格法院依照《纽约公约》审查外国仲裁裁决的可执行性。原则上,行使首要裁判权的法院有权根据本地法认可的情形裁定“撤销”一份仲裁裁决,其裁定的效力及于所有其他的法域。行使次要裁判权的法院有权根据《纽约公约》规定的情形执行或拒绝执行一份仲裁裁决,其决定的效力仅及于该法域。《纽约公约》项下裁决效力未定时,承认与执行问题
    2023-04-22
    237人看过
  • 国际商事仲裁裁决异议原因分析
    回顾仲裁法和各国相关法律,大多数国家对仲裁裁决的执行实施一定程度的控制。就控制程度而言,大多数国家对国际仲裁的处理方式不同于国内仲裁,对国际仲裁的控制通常较为宽松。然而,各国的仲裁法允许当事人向仲裁庭提出异议,将其视为控制本领域仲裁的一种表现形式,并确立了一定的控制标准。对仲裁裁决的异议是指败诉方积极反对国际仲裁裁决的有效性,并要求法院或有关主管机关对仲裁裁决进行复审。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败诉方可以向法院提起上诉,就有关法律问题请求变更裁决或撤销裁决,或就有关法律问题申请撤销裁决,或申请撤销裁决或发回仲裁庭重新审理。同样,当事人可以基于争议事项的不可仲裁性或仲裁程序违反公平审判原则以及其他法律上可接受的异议,以申请撤销裁决的形式提出异议。目前,各国的仲裁法都赋予当事人对裁决提出异议的权利,但法律规定的异议理由各不相同。综上所述,对裁决提出异议的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点:(1)仲裁裁决本身的问题。1
    2023-05-07
    308人看过
  • 国际商事仲裁裁决司法审查范围
    1.可仲裁性的审查。争议的可仲裁性,即某一争议事项是否可交由仲裁解决。法院对某项国际民商事仲裁裁决进行审查时,首先考虑根据本国法律是否允许将该争议事项提交仲裁。通常世界各国基本同意争议若具有以下三方面特质就属于可仲裁的范畴:其一,争议具有可争讼性。即争议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加以解决,那么也就可以纳入具有“准司法”属性的仲裁的调整范围,其二,争议具有可赔偿性。即争议的解决结果会导致财产关系的发生而非只涉及到法律状态和法律事实的存在,其三,争议具有可和解性。即当事人对争议发生所涉的权利及其处理方式可以自主决定。根据上述三项标准,各国对在国际商事交往中发生的争议一般允许仲裁,对在亲属、家庭等非商事领域发的争议,通常不允许提交仲裁。但是由于可仲裁性的规定是公共政策在国际商事仲裁领域的体现,某些国家的规定也有例外。比如,意大利法律排除了代理合同争议的可仲裁性,挪威法律规定,不动产所有权的争议不可仲裁。
    2023-04-29
    138人看过
换一批
#国际商事仲裁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国际商事仲裁又称对外经济贸易及海事仲裁、涉外仲裁等,是指不同国家的公民、法人将他们在对外经济贸易及海事中所发生的争议,以书面的形式,自愿交由第三者进行评断和裁决。... 更多>

    #国际商事仲裁
    相关咨询
    • 国际商法仲裁裁决的机构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12
      1、仲裁机构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一些国际组织都设有专门从事国际商事仲裁的常设机构,如国际商会仲裁院、英国伦敦仲裁院、英国仲裁协会、仲裁协会、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瑞士苏黎世商会仲裁院、日本国际商事仲裁协会以及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等。我国的涉外仲裁机构为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设在北京,在上海和深圳设有分会。 仲裁机构不是国家的司法部门,而是依据法律成立的民间机构。 2、仲裁程序和适用的实体法 各
    • 国际商事仲裁的情形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3-20
      1)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的。提请仲裁的事项应当是平等主体公民、法人和其它经济组织乃至国家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而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等有关身份的纠纷以及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的事项不在其内。 (2)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以及准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 (3)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的。由于此种情况下所作的意思表示并不真实,在这
    • 国际商事仲裁申请撤销裁决要多久
      西藏在线咨询 2021-11-29
      申请撤销裁决的期限是指当事人申请撤销仲裁决的一定期限。这对当事人,尤其是原败诉方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当事人未按期申请撤销裁决的,是权利的怠慢者,法律也没有保护的必要。因此,大多数国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规定和限制。一般3个月。比如瑞典法律规定,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裁决之日起3个月内提起诉讼;比利时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为裁决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德国法律规定,当事人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不得超过3个月;《示范
    • 国际仲裁裁决怎么做
      四川在线咨询 2022-11-20
      1、根据《仲裁法》第72条的规定,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当事人请求执行的,如果被执行人或者其财产不在中国境内,应由当事人直接向有管辖权的外国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 2、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83条规定,国外仲裁机构的裁决,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承认和执行的,应当由当事人直接向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其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人民法院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按照互惠原则办理
    • 国际商事仲裁申请撤销裁决的期限是多久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6-11
      申请撤销裁决的期限是指当事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一定期间。这对于当事人特别是原来的败诉方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当事人如不按期提起撤销裁决的申请,则是权利的怠慢者,法律也无保护的必要。因此,大多数国家都对此问题进行了规定和限制。 一般为3个月。例如,瑞典法律规定,当事人应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3个月内提起诉讼;比利时法律规定的申请期为裁决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德国法律规定,当事人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