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会产生各种的法律风险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8-17 16:33:01 238 人看过

企业改制的法律风险是指企业改制行为对改制行为的参与者或利益主体产生的各种法律责任的可能性。这种风险从责任性质上看,有承担民事责任或遭受财产损失的风险、承担行政责任的风险、承担刑事责任的风险;从承担责任与风险的主体的身份来看,可以分为原企业出资人(面临的国有资产转让后对价不能收回或国家追究)的责任风险、企业债权人的(受偿不能的)风险、企业新股东或资产受让人面临的(受让资产存在瑕疵或原企业存在隐形债务需要承担)风险、资产评估机关面临的(资产评估不实的)资产评估风险、企业职工面临的(失业下岗或身份置换而得不到补偿)风险等。

1.企业改制法律风险的主要原因

(1)来自国企原出资人方面的原因:国有企业出资人在对国有企业资产进行处置时,因为各种原因,一般希望国有资产能够卖个好价或在新企业中占有更多的股份,往往在资产清查或资产评估过程中对相关人员施加影响和压力,造成资产评估不实或国有资产估价虚高,有时甚至还会出现虚报资产或隐瞒债务的情况。

(2)来自原国有企业管理经营者的原因:原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在改制前由于法律意识薄弱或不负责任往往会以企业财产对外进行担保,形成各种隐形债务,而这些债务往往在账面上得不到体现。另外,由于他们肩负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任务以及基于其他原因,往往会在资产清查或资产评估的过程中虚报资产或隐瞒债务。另外,有些经营管理者利用改制之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隐瞒或私分国有资产。

(3)来自新股东或资产受让人方面的原因:有些新股东或资产受让人的资产规模和信用状况较差,有时通过欺诈或其他不正当途径与企业原国有出资人代表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或参与拍卖,但根本无力支付对价,导致国有资产在转让并注销之后,国家却不能获得相应的对价。

(4)来自国家追究的政治、法律风险(政治原因):一方面由于在企业改制的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国有资产流失的各种情形,另一方面,由于受原有旧体制的影响,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一般和当地政府或政府主管部门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出现政府或部门的领导班子调整,如果关系协调不畅,很多国企老总或改制后的公司领导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5)来自原企业债权人方面的原因:有些债权人由于对自己权利的懈怠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在改制的过程中没有及时主张自己的权利,在改制完成之后,由于原企业已经面目全非,所以便将改制的相关主体全部告上法庭,使很多人遭受诉累之苦。

(6)来自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资产评估机构的过错导致对国有资产的资产评估报告存在缺陷;企业员工思想观念没能完全扭转,心态失衡时会采取一些过激行为;原有改制方案设计上有缺陷,没有经过充分论证和周密计算或依据的政策有误差;国家颁布的改制政策前后不一致,各地的做法也不统一,导致适用时无所适从等等。

2.企业改制法律风险防范原则与方法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司法解释的内容不仅为已改制完毕的企业提供解决纠纷的依据,也可以为尚未或正在进行改制的企业起到指引和警示作用。企业在进行改制的过程中应自觉以改制的司法解释作为制定改制方案的依据,产权归属和债务承担的安排应依照司法解释的内容作出,并以其作为评估改制行为的标准,一方面可以避免或减少日后的纠纷,另一方面在发生纠纷以后也可减少诉讼中的法律风险。

具体来讲,为减少改制及此后相关诉讼过程中的风险,在设计和评估企业的具体改制方案和进行相关改制操作时,应综合考虑和审查如下一些因素:

(1)被改制企业是否经过严格的资产清查和资产评估程序,清查报告和评估报告是否经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确认、核准或备案;

(2)改制方案或相关协议是否体现了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是否违反国家强制性规范或政策,是否存在无效或可撤销因素;

(3)若将企业进行出售的,有关协议是否经过有关人民政府批准,国有资产的受让人的资产规模和信用状况是否合乎国家要求;

(4)是否进行了相关的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置换、变更、注销登记;

(5)负有金融债务的企业,在处置企业资产之前是否进行了金融债权保全;

(6)企业在改制的过程中是否公告或书面通知债权人,是否和债权人就债务清偿问题达成了协议或采取了其他清理措施,是否存在遗漏或隐瞒债务的情形以及隐形债务(如担保债务);

(7)是否充分地保护了企业原有职工的利益,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对有关改制方案是否同意,是否在安置补偿、医疗和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的工资与保险等方面存在后遗症;

(8)是否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企业土地使用权、工业产权等进行权利变更登记,对企业法人进行变更或注销登记。

企业改制法律风险防范原则与方法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司法解释的内容不仅为已改制完毕的企业提供解决纠纷的依据,也可以为尚未或正在进行改制的企业起到指引和警示作用。企业在进行改制的过程中应自觉以改制的司法解释作为制定改制方案的依据,产权归属和债务承担的安排应依照司法解释的内容作出,并以其作为评估改制行为的标准,一方面可以避免或减少日后的纠纷,另一方面在发生纠纷以后也可减少诉讼中的法律风险。

具体来讲,为减少改制及此后相关诉讼过程中的风险,在设计和评估企业的具体改制方案和进行相关改制操作时,应综合考虑和审查如下一些因素:

(1)被改制企业是否经过严格的资产清查和资产评估程序,清查报告和评估报告是否经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确认、核准或备案;

(2)改制方案或相关协议是否体现了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是否违反国家强制性规范或政策,是否存在无效或可撤销因素;

(3)若将企业进行出售的,有关协议是否经过有关人民政府批准,国有资产的受让人的资产规模和信用状况是否合乎国家要求;

(4)是否进行了相关的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置换、变更、注销登记;

(5)负有金融债务的企业,在处置企业资产之前是否进行了金融债权保全;

(6)企业在改制的过程中是否公告或书面通知债权人,是否和债权人就债务清偿问题达成了协议或采取了其他清理措施,是否存在遗漏或隐瞒债务的情形以及隐形债务(如担保债务);

(7)是否充分地保护了企业原有职工的利益,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对有关改制方案是否同意,是否在安置补偿、医疗和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的工资与保险等方面存在后遗症;

(8)是否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企业土地使用权、工业产权等进行权利变更登记,对企业法人进行变更或注销登记。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01日 05:4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债权保全相关文章
  • 企业设立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与控制浅析
    一、企业设立过程中的法律风险种类(一)选择出资类型所导致的法律风险具体来讲,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考虑公司的组织形式问题,是组建有限公司呢,还是股份公司或者组建合伙,是独资企业呢,还是合资企业?每一种组织形式都有其相对的利弊之处。另一个方面,股东投资的出资形式。《公司法》规定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及现金等都是合法的出资形式,但同时对以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出资的作价有一定控制,规定必须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对于合伙来说,劳务也是合法的出资形式。如果是某一个股东的出资出现违反了《公司法》或相关法律关于出资类型的规定,其他股东可能会因此而承担某些不利的法律后果,比如对外的连带责任等等。(二)出资不足的法律风险在司法实践中,出自不足主要包括两种情况:1、承诺出资而未出资;2、未足额按要求出资。按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股东应当足额缴纳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
    2023-03-30
    348人看过
  • 企业融资中会存在的法律风险
    1、民间融资中的刑事法律风险:民间融资可能是几种融资方式中风险最大的,其最主要的风险在于,与非法集资之间只有“一纸之隔”。民间融资沦为非法集资的风险具体有两种:其一是构成集资诈骗罪其二是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2、银行贷款融资中的刑事法律风险:向金融机构贷款仍然是当前我国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的主要渠道。但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企业信用低、财务管理混乱、固定资产少、经营活动不透明、财务信息不公开等问题,这些恰好与银行对信贷资金安全性、收益性的要求形成强烈的反差,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进行审查监督时成本明显增加,由此导致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的积极性降低。为了减小自身的风险,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往往设置了更为严苛的标准和程序,以致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的难度大大增加。中小企业为了获得银行贷款资金,在融资过程中可能会不择手段,采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等方式骗取银行贷款等,由此而引发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高利转贷罪、
    2023-03-06
    303人看过
  • 企业改制的法律后果及风险
    企业,改制,资产,国有资产,风险,债务企业改制总的目标:适应我国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由传统国有并国营的国有企业向现代公司制企业转轨,在改制后的企业初步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以及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互相制衡、高效运作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并通过上述变革来促进企业稳健发展。企业进行规范的改制尤其是规范的股份制、公司制改造后,一般会产生如下几个方面的法律效力:1.企业出资结构的变化:由单一出资主体到出资主体多元化(国有独资公司除外)。即由国家单一出资转向国家和公民、法人等民间资本共同出资,对于一般性、竞争性、营利性的企业和行业,国有资产应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逐步退出,不再与民争利。2.公司(企业)法人治理机构的转变:由政府控制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转变成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
    2023-06-09
    259人看过
  • 企业并购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1)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法律风险,指交易双方在并购前隐瞒一些不利因素,待并购完成后给对方或目标公司造成不利后果。现实中比较多的是被收购一方隐瞒一些影响交易谈判和价格的不利信息,比如对外担保、对外债务、应收账款实际无法收回等,等完成并购后,给目标公司埋下巨大潜伏债务,使得并购公司代价惨重。(2)违反法律规定的法律风险作为为并购提供法律服务的专业人士,律师要注意使并购中尽量不要违反法律规定,这突出的表现在信息披露、强制收购、程序合法、一致行动等方面导致收购失败。如在上市公司收购中,董事会没有就收购事宜可能对公司产生的影响发表意见,或者独立董事没有单独发表意见,导致程序不合法。(3)反收购风险由于有些并购并不是两相情愿,目标公司在面临敌意收购时,为了争夺公司控制权,董事会必然会采取一些反并购措施。有些反收购措施带有严重的自残性,过分关注管理层的利益,有的与法律冲突,在很大程度上危害了本公司股东的利
    2023-06-21
    443人看过
  • 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律师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健全中介服务体系,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企业改制聘请律师作为主协调人是市场经济和律师事业发展的必然。律师作为改制工作的主协调人是历史的必然首先,这是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化、法治化的要求。企业股份制改造,打破了国家对企业产权的垄断,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本质上是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进行的产权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涉及到国家、企业、个人的根本利益,必须依法规范进行。规范化关系到股份制改革的成败,关系到我们国家发展股份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健康发展。规范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程序上规范,即申请、审核、审批程序规范,发起人协议书、公司章程、持股会章程、分立与服务协议等文本的制作规范,等等。二是公司运作规范,即公司治理结构应当有效运作以形成激励、约束和监
    2023-06-09
    449人看过
  • 企业在担保中的法律风险
    被挂靠企业的法律风险为:1、被挂靠企业需要对建设工程的安全质量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包括对建设工程本身不符合质量标准造成的损失以及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造成他人生命、身体、财产损失的;2、被挂靠企业需要对建设工程的对外债务承担法律责任;3、被挂靠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形象有可能因劳动、工伤争议而受损。一、工程施工挂靠合同怎么认定审判实践中,可以结合下列情形综合认定是否属于挂靠:1、挂靠人通常以被挂靠人的名义参与招投标、与发包人签订建筑施工合同,挂靠人与被挂靠人之间没有产权联系,没有劳动关系,没有财务管理关系的;2、挂靠人在施工现场派驻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安全管理负责人中一人以上与被挂靠人没有订立劳动合同,或没有建立劳动工资或社会养老保险关系的;3、挂靠人承揽工程经营方式表现为自筹资金,自行组织施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被挂靠人只收取管理费(包括为确保管理费收取为目的的出借账户
    2023-03-07
    61人看过
换一批
#债权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债权保全
    相关咨询
    • 企业改制中的法律风险是什么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7-10
      企业改制总的目标是适应我国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由传统国有并国营的国有企业向现代公司制企业转轨,在改制后的企业初步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以及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互相制衡、高效运作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并通过上述变革来促进企业稳健发展。
    • 企业改制中的法律风险有什么呢?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7-31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制大致经过这样的一个历程,由最初的行政措施的试行到中央政策主导与推动再到以法律为保证的规范发展这样一个复杂的、多维度政策化到法治化的历史变迁过程。针对国有企业改制,截止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以下简称“《企业国有资产法》”)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为核心,以《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有企业清
    • 企业破产过程中有哪些法律风险?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4-27
      一、企业在破产清算中存在的刑事法律风险 (一)妨害清算罪依据刑法第162条规定,妨害清算罪,是指公司、企业进行清算时隐匿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假记载或者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企业财产,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行为。公司企业犯本罪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本罪的犯罪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清算组直接
    • 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发生的法律风险该如何防范
      安徽在线咨询 2023-06-05
      企业融资,经营和结算中面临的刑事风险有可能会构成贷款诈骗罪和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防范的方式是: 1.和其它股东合作包括和其它企业并购时,务必把财务问题考虑交待清楚,以免被抓住把柄; 2.负责经营的股东在处理涉及到企业资金的问题时一定要程序到位,尽可能要有其它股东授权或同意用钱的书面依据。 【法律依据】
    • 企业在避税过程中具体会遇到哪些法律风险?
      青海在线咨询 2022-10-28
      处理不好,会被作为偷税或逃税处理,可能承担行政或者刑事法律责任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