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解散含义?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16 05:40:26 252 人看过

一、强制解散含义

强制解散是指公司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被行政机关或法院撤销或裁定解散。这是公司基于法律或主管机关命令而被迫进行的解散。

二、公司强制解散的类型

1、行政强制解散

行政强制解散指企业的行政主管机关依照特定事由法定事项,按一定程序终止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清算企业财产,债权、清偿企业债务,及申请注销企业营业执照的系列活动。

2、司法强制解散

司法强制解散是指投资者基于自身利益,企业利益,国家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等受到损害时,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解散企业的诉讼。

三、公司强制解散的事由包括哪些内容

公司的解散事由,按新《公司法》具体规定,有五种情形:

1、公司章程规定的解散

公司章程是公司成立、运营、终止的根本依据,对于公司解散的条件或者事由,在公司章程都可以明确规定,这也充分体现了公司自治的契约本性,所以只要没有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公司章程中都可以对公司解散的事由予以规定,当发生章程规定的解散事由时公司则就进人解散程序。

2、股东会议解散

即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解散或者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外商投资的公司董事会决议解散。在公司章程对公司解散事由没有规定时,公司可以通过股东会议决议解散公司。因为公司解散是公司存续重大事项,所以根据新《公司法》第104条规定,公司股东决议解散公司,必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3、是法定解散

公司出现合并、分立事由时,也需要解散。当发生合并事由时,在吸收合并情况下,被吸收的原公司解散;在新设合并情况下,合并双方原公司解散;当发生分立事由时,解散分立时,原公司解散;存续分立时,原公司并不发生解散。上述三种情形属于公司自愿解散。

4、公司行政强制解散

指公司因自身的违法行为而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公司在存续过程中,可能因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规章的强制性规定,而被行政主管机关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公司也可能因此就失去法律存续的资格。公司行政强制解散以前散见于各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或规章中,新公司法对此在公司解散事由中做出了统一明确的规定。

5、司法强制解散

指法院在特定条件下,通过司法裁判解散公司的情况。

当发生上述公司解散的事由,公司解散活动完毕后应办理注销登记,即公司清算组应当自公司清算结束之日起20日内向原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07日 23:5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强制解散相关文章
  • 股东能否申请强制解散
    一、股东能否申请强制解散新《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二条:“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公司法》的上述规定,是对中小股东的最后一个救济措施,通过解散公司,可以彻底催跨控制股东和公司高管剥削和压迫中小股东的“吸血管”,从根本上消灭控制股东和公司高管通过关联交易、高薪回报、过度的奢华的物质基础。但由于,解散公司的负面作用也是非常明显,因此,股东强制解散公司必须符合《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的规定。1、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该困难应当理解为公司治理中的严重困难,而不仅不仅理解为公司财务困难。常见的重要情况为:(1)股东会失灵;(2)董事会失灵;(3)经营层失灵。2、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3、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4、股东人数要求: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
    2023-04-27
    70人看过
  • 强制解散程序是判决吗
    强制解散程序是判决的。公司的解散有强制解散和自愿解散两种形式。强制解散是指公司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被行政机关或法院撤销或裁定解散。这是公司基于法律或主管机关命令而被迫进行的解散。公司解散后,在清算完结前,法人资格仍视为存续,但其权利能力受到严格的限制,仅限于在清算范围内活动,不得再进行新的营业行为;公司的代表机关和代表人的权限自公司清算组成立之日起终止,由清算人代表公司进行清算行为。一、强制解散的类型强制解散,又分为行政强制解散和司法强制解散两类。1、行政强制解散行政强制解散指企业的行政主管机关依照特定事由法定事项,按一定程序终止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清算企业财产,债权、清偿企业债务,及申请注销企业营业执照的系列活动。2、司法强制解散司法强制解散是指投资者基于自身利益,企业利益,国家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等受到损害时,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解散企业的诉讼。二、强制解散的事由1、破产。公司宣告破产时
    2023-04-04
    226人看过
  • 解释一下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含义。
    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一般是指,通过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行为。我国刑法规定,触犯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犯罪嫌疑人,通常会被法院判处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行为人聚众、在公共场所当众犯罪,或存在其他恶劣情节的。那么会被法院判处五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猥亵儿童的,按前两款的规定进行从重处罚。侮辱妇女罪拘役是多久拘役是1~6个月,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妇女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侮辱罪是情节犯,行为人公然侮辱他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构成犯罪,予以立案追究。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根据其犯罪情节的不同,依法可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具体要结合犯罪情节。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妇女的身体自由权和隐私权、名誉权,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通常表现出刺激或者
    2023-07-01
    134人看过
  • 如何理解刑法中强制猥亵他人的含义?
    近几年,男性之间的猥亵行为偶尔在公共媒体上有所报道,在其法律适用上却没有相应的条款,男性被猥亵和侵犯的行为在实际中一般被当作违反治安管理条例的行为,处罚措施也相对轻微,与受害人遭受的身体和心理伤害相比较明显惩处力度不够,为此,在刑法修正案(九)中提出了强制猥亵他人的规定,那么,应如何理解强制猥亵他人的含义呢?如何理解刑法中强制猥亵他人的含义?在刑法修正案(九)没有提出前,我国的刑法只规定了以暴力等方法强制猥亵妇女或者侮辱妇女的将构成猥亵罪,这使得男性遭到猥亵时无法获得法律的保护。刑法修正案(九)将原强制猥亵相关条文中的“妇女”改为“他人”,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一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意味着男性也将被认可为猥亵罪的对象。如何处理发生在同性成年人之间的强制性行为,在刑法修正案(九)没有提出前我国法律上尚属空白。由于法律无明文规定,司法机关无法对行为人给予应有的处
    2023-06-23
    394人看过
  • 怎样进行公司强制解散
    股东进行强制解散公司须满足以下条件:1、申请股东须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2、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3、股东无法通过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解决。一、股东申请解散公司之诉应符合哪些条件股东提起解散公司之诉应满足的条件是:1、提起诉讼的股东,必须为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2、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无法通过其他途径解决,例如股东表决时无法达到法定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比例,持续两年以上不能做出有效的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二、公司股东什么条件下可以自行申请清算股东下列条件下可以申请公司清算:1、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2、申请股东须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人民法院依申请解散公司后,公司应当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三、股东怎样退股?一
    2023-03-31
    54人看过
  • 司法强制解散制度有什么利弊
    司法强制解散制度作为解决公司僵局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在很多情况下是有利于公司僵局的解散和中小股东的保护的,因为公司僵局表明,股东或董事之间的利益冲突已经明显的超出了可以调和或者继续合作的境地,勉强的维持下去仅仅会导致双方利益甚至公司利益的损失,相互合作的基础也已经完全丧失,普通救济根本无法奏效,期望双方进行正常解散的机会是微乎其微的。因而,各国公司法机会都赋予了僵持一方请求司法解散公司的权利。然而,司法强制解散公司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解决公司僵局最有效的方法。股东成立公司的目的毕竟是为了经营并且得到利益,而司法强制解散的根本归宿是使公司归于死亡,对于一些已经濒临倒闭或者生存下去已经完全没有意义的公司而言,这样的一种解决方法也许是最适合不过的。但是实践中有些公司经营业绩良好,发展势头也很强劲,只是因为股东之间的个人感情问题而导致公司运行不下去在这种情况下,以司法强制解散公司解决公司僵局就会有因小
    2023-05-04
    142人看过
  • 强制驱散是强制措施吗
    刑事强制措施
    一、强制驱散是强制措施吗强制驱散不属于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措施是一种由法律设定好的一种约束性的措施,具有法律效力,其他情况下个人不能够设定行政强制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九条,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二)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三)扣押财物;(四)冻结存款、汇款;(五)其他行政强制措施。二、行政强制措施与刑事强制措施的区别是什么刑事强制措施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现行犯或已决犯采用的,即其适用对象只能是已被追究刑事责任、有重大犯罪嫌疑有可能对其追究刑事责任的人。而行政强制措施的适用对象是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相对人,或具有自我危害性,或虽对社会公共利益、公共安全有危害性,但其主观没有恶性,或基于紧急情势,而对其财物施以强制的财物或权益的所有人、使用人等相对人,总之,不是对有犯罪嫌疑或已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实施的。行政强制措施是一种由法律设定好的一种约束性的措施,
    2023-06-14
    149人看过
  • 有哪些条件公司强制解散
    强制解散的原因是指由于某种情况的出现,主管机关或人民法院命令公司解散。公司法规定强制解散公司的原因主要有:(1)主管机关决定。国有独资公司由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作出解散的决定,该国有独资公司应即解散。(2)责令关闭。公司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被主管机关依法责令关闭的,应当解散。(3)被吊销营业执照。一、公司一般解散的原因是什么一般解散的原因是指只要出现了解散公司的事由公司即可解散。我国公司法规定的一般解散的原因有:(1)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时。但在此种情形下,可以通过修改公司章程而使公司继续存在,并不意味着公司必须解散。如果有限责任公司经持有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经出席股东大会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修改公司章程的决议,公司可以继续存在。(2)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3)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二
    2023-02-18
    430人看过
  • 税收强制实行的措施和含义
    税收特征与本质我们知道,税收是为实现国家职能而组织财政收入的一种主要形式,但并不是唯一形式。那么,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有什么不同呢?税收又为什么能成为最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呢?这就需要科学界定税收的含义,正确把握税收的本质特征。一、税收的含义对于什么是税收,古今中外都有不少学者给出了自己的定义,但这些定义表述很不一致。这除了每人对税收理解的角度不同和表述方面的文字差异外,主要是由于税收本身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因此,不同时期的学者对税收的认识和理解自然就有差异,而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税收的发展过程。例如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把税收定义为人民拿出自己一部分私人收入给君主或国家,作为一笔公共收入,并强调国家经费的大部分必须取自于各种税收。这一定义除说明了税收的纳税主体是人民外,侧重反映了税收是一种公共收入,以满足国家经费之需。1892年英国财政学家巴斯特希尔则进一步认识到税收是一
    2023-06-07
    476人看过
  • 公司法强制性效力规范含义
    法律规范分为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的分类方法在传统民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该分类以主体是否可以通过自由的意思排除法律规范的适用为标准,如果可以通过主体的意思或相互之间的协商而排除其适用,则该规范为任意性规范;反之则为强制性规范。一、违法公司法强制性效力规范的法律后果修订后的《公司法》关于主体违反公司法强制性效力规范之法律后果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1、只明确规定了行为本身无效的法律后果,而没有其他关联行为效果的规定。如《公司法》第147条第1款规定了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第2款规定违反前款规定选举、委派、聘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无效,第3款规定当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出现第1款行为时公司应当解除其职务。[6]由此可见,《公司法》对违反第1款的行为的法律后果的规定是明确的,即无效且公司可以对相关人员进行处分——撤销其职务。但对与其相关联的行为的效力,如无效
    2023-03-26
    365人看过
  • 判处管制的解释和含义
    管制作为一种刑罚方法有以下三个意思。1、判处管制的罪犯必须在社区进行矫正,迁居等自由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2、罪犯不关押在监狱看守所等地方,也不剥夺罪犯的人身自由,可以正常社交;3、判处管制的罪犯可以工作,与普通人一样同工同酬。可根据犯罪情况禁止犯罪分子在管制期间做特殊的事情或者接触特定的人。判处管制能不能适用缓刑1、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嫌疑人是不能适用缓刑的。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仅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
    2023-06-30
    111人看过
  • "710工作制度:含义及解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710工作制度是指各地各部门在政务工作中,一般事项必须在7天之内办结,复杂事项1个月内有结果,当年初确定的所有事项在当年年底清零销号,确保既定事项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事项是指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省委全委会、常委会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涉及政府工作的各项任务目标,省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专题会议部署的各项年度具体工作任务,以及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临时安排的专项工作。一般事项是指完成时限紧、涉及部门少、内容较单一的工作任务;复杂事项是指不确定因素多、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工作任务。事项落实起始时间从部署当日算起。13710工作制度是什么意思?会议就如何持之以恒抓好“13710”工作制度,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以此为抓手,着力解“庸、懒、散、慢、拖”等干部作风问题,树立善抓落实、勤政为民的形象。结合当前防汛、防溺水工作,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
    2023-07-07
    363人看过
  • 车辆强制报废的含义是什么
    一、报废标准1、轻、微型载货汽车(含越野型)、矿山作业专用车累计行驶30万公里,重、中型载货汽车(含越野型)累计行驶40万公里,特大、大、中、轻、微型客车(含越野型)、轿车累计行驶50万公里,其他车辆累计行驶45万公里;2、轻、微型载货汽车(含越野型)、带拖挂的载货汽车、矿山作业专用车及各类出租汽车使用8年,其他车辆使用10年;3、因各种原因造成车辆严重损坏或技术状况低劣,无法修复的;4、车型淘汰,已无配件来源的;5、汽车经长期使用,耗油量超过国家定型车出厂标准规定值百分之十五的;6、经修理和调整仍达不到国家对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要求的;7、经修理和调整或采用排气污染控制技术后,排放污染物仍超过国家规定的汽车排放标准的。二、相关知识除19座以下出租车和轻、微型载货汽车(含越野型)外,对达到上述使用年限的客、货车辆,经公安车辆管理部门依据国家机动车安全排放有关规定严格检验,性能符合规定的,
    2023-05-12
    478人看过
  • 继承人能否强制解散公司
    如果股东的继承人在股东死后继承了其股份,成为了公司股东的,则可以提议召开股东会解散公司;或者可以在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情况下向法院申请解散公司,但这要求该股东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一、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如何维权大股东侵犯小股东利益的维权方式为:1、董事、高管因违法或违反公司章程,给股东造成损害的,股东可以起诉要求赔偿;2、公司经营困难,继续存续会严重损害股东利益的,股东可以起诉请求解散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损害股东利益的,股东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二、法定解散
    2023-06-28
    328人看过
换一批
#公司清算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强制解散是指公司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被行政机关或法院撤销或裁定解散。这是公司基于法律或主管机关命令而被迫进行的解散。 公司解散后,在清算完结前,法人资格仍视为存续,但其权利能力受到严格的限制,仅限于在清算范围内活动,不得再进行新的营... 更多>

    #强制解散
    相关咨询
    • 股东司法强制解散请求权的含义
      四川在线咨询 2021-12-28
      股东司法强制解散请求权是公司持续两年以上无法召开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等,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 为什么说强制解散的定义是什么?
      湖北在线咨询 2022-12-01
      强制解散是指公司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被行政机关或法院撤销或裁定解散。这是公司基于法律或主管机关命令而被迫进行的解散。 公司解散后,在清算完结前,法人资格仍视为存续,但其权利能力受到严格的限制,仅限于在清算范围内活动,不得再进行新的营业行为;公司的代表机关和代表人的权限自公司清算组成立之日起终止,由清算人代表公司进行清算行为。 强制解散,又分为行政强制解散和司法强制解散两类。 1、行政强制解
    • 拆迁合伙解散清算的含义
      江西在线咨询 2023-08-20
      合伙解散是合伙共有财产全部消灭的原因。合伙一经解散,发生合伙共有财产的必要前提即不存在,合伙共有财产当然消灭,因此发生合伙共有财产的清算后果。 合伙解散,合伙共有财产终止,应对合伙财产进行清算。合伙至清算结束时,为完全消灭。因此,在合伙解散至清算结束之前,应当认为合伙还在存续。
    • 保险公司解散的法律含义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3-25
      保险公司的解散,是指依法设立的保险公司因为法定原因或者出现法定事由,并经主管部门批准,关闭其营业而停止从事保险业务的行为。按照我国公司法第七章“公司合并、分立”的有关规定,包括保险公司在内的各种公司,经其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可以进行公司的合并或者分立。公司合并的形式,可以采取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具体形式。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为吸收合并,被吸收的公司解散,不复存在。两个以上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为
    • 什么是公司强制解散?
      四川在线咨询 2021-11-22
      在下列情况下,公司将被强制解散: 一是主管部门的决定。国有独资公司由国家授权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解散,国有独资公司应当立即解散。 二是责令关闭。公司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被主管部门依法责令关闭的,应当解散。 三是营业执照被吊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