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认定依据(劳动关系确认的法律规定)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4 15:13:54 347 人看过

【例证】甲乙订立买卖合同,约定甲将丙的物A卖给乙。丙表示拒绝。

一、规则的目标

目标一:乙若无法取得丙之物的所有权,应允许乙追究甲的违约责任。

目标二:甲乙买卖之事,应允许丙表明态度。丙的态度应对甲乙买卖之事产生影响。

目标三:乙相信此物归甲所有时,应受保护。

二、目标的实现

(一)区分债权合同和物权合同的方法

1、甲乙买卖合同,为债权合同。不以处分权为有效要件,有效。(目标一实现)

2、甲向乙交付动产、登记不动产的行为,为物权合同。以处分权为有效要件。欠缺处分权的物权合同,效力待定,需要丙追认或拒绝。

(1)若丙追认,处分权补正。乙继受取得。

(2)若丙拒绝,仍为无权处分。乙不能继受取得。(目标二实现)

3、在因丙拒绝,乙不能继受取得的情况下,若符合善意取得的法定要件,可善意取得。(目标三实现)

(二)我国大陆民法的难题

因我国大陆民法不承认物权合同,即不把交付、登记看成合同,即交付、登记,是没有效力可言的,即没有“无权处分,交付、登记效力待定”这个概念。于是,上述三个目标,就需要在买卖合同的效力设计中,得以实现。

1、要实现目标一,就需要界定甲乙买卖合同有效。但是这样:

(1)背离了目标二。因为,既然甲乙买卖合同有效,哪有丙说话的份儿?

(2)也背离了目标三。因为,既然甲乙买卖合同有效,无论乙善意恶意,均可继受取得。善意取得制度还有什么意义?

2、要实现目标二,就需要界定甲乙买卖合同效力待定。但是,这样又背离了目标一。因为,若丙拒绝,甲乙买卖合同自始无效,乙还追究什么违约责任啊?

所以,纠结就在这里。谁能在一个买卖合同中,一次性实现上述三个目标,谁就能获得中国大陆民法学的诺贝尔奖。

三、法考的把握

①甲乙买卖合同有效。乙拿不到,追究甲的违约责任。

②若丙追认,乙获得交付、登记,继受取得,不问善意恶意、有偿无偿、等价不等价。

③若丙拒绝,乙不能继受取得。符合善意取得条件的,可善意取得。不符合善意取得条件的,按①走。

至于“既然合同有效,为啥还要丙追认”、“既然合同有效,为啥还要考虑善意取得要件”这样的问题,是立法本身的逻辑缺陷,不用去管。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08日 08:5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处分权相关文章
  • 劳动关系确认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劳动关系的证明可以从工资领取单上找,或者是从企业签到簿上找,或者是人证方面找,最好到劳动部门进行举报,由劳动监察人员进行调查取证,对企业未签订劳动合同等违反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事实进行监察取证并进行处罚。根据劳动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3)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3)劳
    2023-02-23
    76人看过
  • 确认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劳动关系,即双方当事人是被一定的劳动法律规范所规定和确认的权利和义务联系在一起的,其权利和义务的实现,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障的。劳动法律关系的一方(劳动者)必须加入某一个用人单位,成为该单位的一员,并参加单位的生产劳动,遵守单位内部的劳动规则;而另一方(用人单位)则必须按照劳动者的劳动数量或质量给付其报酬,提供工作条件,并不断改进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根据劳动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
    2023-03-15
    488人看过
  • 确认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为了避免确认劳动关系的案件被驳回,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关于确认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1、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2、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四)考勤记录;(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其中,(一)、(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3、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符合
    2023-03-29
    207人看过
  • 劳动关系确认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一、确认劳动关系的依据有哪些劳动关系的证明可以从工资领取单上找,或者是从企业签到簿上找,或者是人证方面找,最好到劳动部门进行举报,由劳动监察人员进行调查取证,对企业未签订劳动合同等违反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事实进行监察取证并进行处罚。根据劳动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3)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
    2023-04-29
    69人看过
  • 确认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一、确认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是什么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劳动关系,即双方当事人是被一定的劳动法律规范所规定和确认的权利和义务联系在一起的,其权利和义务的实现,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障的。劳动法律关系的一方(劳动者)必须加入某一个用人单位,成为该单位的一员,并参加单位的生产劳动,遵守单位内部的劳动规则;而另一方(用人单位)则必须按照劳动者的劳动数量或质量给付其报酬,提供工作条件,并不断改进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根据劳动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
    2023-04-16
    378人看过
  • 确认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一、确认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是什么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劳动关系,即双方当事人是被一定的劳动法律规范所规定和确认的权利和义务联系在一起的,其权利和义务的实现,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障的。劳动法律关系的一方(劳动者)必须加入某一个用人单位,成为该单位的一员,并参加单位的生产劳动,遵守单位内部的劳动规则;而另一方(用人单位)则必须按照劳动者的劳动数量或质量给付其报酬,提供工作条件,并不断改进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根据劳动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
    2023-04-29
    61人看过
换一批
#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处分权
    相关咨询
    • 劳动关系认定认定的法律依据
      福建在线咨询 2022-11-12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
    • 确认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
      北京在线咨询 2023-03-09
      确认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为劳动合同,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可以通过下列证据证明劳动关系存在: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
    • 劳动关系认定的法律依据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5-16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
    • 劳动合同与劳动关系的确认依据?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7-18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合同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3)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4)考勤记录; (5)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 确认合同无效的法律依据
      宁夏在线咨询 2022-12-28
      主张合同无效的主体为合同当事人。合同效力只涉及合同当事人不涉及第三人,第三人与合同当事人不存在合同上的民事法律关系,所以第三人提起确认合同无效的主体不适格,第三人无权提起确认合同无效。如果是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受损害的第三人可以在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