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法师兄
法律知识
民法典
民法典总则
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能够产生当事人预期法律效果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行为的一种类型,是行为中最主要的形式,是法律事实的最基本形式。... 更多>

民事法律行为

  • 受欺诈构成侵权后如何撤销民事法律行为
    受欺诈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撤销。根据我国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违反真实意思的民事法律行为;欺诈者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因此,被欺诈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权被欺诈方撤销。受欺诈合同可以撤销吗受欺诈的合同可以撤销,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有以下情形的属于可撤销合同:(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023-08-09
    102人看过
  • 民事法律行为撤销的情形
    民事法律行为撤销的情形如下:1、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2、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3、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4、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5、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撤销的条件如下:1、债务人有使自己的财产减少或负担增加的行为。包括放弃到期债权、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等;2、债务人的行为发生在债权成立之后,并已经发生法律效力;3、债务人的行为危害债权。债务人的行为危害债权,是指债务人的行为会导致其作为债权担保的责任财产减少,使债权人的债权有不能实现的危险。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是什么民事行为,是自然人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该行为区别于不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比如道德行为、情谊行为等,也区别于其
    2023-08-09
    63人看过
  • 恶意串通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吗
    所谓恶意串通,是指行为人与相对人互相勾结,为牟取私利而实施的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恶意串通的民事法律行为违反民法典自愿原则、诚信原则、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恶意串通的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主观上串通、损人利己,客观上实施了一定行为来达到目的。从而该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当然无效。恶意串通欺诈担保人恶意串通欺诈担保人构成要件主要是三点:1、主合同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为谋取自己的利益骗取他人提供担保;2、主合同债权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3、骗取担保的行为使保证人的利益受损。《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2023-08-09
    240人看过
  • 要约是民事法律行为吗?
    要约是签订合同的方式,所以要约是属于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要约,是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提出合同条件,希望对方当事人接受的意思表示。反要约是新的要约吗?要约,失效,承诺,条件,合同,效力合同当事人合意的过程在法律上表现为要约和承诺的两个过程。关于要约,需要明白的是要约失效的原因和反要约的概念。一个要约失效后,无论是要约人或受要约人均不再受要约的约束。要约失效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1)因期间已过而失效;(2)因要约人的撤销而失效;(3)因受要约人的拒绝而失效;(4)反要约,是指受要约人在承诺中对原要约中提出的条件作了实质性的更改、扩张或限制,该承诺被看作是一个新的要约,原要约失效。你们这起纠纷就属于第4种情况。另外,关于承诺,需要明白的是承诺的条件。一个有效的承诺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须由受要约人作出;(2)须在要约规定的有效期间内作出;(3)须与要约的内容二致;(4)须通知要约人才发生效力。根据公约第19条的规定,受要约人表示接受的意思对要约的内容有实质上变更,即构成反要约,它的效果是使原要约失效,不发生承诺的效力,而已它必须经原要约人承诺后才能成立合同。所谓实质上变更是指对有关货物的价格、付款条件
    2023-08-09
    404人看过
  • 打电话可以改合同吗
    民事法律行为
    打电话修改合同有效。合同变更,只要是当事人协商达成一致的,变更后的合同同样具有法律效率。合同变更的效力指已变更的内容发生变更后的效力,而未变更的内容继续有效,已履行的合同义务或已发生的违约责任、损害赔偿请求权,除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不因变更而失效。朋友被拘留公安可以让他打电话吗不可以。会对被拘留人的人身和携带的物品进行检查,被拘留人的非生活必需品及现金由拘留所登记并统一保管。《拘留所管理条例》第十一条拘留所收拘被拘留人,应当对被拘留人的人身和携带的物品进行检查。被拘留人的非生活必需品及现金由拘留所登记并统一保管。检查发现的违禁品和其他与案件有关的物品应当移交拘留决定机关依法处理。对女性被拘留人的人身检查应当由女性人民警察进行。《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三条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第五百四十四条当事人对合同变更的内容约定不明确的,推定为未变更。第一百三十六条民事法律行为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行为人非依法律规定或者未经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民事法律行为。
    2023-08-09
    498人看过
  • 以胁迫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如何?
    一方以胁迫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民事行为无效。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但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撤销权消灭。构成胁迫需要胁迫者具有故意,实施非法的胁迫行为,且被胁迫者需要因胁迫违背真实意愿而行动。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是什么民事行为,是自然人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该行为区别于不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比如道德行为、情谊行为等,也区别于其他法律领域的行为,比如犯罪行为、行政行为等。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023-08-09
    262人看过
  • 民事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
    两者虽然都是行为人基于主观上的目的,借助于一定的客观条件实施的产生一定法律后果的行为,但它们有以下两个区别:1、二者性质不同。民事法律行为是行为人的合法行为,这种合法行为的目的在于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而民事行为包括有效的民事行为和无效的民事行为,合法的民事行为和非法的民事行为。2、法律后果不一样。行为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可以产生预期的法律后果。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受法律的保护。民事行为有合法与非法、有效与无效之分。对于非法的或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不受法律保护。民事行为能力与民事权利能力的区别1、民事权利能力自公民出生时就有,而民事行为能力则与公民的年龄和智力状况直接相关,只有达到一定年龄、智力状态正常的公民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法律对民事权利能力的规定具有统一性,而法律根据不同年龄和智力状态赋予公民不同的民事行为能力。
    2023-08-08
    461人看过
  • 民事法律行为包括哪些要件
    一般成立要件1。当事人。也就是说,民事法律行为的民事主体。在单方民事行为中,有一方可以;在双方的民事行为中,需要双方;在共同行为中,需要双方以上;在决议行为中,需要某一组织的成员或内部机构参与表决。二、有趣的表示。单一法律行为,当事人意思表示完成,法律行为既告成立;双方法律行为,相互意思表示一致时,法律行为方告成立。3、目标必须确定并可能。标的的确定是指标的表示必须达到具体认定的程度。确定标的是否确定通常是行为成立的时候。目标的可能性,指标的客观上必须具有实现的现实性。特殊成立要件特殊成立要件是除一般条件外,特定民事行为的其他特殊事实要素。1、在有因行为、缺乏法律行为不成立的情况下,原因成为特殊要素。2、在实际的民事法律行为中,物之交付是一个特殊的要件,民事法律行为在交付完成前不成立。民事法律行为有效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包括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注意事项: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2、因为欺诈、胁迫、显失公平、重大误解,使得对方在违背真实意
    2023-08-08
    322人看过
  • 法律上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实施的,旨在产生一定的法律效力。民事法律行为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实施的行为。第二,民事法律行为应以具有一定法律效力为目的。第三,民事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达为核心要素的行为。意思表示是指民事主体意图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内在表达,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核心内容。民事法律行为作为民法的重要法律制度,广泛应用于合同、婚姻、收养、物权、商业等民法典的各个部分。民事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具体有什么区别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体现在5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别在于:1.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当事人实施行为的目的并不在于追求民事法律后果。2.民事法律行为依行为人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事实行为依法律的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3.民事法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后果。4.民事法律行为以行为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为生效要件;而事实行为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
    2023-08-08
    137人看过
  • 合同到期了还有效吗
    民事法律行为
    一般情况下合同到期了就没有效了,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合同可以约定有效期,即附终止期限,附终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满时失效。但是租赁合同中租赁期限届满,承租人继续使用租赁物,出租人没有提出异议的,原租赁合同继续有效。租房合同到期后还有效吗我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第七百零五条租赁期限不得超过二十年。超过二十年的,超过部分无效。租赁期限届满,当事人可以续订租赁合同;但是,约定的租赁期限自续订之日起不得超过二十年。如果房东同意该租客继续租用该房屋,比如未要求搬出该房屋并继续接受你们支付的租金,可以认为原租赁合同继续有效,但租赁合同性质变为不定期租赁合同,建议保留租金收条等支付租金的凭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八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条件的除外。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失效。第一百六十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期限,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期限的除外。附生效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期限届满时失效。第七百三十四条租赁期限届满,承租人继续使用租赁物,出租人没有提出异议的,原租赁合同继续有效,但是租赁期限为不定期。租赁期限届满,房屋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条件优先承租
    2023-08-07
    491人看过
#民法典总则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民事法律行为 网友关注榜
    #民事法律行为 律师视频普法
    #民事法律行为 律师图文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