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法师兄
法律知识
民法典
民法典总则
自然人
自然人即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是基于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其外延包括本国公民、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自然人与公民不同,公民仅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自然人得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 更多>

自然人

  •  法律与人之间存在差异吗?
    这段内容讲述了法人和自然人的区别。首先,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与自然人存在差异,法人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而自然人则需要依赖于他人的帮助。其次,法人应当依法设立,并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住所、财产或者资金。最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了法人设立的具体条件和程序。法人与自然人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与自然人存在差异;其次,法人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而自然人则需要依赖于他人的帮助。法人应当依法设立,并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住所、财产或者资金。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法人设立的具体条件和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 法 人 与 自 然 人 区 别 】标题:法人与自然人区别的法律分析法人和自然人是两个法律概念,它们在法律关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法人是指具有法律地位的组织,可以独立地进行法律行为,其法律后果由法人承担。而自然人则是指具有自然身份的个人,包括公民和居民。在法律关系中,法人和自然人之间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首先,法律地位不同。法人是法律上独立存在的主体,可以参与各种法律活动,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自然人则不具备独立参与法律活动的资格,其行为后
    2023-09-11
    105人看过
  •  自然人作品发表权限保护期限如何规定?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公民作品的发表权在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内受到保护。这一保护期自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开始算起。但是,发表权只能行使一次,无论是通过书报刊等载体印刷出版,还是通过广播电视播放、向公众演说、信息网络传播等都属于发表,只要通过上述一种形式将作品公之于众,发表权就用完了,以后就不能行使发表权,而只能行使其他相关权利了。根据我国著作权法,公民作品的发表权在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内受到保护。这一保护期自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开始算起。但是,发表权只能行使一次,无论是通过书报刊等载体印刷出版,还是通过广播电视播放、向公众演说、信息网络传播等都属于发表,只要通过上述一种形式将作品公之于众,发表权就用完了,以后就不能行使发表权,而只能行使其他相关权利了。 素 材 中 提 到 的 著 作 权 法 保 护 期 限 是 多 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五条,素材中提到的著作权法保护期限为作者终身加五十年。这一规定意味着,只要素材中的作品没有被宣布为无效或被撤销,作者就可以终身享有该作品的著作权,并且该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期限为五十年。这一规定为作者提供了长期的法律保护,有利于促进文学和艺术的发展。根据我国著作权法,公民作品的发表权在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
    2023-09-11
    239人看过
  •  继父和生父姓氏如何处理?
    该段内容讲述的是离婚后子女姓名更改的规定。离婚后,未成年子女可以继续使用父母的姓氏,但必须获得监护人一致同意。父母在子女姓名更改时,任何一方变更子女姓名时,都需征得对方同意。夫妻离婚后,父母不得擅自将子女姓氏更改为继母或继父的姓氏。同时,自然人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需遵守公序良俗。第二个婚姻中,孩子可以继续使用父亲的姓氏。对于未成年人更改姓名,他们必须获得监护人的一致同意。父母作为未成年人的子女的监护人,在子女姓名上享有平等的权利,任何一方变更子女姓名时,都要征得对方同意,因此,夫妻离婚后,父或母不得擅自将夫妻存续期间所生子女姓氏更改为继母或继父的姓氏。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能 否 将 子 女 姓 氏 更 改 为 继 父 或 继 母 姓 氏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五条的规定,自然人应当随父姓或者随母姓。因此,将子女姓氏更改为继父或继母姓氏是可以的,但需要满足一定的法定条件。首先,变更姓氏需要得到本人同意,这是法律赋予子女的一项基本权利。其次,父母双方需要协商一致,尽量避免因姓氏问题产生的纠纷和不必要的矛盾。最后,变更姓氏需要向相关部门进行申请和注册,以便于社会管理和人口统
    2023-09-10
    462人看过
  •  请问派出所能帮忙查询个人隐私吗?
    这段内容讲述的是公安机关在查询相关信息方面的规定和制度。普通公民想要查询信息需要向公安机关提出申请并出示充足理由,或者委托律师查询。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派出机构、内设执法勤务机构和不设区的市、县、自治县公安局可以设置主管政治工作的政治委员、教导员、指导员等警官职务。在派出所里,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内部系统查询相关信息。如果普通公民要查询,必须向公安机关提出申请,有充足理由可以查询。或者委托律师查询。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派出机构、内设执法勤务机构和不设区的市、县、自治县公安局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设置主管政治工作的政治委员、教导员、指导员等警官职务。 能 否 在 派 出 所 查 询 个 人 信 息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五条的规定,自然人享有个人信息的人格权。同时,《公安机关警务活动条例》也明确规定了公安机关可以查询、获取相关信息。因此,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的一部分,可以在法律法规授权范围内查询个人信息。然而,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条的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获取、使用、公开披露他人的个人信息。因此,派出所查询个人信息时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操作的合法性。总的来说,派出所可以在法律法规授权范围内查询个人信息,但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2023-09-10
    352人看过
  •  被告增加第三人作为诉讼参与人
    该段内容讲述的是被告在民事诉讼中追加第三人作为诉讼参与人的条件。第三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认为自己有独立的诉讼请求权,二是该诉讼标的与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有牵连。如果满足这两个条件,第三人有权提起诉讼。但是,第三人虽然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有独立请求权,但是案件结果可能会对第三人造成不利影响。被告在民事诉讼中追加第三人作为诉讼参与人的条件为:1.如果第三人认为自己有独立的诉讼请求权,并且该诉讼标的与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有牵连,那么第三人有权提起诉讼。2、第三人虽然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有独立请求权,但是案件结果毒第三人由利害关系的。 被 告 如 何 确 定 第 三 人 是 否 有 资 格 成 为 诉 讼 参 与 人在民事诉讼中,第三人是指与本案当事人或诉讼标的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当事人以外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第三人作为诉讼参与人,有权参与诉讼活动并享有相应的诉讼权利。那么,被告如何确定第三人是否有资格成为诉讼参与人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可以书面请求人民法院通知其参加诉讼,或者由法院通知其参加诉讼。因此,被告应当依法通知其有资格参加诉讼的第三人参加诉讼。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对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认为有
    2023-09-10
    208人看过
  •  自然人是否可以参与中介合同的签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自然人签订中介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要使该行为有效,行为人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其意思表示也必须真实,并且不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违反公共秩序和良好习俗。中介合同是中介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体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自然人签订中介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要使该行为有效,行为人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其意思表示也必须真实,并且不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违反公共秩序和良好习俗。中介合同是中介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体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 自 然 人 签 订 中 介 合 同 是 否 合 法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63条规定,中介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而订立的中介服务合同。而自然人作为民事主体之一,在与中介机构签订中介合同时,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因此,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自然人签订中介合同是合法的。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中介机构的业务范围和资质决定了其能否为自然人提供合适的服务。如果中介机构未能依法取得相关资质,或者其业务范围超出了其资质范围,那么自然人签订中介合同的合法性就可能存在争议。此外,中介合
    2023-09-09
    208人看过
  •  捐款与做好事的区别
    捐款和善款的区别在于:善款是指用于慈善事业的钱款,而捐款则是指捐助钱财,根据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具有慈善性质和政治性质两种。慈善捐赠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基于慈善目的,自愿、无偿赠与财产的活动。捐款和善款的区别在于:善款指用于慈善事业的钱款,而捐款则是指捐助钱财。根据目的的不同,捐款可以分为具有慈善性质和政治性质两种。慈善捐赠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基于慈善目的,自愿、无偿赠与财产的活动。 【 慈 善 捐 赠 与 捐 款 的 区 别 】慈善捐赠与捐款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慈善捐赠是指通过慈善机构或者个人向慈善事业捐赠财产、资金或者资源,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或者从事公益事业。而捐款则是指个人或者企业通过向慈善机构或者社会福利机构捐赠资金、物品、服务等方式,为慈善事业提供支持。慈善捐赠和捐款虽然都是慈善行为,但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首先,慈善捐赠的目的是为了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或者从事公益事业,而捐款的目的是为了提供支持,不一定是用于慈善事业。其次,慈善捐赠的财产、资金或者资源可以用于多种用途,而捐款的财产、资金或者资源则需要用于慈善事业。此外,慈善捐赠的程序相对较为繁琐,需要经过一定的审批程序,而捐款则相对简便。慈善捐赠和捐款都是慈善行为,但慈善捐赠的目的是为了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或者从事公益事
    2023-09-08
    328人看过
  •  起征点未达到,自然人扣缴系统提示补税金额
    该段内容讲述了应缴税费和实缴税费的关系,以及不同情况下的补退税金额。同时,规定了居民个人和个体工商户等纳税人需要按月或按次代扣代缴税款,并在次年6月30日前缴纳税款。最后,强调了对于经营所得的纳税人需要办理预缴申报和汇算清缴。应缴税费和实缴税费应该是相等的,如果两者不一致,这就意味着存在漏税或者缴纳过多的情况。补退税一般都是0,只有上述漏税或交多的情形,在日后的申报期内才有可能有金额。居民个人取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税款。扣缴义务人未扣缴税款的,纳税人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6月30日前,向主管税务机关缴纳税款。个体工商户业主、个人独资企业投资者、合伙企业个人合伙人、承包承租经营者个人以及其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人取得经营所得的,应当办理预缴申报和汇算清缴。 应 缴 税 费 与 实 缴 税 费 不 一 致 的 解 决 方 法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缴税费与实缴税费不一致时,应该如何解决呢?首先,纳税人应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缴税申报,并在规定期限内将税款缴入税务机关指定的银行账户。如果应缴税费与实缴税费不一致,纳税人应首先查找原因,确保缴税申报无误。如果原因无法查明,纳税人可以向税务机关申请税务行政复议,要求撤
    2023-09-08
    282人看过
  •  民事义务的分类有哪些?
    民事义务可以分为三类: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积极义务和消极义务,以及专属义务和非专属义务。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是根据义务发生的根据来分类的,积极义务和消极义务是根据义务的内容来分类的,专属义务和非专属义务是根据义务与义务主体的关系来分类的。民事义务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根据义务发生的根据,民事义务可分为法定义务与约定义务。法定义务是直接依据法律规定产生的而非由当事人约定的义务。约定义务是指当事人自行约定的义务。(二)积极义务与消极义务。根据义务的内容,民事义务可分为积极义务与消极义务。积极义务,是指以义务人须为一定行为(作为)为内容的义务。消极义务,是指以义务人须不为一定行为(不作为)为内容的义务。(三)专属义务与非专属义务。根据义务与义务主体的关系,民事义务可分为专属义务与非专属义务。专属义务是指义务人不得将其移转给其他人负担的义务。非专属义务,是指义务人可将其移转给他人负担的义务。 民 事 义 务 分 类 : 根 据 与 义 务 主 体 关 系 分 类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六十五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根据行为人与义务主体的关系分为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其中,委托代理是指行为人通过委托书或者遗嘱确定,由被代理人代替自己实施一定行为的法律行为;法定代理是指法律直
    2023-09-08
    435人看过
  •  房东私自进客房间,这样的行为是否可取?
    这段内容讲述了一个租房人面临的问题,即房东经常未经允许进入他的房间,这是违法行为。根据租赁合同,房东只有在得到租房人的允许或租赁合同的特别规定下才能进入租客的出租房。否则,就属于非法侵入住宅。尽管租房人已经取得了房屋使用权,但房东仍然没有权利随意进入租客的房间。因此,租房人应该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自己的房屋不受未经授权的干扰。房东经常未经允许就进入我的房间,这是违法行为。在租赁期,房东在没经租客同意的情况下,擅自进入租客的出租房,造成租客有损失,是属于非法侵入住宅。租房人与房东形成租赁关系后,租房人已经取得房屋使用权,即使是房东,未经租房人允许也不能随意进入该房。 未 经 允 许 进 入 房 间 是 违 法 行 为 吗 ?未经允许进入房间是一种违法行为,涉及到侵犯他人的隐私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二条的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如果未经允许进入他人房间,则可以被视为一种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如果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侵犯他人的隐私权,但仍然实施该行为,则其行为将构成侵权。此外,如果行为人具有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目的,则其行为将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的规定进行处罚。未
    2023-09-07
    473人看过
#民法典总则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自然人 网友关注榜
    #自然人 律师视频普法
    #自然人 律师图文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