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劳资之间的纷争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7-01 17:33:39 105 人看过

有效的避免劳动争议首先要学会正确的运用劳动法律法规,作为人力资源的管理者,掌握国家的相关劳动法律,掌握当地的劳动政策法规;对违纪行为的处罚要有合法合理的依据;构建有效防范劳动争议的内部机制,现代企业应该要建立一种能够有效的解决劳资纠纷或者群体纠纷的机制,并能在仲裁程序中最大限度地保护企业利益。

用人单位如何避免劳动争议

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用人单位如何避免劳动争议劳动争议是用人单位经常遇到的难题,随着《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实施,有成倍上升的趋势。劳动争议案件,用人单位败诉率特别高。用人单位因为劳动纠纷败诉,其损失不仅仅是支付一定的经济补偿、赔偿费用,还有因为应诉而发生的人工费、交通费、会议成本、时间成本等费用,而且还有因此可能导致劳资关系对立、恶化。如何避免劳动争议,是用人单位经营管理者追求的目标。本文根据对众多劳动争议纠纷案件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用人单位在劳动用工管理中应重点注意的几个问题,但愿能帮助用人单位加强人事管理工作,不断完善人事管理制度,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一、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有些用人单位为了逃避劳动合同的约束,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如果没有订立劳动合同,劳资双方的劳动权利和义务缺乏合同依据,双方很容易发生纠纷。一旦有纠纷,双方各执一词,当纠纷诉诸法律时,用人单位仍然必须承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依法订立劳动合同。不签订劳动合同而建立劳动关系,法律上称为事实劳动关系。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发生事实劳动关系争议的,人民法院也应当受理。所以,不签订劳动合同并不能减轻用人单位的义务,相反却容易引发纠纷,增加纠纷的处理难度。因此,用人单位在使用劳动者时,应当依法订立用工合同。订立劳动合同后因情况发生变化,用人单位应与职工就未尽事宜签订补充条款或者补充协议,或者就劳动合同部分条款作修改。二、试用期间不随意辞退员工,也不要在效益不好时随意裁员。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1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在员工试用期间随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是:员工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用人单位必须举证证明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否则用人单位就不能随意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间如随意辞退员工,需承担因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所带来的支付经济补偿金等相应的法律后果。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1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进行经济性裁员的条件及程序是:

(1)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企业转产、技术革新等确需裁员的;

(2)用人单位应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意见;

(3)裁员必须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而且用人单位进行经济性裁员应给予员工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在六个月之内录用人员的,应优先录用被裁减的人员。因此,用人单位在一段期间内效益不好时想减少开支,应尽量避免随意裁员,而采用给富余员工“放假”的方式较好。三、建立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自行制定的内部规范性文件,它是用人单位经营管理的基本规则。用人单位在制订和修正管理制度时,要注意与国家法律法规的衔接,不能与国家法律法规相冲突。例如,在人员定岗与班次安排时,要考虑国家对劳动者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规定;在推行结构工资制度时,要考虑工资含量定额与最低工资标准和用人单位福利待遇之间关联性;在人事管理方面,要考虑国家劳动合同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等规定;还要考虑国家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制度、国家鼓励职业培训制度等等。通过有效引用过错辞退条款,预防和解决辞退补偿金纠纷。根据劳动法有关规定,员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且不需支付辞退补偿金:(一)试用期内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辞退纠纷中,上述(二)、(三)项是经常被用人单位引为辞退理由的。但在司法实践中,这两项的标准都难以掌握。什么是“严重”违纪,多大损害才算“重大”,都是十分模糊的标准。如果交由劳动仲裁委员会或者法院去判断,大多数的违纪行为不会被认为是“严重”,大多数的损害不会被认定为“重大”。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用人单位面临败诉的局面。但如果用人单位在其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辞退且不支付补偿金的情形,只要这些规定不违法,发生纠纷后,劳动仲裁委员会和法院一般就会依照用人单位规章的规定作出裁决。在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中规定辞退条件,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单独对辞退条件作规定。如有的单位规章就规定:“员工有以下行为之一的,立即予以辞退,并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1、……”;二是在具体守则中规定。如:“员工不能正常上班应请假,未按程序请假的视为旷工。旷工3天以上的,予以辞退,并不支付经济补偿金。”;三是对于某些违纪行为虽然性质较轻,但如果屡教不改,也应当规定为辞退条件;四是由于用人单位的规章不可能对所有违纪行为都详尽列举,因此还需要规定类比情形条款,如:“……对于其他违纪行为,公司可以根据其性质参照本条予以处罚。”;五是对于上述的辞退条件,建议都附加“不支付经济补偿金”、“不予补偿”等字句,以避免争议。虽然根据用人单位自身情况和需要制定规章制度是法律赋予用人单位经营管理自主权的重要内容。但并非所有的规章制度都能有效约束员工。根据的《劳动合同法》第4条规定,制定合理有效的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应做到:一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如通过工会或职工(代表)大会通过;二是内容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三是已经向员工出示。可以采取公示或让员工阅读的方式。但用人单位应保留公示或让员工阅读的证据,以证明员工“应当知道规章内容”。四、不要随意对员工调岗调薪。首先,用人单位依法享有用工管理自主权,可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及员工表现对员工调岗调薪,但绝不能随意;其次,在承认和保护用人单位的用工管理自主权的同时,要防止此权利的滥用(比如滥用此权利来打击报复),同时用人单位也要注意不要单方变更劳动合同关于岗位和工资的约定;最后,为防止此权利的滥用,用人单位应对其调岗调薪行为举证证明其“充分合理性”。因此,用人单位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有权对员工调岗调薪,但这种权利却不是任意无限制的,用人单位应谨慎为之,最好与职工协商变更劳动合同。五、通过合同约定保护商业秘密和竞业禁止。近年来,国内侵犯商业秘密的案件时有发生,用保密协议来约束用人单位雇员是用人单位通常采用的手段。在与职工签订保密协议时应注意对于不同的工作岗位应签订不同的保密协议。对于像一般行政内勤人员、保安人员这样不直接接触本用人单位核心秘密的员工,其保密义务相对其他人员来说并不特定且内容较简单,对于这类人员不需签订专门的保密协议,可以在其劳动合同中加入相应的保密义务条款。对于在其工作范围内有可能接触到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的人员,则应该签订专门的保密协议,而且依据其接触商业秘密的程度和范围,协议内容应尽可能地细化。由于高级研发技术人员和高级经营管理人员,通常掌握着用人单位最核心的商业秘密,对于这些人还应签订竞业限制协议,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签订竞业限制协议,协议中应约定公司给予该雇员一定的经济补偿,以显示公平原则,否则竞业限制条款可能无效。用人单位只要求员工单方承担竞业限制义务,用人单位不支付补偿费用的协议因显失公平而无效,对员工并无约束力。六、完善考勤制度。目前许多用人单位在劳动管理的考勤操作这个基础环节上就存在不少问题。在大量劳动争议案件中,因用人单位对员工考勤管理粗糙或根本没有考勤管理,造成用人单位在劳动争议中败诉的案件时有发生,不能不使我们对这一问题加以思考和探讨,其目的在于完善和健全用人单位的考勤管理制度,实现考勤管理的科学化。法律规定:因减少劳动者劳动报酬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比如劳动者申诉索要加班、加点工资及病假、工伤工资等)用人单位负有举证责任,如不能举证应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有的用人单位或是因没有考勤表可举证:或是虽有考勤表但由于没有当事人本人签字认可,致使无法认定其证据材料的真实性等原因,屡遭败诉,不得不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用人单位不断提高自身免疫机能的客观要求;正确认识考勤管理在劳动工作中的重要位置,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考勤制度和措施并加以实施,是用人单位在该类劳动争议案件中避免的前提条件,也是维护企业自身合法权益的根本保证。七、过错辞退中有关证据的保全和收集。在辞退补偿金纠纷中,若用人单位以严重违纪或者严重失职等理由辞退员工,一旦纠纷发生,用人单位必须对职工的严重违纪和严重失职行为举证,因此,保全和收集证据至为重要。用人单位所要保全和收集的证据,主要是两类:其一是员工所违反的用人单位规章及劳动纪律的具体条款;其二是员工的违纪行为。通常,可以证明员工违纪行为的证据主要有:一是违纪员工的“检讨书”、“求情书”、“申辩书”、违纪情况说明,等等;二是有违纪员工本人签字的违纪记录;三是其他员工及知情者的证明;四是有关物证;五是有关书证及视听资料;六是政府有关部门的处理意见、处理记录及证明等。司法实践中,有违纪员工签字的书面材料,往往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法院乐于采纳的最有力的证据。因此,用人单位在辞退职工之前,应尽量取得有违纪员工签字的书面材料。对于有违法行为(如赌博、盗窍等)的员工,可以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处理,政府有关部门的处理结论或者记录,就可能是有力的证据。对于“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员工的违纪行为,应注意平时记录在案。每次违纪时,用人单位都作出相应的书面处理材料,要求员工签字;为记录方便,也可以采取扣工资的处理方式,在每次的工资单中扣除相应的工资数额,并注明违纪事由,由员工在领取工资时签字确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5月20日 16:5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事实劳动关系争议相关文章
  • 如何避免劳务合同纠纷管辖权的争议?
    对于劳动仲裁前置的合同纠纷,具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为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分别向两仲裁委员会申请的,劳动合同履行地仲裁委优先。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向法院起诉,具有管辖权的法院为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基层法院,分别向两法院起诉的按照受理优先的原则确定管辖法院。对于不需要仲裁前置的纠纷,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劳动合同履行地不明确的,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劳务合同纠纷如何答辩劳务合同纠纷应该是根据原告的诉讼请求以及事实和法律依据来答辩。劳务合同纠纷如何处理:1、协商合同当事人在友好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协商解决纠纷,这是最佳的方式。2、调解合同当事人如果不能协商一致,可以要求有关机构调解如,一方或双方是国有企业的,可以要求上级机关进行调解。上级机关应在平等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而不能进行行政干预。当事人还可以要求合同管理机关、仲裁
    2023-06-30
    409人看过
  • 如何有效避免劳动争议
    要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要树立“先合同、后用工”的用工观念,防止因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需支付双倍工资的风险。要严格依法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企业自身要规范用工和考勤制度,做好详细记录,严格控制加班,及时安排调休,确实不能调休的,要按《劳动法》的规定支付报酬。企业应建立完备的休假制度,认真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产假等假期规定,避免发生劳动纠纷。要按规定为职工缴纳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自觉承担职工工伤治疗费用及补偿等。要建立健全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对涉及职工利益的制度,要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并应保留好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协商的记录。要构建有效防范劳动争议的内部机制。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通过内部调解机制,尽量将劳动争议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一、因我没有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被公司告上法庭怎么办员工要告公司没有签订合同可以协商补签,或者赔偿双倍工资;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
    2023-03-20
    495人看过
  • 如何避免劳动关系争议
    劳动关系争议
    首先,入职时要求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权利义务关系的最重要的法律文件。劳动合同的签订,可以在劳动争议过程中有效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故而在入职时劳动者务必要求和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其次,在公司规章允许情况下,尽量保留能证明提供劳动的材料原件。在用人单位否认劳动关系的情况下,类似加盖公司公章的业务授权委托书、代签的业务合同、申办贷款、信用卡的工资证明、暂住证以及单位评定员工等级的证明等,都可能被作为确认劳动关系的依据,所以劳动者应尽量保存这些资料原件。第三,申请法院向有关单位、部门调查取证。为保护劳动者的诉讼权益,法律赋予当事人申请法院调查取证的权利。在目前情况下,有些社会单位是不接待公民个人调查取证的,比如各大商业银行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等。如果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了社会保险或者委托银行向劳动者代发工资,那么劳动者可以申请法院向这些部门调取相关的文件。社会保险缴费证明以及代发
    2023-04-26
    317人看过
  • 如何有效避免劳动争议
    如何有效地避免劳动争议,以下四种手段将是有效的:行政手段在企业,根据《劳动法》,我们应该把“丑闻”摆在前面:企业可以对任何损失的劳动争议形成一个制度—“裁员、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建议,领导或领导班子应实行可追溯的行政责任制,即谁提出、谁决策、谁承担行政领导责任,按败诉比例1%-10%、11%-50%、51%-90%、91%-100%追究责任给予相应的批评、记过、转岗、辞退等行政处分;领导小组作出集体决定的,由领导小组承担集体责任,对此,领导班子要给予批评处分。经济手段企业在处理劳动争议过程中需要花费一定的资金,因此企业可以建立单独的账户,并将其转移到企业成本中。企业败诉的,除支付给原告的经济补偿外,发生的其他费用可称为“劳动争议风险费”,由提议人和决策人共同承担,其中提议人承担40%,决策人承担60%,主管劳动人事的领导承担60%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关系承担50%的决策风险费用,与其他决策
    2023-05-31
    488人看过
  • 如何避免企业的劳动纠纷
    要避免出现劳资纠纷,中小企业首先要建立最基本的制度。我国当前中小企业一个较为普遍地现象一些中小企业主认为中小企业只是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如果在初级阶段不过分注重生产绩效地话,那就很难是资本的原始积累扩大。他们往往忽略基本制度的建设,没有根据现代企业的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而是根据良心和经验,处理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建立的是传统作坊主和雇员之间的关系。随着新劳动法的实施,员工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当员工出现相关诉求时,往往容易导致劳资纠纷。如果中小企业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企业和员工的权利、义务作出明确的规定,劳资双方在规定的框架下相处,往往能避免劳资纠纷的发生。除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企业还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有关研究表明:管理中70%的错误是由于不善于沟通造成的。管理离不开沟通,沟通渗透于管理的各个方面。无论是企业决策者,还是普通员工,要想富有激情、卓有成效地工作,离开了沟通是很难取
    2023-06-09
    276人看过
  • 如何避免企业的劳动纠纷
    要避免出现劳资纠纷,中小企业首先要建立最基本的制度。我国当前中小企业一个较为普遍地现象一些中小企业主认为中小企业只是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如果在初级阶段不过分注重生产绩效地话,那就很难是资本的原始积累扩大。他们往往忽略基本制度的建设,没有根据现代企业的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而是根据良心和经验,处理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建立的是传统作坊主和雇员之间的关系。随着新劳动法的实施,员工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当员工出现相关诉求时,往往容易导致劳资纠纷。如果中小企业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企业和员工的权利、义务作出明确的规定,劳资双方在规定的框架下相处,往往能避免劳资纠纷的发生。除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企业还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有关研究表明:管理中70%的错误是由于不善于沟通造成的。管理离不开沟通,沟通渗透于管理的各个方面。无论是企业决策者,还是普通员工,要想富有激情、卓有成效地工作,离开了沟通是很难取
    2023-06-17
    61人看过
换一批
#劳动争议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 劳资纠纷如何避免?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3-25
      企业破产、改制和生产经营不善而出现的劳动争议大量产生,涉及职工基本权益的多个方面,如工资报酬、工伤赔偿和职工保险、福利等,而劳动争议涉及企业管理,劳动法偏重职工权益的维护,劳资双方的矛盾尖锐,处理不慎极易造成群访。为此,笔者认为,必须要明确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有效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才能建设打造和谐稳定的劳资环境。一、充分发挥群体性劳资纠纷预警防范机制的效能严格按照劳资纠纷预警网络和调处机制
    • 如何避免劳资纠纷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3-25
      企业破产、改制和生产经营不善而出现的劳动争议大量产生,涉及职工基本权益的多个方面,如工资报酬、工伤赔偿和职工保险、福利等,而劳动争议涉及企业管理,劳动法偏重职工权益的维护,劳资双方的矛盾尖锐,处理不慎极易造成群访。为此,笔者认为,必须要明确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有效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才能建设打造和谐稳定的劳资环境。一、充分发挥群体性劳资纠纷预警防范机制的效能严格按照劳资纠纷预警网络和调处机制
    • 劳资纠纷如何避免?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3-27
      企业破产、改制和生产经营不善而出现的劳动争议大量产生,涉及职工基本权益的多个方面,如工资报酬、工伤赔偿和职工保险、福利等,而劳动争议涉及企业管理,劳动法偏重职工权益的维护,劳资双方的矛盾尖锐,处理不慎极易造成群访。为此,笔者认为,必须要明确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有效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才能建设打造和谐稳定的劳资环境。一、充分发挥群体性劳资纠纷预警防范机制的效能严格按照劳资纠纷预警网络和调处机制
    • 如何避免员工间的劳动争议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4-18
      劳动者可以选择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时,要求用人单位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第八十七条等规定,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避免劳动纠纷。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
    • 如何避免劳资纠纷的发生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3-25
      企业破产、改制和生产经营不善而出现的劳动争议大量产生,涉及职工基本权益的多个方面,如工资报酬、工伤赔偿和职工保险、福利等,而劳动争议涉及企业管理,劳动法偏重职工权益的维护,劳资双方的矛盾尖锐,处理不慎极易造成群访。为此,笔者认为,必须要明确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有效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才能建设打造和谐稳定的劳资环境。一、充分发挥群体性劳资纠纷预警防范机制的效能严格按照劳资纠纷预警网络和调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