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行为条件有哪些?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9-17 13:10:15 318 人看过

民事法律行为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行为人需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其意思表示需真实;(3)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取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规定是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

民事法律行为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行为人需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其意思表示需真实;(3)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取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规定是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

民 事 法 律 行 为 可 以 有 哪 些 形 式 ?

民事法律行为是一种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是合法的民事行为。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其分为多种类型。

首先,根据是否必须采取法定形式,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要式行为和不要式行为。其次,根据生效是否应完成交付,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诺成行为和实践行为。再者,根据当事人是否支付对价,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有偿行为和无偿行为。最后,根据参与民事行为是一方还是多方,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和多方行为。

因此,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包括要式行为和不要式行为、诺成行为和实践行为、有偿行为和无偿行为、以及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和多方行为。

综上所述,民事法律行为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行为人需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民事法律行为是一种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是合法的民事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四十五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09日 07:5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民事行为能力相关文章
  •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有哪些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有哪些民法典第十八条: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条: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一条: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第二十二条: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
    2023-05-06
    478人看过
  • 哪些是附条件的民事行为
    一、哪些是附条件的民事行为附条件的民事行为有1.根据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需要一方还是双方或者多方的意思表示,其可分为: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和多方行为。2.根据其是否必须采取法律规定的形式,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要式行为和不要式行为。3.根据其行为是否需要当事人支付对价(互为对价,但是非为要求等价性),民事法律行为就可以分为:有偿行为和无偿行为。4.依据其行为生效是否以标的物的交付为要件,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诺成行为和实践行为。诺成行为自当事人达成合意时成立,当事人交付标的物为履行其义务;而实践性行为自当事人交付标的物时成立,交付标的物为行为成立的要件。5.根据其相互间的关系,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主行为和从行为。从行为依赖于主行为。6.根据行为人实施行为所要发生法律后果的性质,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财产行为和人身行为。二、附条件合同的条件1.条件必须是将来发生的事实,也就是说,条件不是现实存
    2023-05-06
    432人看过
  • 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民事法律行为的要素有:所有民事法律关系均由主体、内容和对象三个要素组成。1、主要要素:指具有民事主体资格的人参与民事法律关系有民事主体资格的人。即民事法律关系的参与者、权利的所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民事主体主要包括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在特定情况下包括国家;2、对象要素:民事法律关系的对象,有标的,是民事主体之间建立民事法律关系的对象,是民事主体追求利益的反映,是民事主体活动的目标。在规范意义上的民事法律关系方面,其对象大致是固定的;3、内容要素具有民事主体资格的人如何实现参与民事生活的目标,即参与民事生活的目的,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根据我国民法,效力待定民事行为,又称效力未定民事行为,是指行为成立时,其是有效还是无效尚不能确定,还待其后一定事实的发生来确定其效力的民事行为。效力待定民事法律行为的类型如下:(一)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双务行为;(二
    2023-07-07
    351人看过
  • 民事行为有效条件
    一、民事行为有效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生效条件1、民事行为的一般有效条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据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资格。法律不仅要求民事法律行为的行为人必须具有行为能力,而且要求民事行为能力与行为人的“相应”。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能够以自己的行为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我国《民法典》(2021.1.1生效)根据公民的不同年龄和智力状况,将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民法典》(2021.1.1生效)规定:第十八条【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第十九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
    2023-05-06
    404人看过
  • 民事行为有效要件有哪些
    民事行为的有效要件有:(一)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二)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三)意思表示真实。民事行为,是自然人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行为。严重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有效吗?显失公平民事行为,是指行为人利用对方缺乏经验或急迫需要而实施的明显不利于对方而有利于自己的民事行为。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撤销后该民事行为无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2023-07-25
    110人看过
  • 具备哪些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具备哪些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具备以下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民事行为包括民事法律行为、准法律行为、事实行为,其中民事法律行为有效是有相应条件的,具体如下: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有效发生,是当事人实现意思自治目的的关键。但是,民事法律行为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具备完全有效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可能因民事主体的民事行为能力是否健全、意思表示是否真实、是否违法及违背公序良俗等情形而受影响。因此,民事法律行为除有效外,还包括无效、可撤销、效力待定等其他效力形态。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1.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和多方民事法律行为;2.有偿民事法律行为和无偿民事法律行为;3.诺成性民事法律行为和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4.要式民事法律行为和非要式民事法律行为;5.单务民事法律行为和双务民事法律行为;6
    2023-04-30
    314人看过
换一批
#民法典总则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以其行为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和承担民事责任的资格。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能够独立通过意思表示,进行民事行为的能力。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人作为民事主体,以自己的行为享受民事权... 更多>

    #民事行为能力
    相关咨询
    • 民事行为有效条件有哪些
      新疆在线咨询 2023-05-13
      民事行为的一般有效条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法法律法规的强制性或禁止性规范和社会公共利益。民事行为的特别有效条件:在特殊情况下,民事行为还应具备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特别有效条件才能产生法律效力。
    • 附条件的民事行为有哪些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2-03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附有决定该行为效力发生或者消灭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条件类型分为延缓条件与解除条件。 延缓条件又称停止条件或生效条件,是指对于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发生起推迟作用的条件,即民事法律行为所规定的权利义务在条件成就时,才能发生效力。 解除条件又称失效条件,是指可以使已经生效的法律行为失去法律效力的条件。
    • 民事行为无效的条件有哪些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6-30
      根据法律规定,以下情形的民事行为无效: 1、当事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 3、当事人一方有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的行为; 4、双方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行为; 5、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6、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 7、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 哪些条件是民事行为有效的
      河北在线咨询 2022-11-04
      民事行为的一般有效条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法法律法规的强制性或禁止性规范和社会公共利益。民事行为的特别有效条件:在特殊情况下,民事行为还应具备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特别有效条件才能产生法律效力。
    • 附条件民事行为的生效条件有哪些
      福建在线咨询 2022-12-28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生效要件有: 1、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 2、不得违反法律强制性规范; 3、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4、不得损害国家和公共利益; 5、当事人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