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和欠款的诉讼时效的主要共同点:有约定从约定。主要不同点:借款时效启动需权利人主张,欠款时效启动无需权利人另行主张。
存在差异的原因何在?为什么容易混淆?现从各自的法律关系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借款所体现的法律关系是借款民法典律关系,既是合同关系,当事人意思自治,当然当事人对诉讼时效的何时启动选择权。这是易于理解,没有争议的。再看欠款,欠款是否是法律关系呢?对比借款法律关系可以看出,欠款不是一种法律关系,而是一种事实状态,法律后果。借款与欠款放在一起看,存在逻辑关系。换句话说,某一法律关系可以产生欠款关系,法律关系是因,欠款是果。如借款法律关系可引起欠款,买卖合同关系可导致欠款。由此看来,欠款能反映一定的法律关系,但本身不是法律关系,而借款能直接体现法律关系。再则,怎样认识欠款是种结果状态?如前所述,欠款是当事人对法律关系的确认的后果,即一方当事人享有对另一方当事人给付请求权利,权利人的权利表彰其中,自然是当事人主张权利后的结果。所以,欠款中的权利人通过主张权利才产生欠款的结果,因此在诉讼时效的起算上,无需当事人再行主张。
在民事案件中,也常有将欠款与借款混淆的情况。案件的案由是法律关系表现形式,常有将欠款误为案由的情况。对于处于案件来讲有简化了,但质则隐匿了案件的法律关系。更有认为欠款是是欠款法律关系,欠款合同者,都是在法律关系问题上犯了将现象作本质的错误。
-
关于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的异同
110人看过
-
借款纠纷诉讼时效详解:关键词是借款纠纷、诉讼时效?
393人看过
-
民事诉讼法关于欠款的规定诉讼时效是多久?
237人看过
-
民事借款诉讼时效:探讨借款期限与诉讼时效的关系及其影响
318人看过
-
关于借款合同的效力
336人看过
-
诉讼中关于工程款的诉讼时效是几年?
128人看过
诉讼时效,是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法律事实,又称消灭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在某种程度上丧失请求利益的时效制度。设立诉讼时效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法律关系安定,及时结束权利义务关系的不确定状态,稳定法律秩序,降低交... 更多>
-
诉讼时效:欠款和借条的相关规定安徽在线咨询 2025-02-06债权人在债务到期之日便可起诉,诉讼时效为3年,最长不超过20年。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合同约定的债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天的次日,便是合同债权的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之日。若此后无时效中断情形,债权人务必在起算日后的3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才能获得胜诉权。 借条作为证明借贷合同关系的依据,其诉讼时效期限为2年,自借条上注明的还款日期算起。超过2年,出借人未向法院主张权利,法院将不再保护。对未注明还款
-
关于欠款诉讼时效有哪些法律辽宁在线咨询 2022-12-08欠款诉讼时效的法律依据为:欠款诉讼时效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超过诉讼时效的法律不予保护。
-
诉讼时效:关于工程欠款的处理期限新疆在线咨询 2025-01-01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工程欠款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如果法律另有规定,则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如果法律另有规定,则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将不予保护。如果有特殊情况,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
出借人和借款人的诉讼时效福建在线咨询 2022-04-19追讨借款有什么风险呢?借款到期后,出借人要及时催要借款,但在很多情况下,借款人都无法按照双方的约定按时一次性归还借款,在这过程中出借人可能会多次催要,远远超过两年的时间。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借款的诉讼时效为普通时效,即两年。自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的权益被侵害之日(指借条上写明的归还日期,或者前一次催要之日)开始计算,超过两年的,即丧失了胜诉权,债权便不会得到法律上的保护。出借人通常是以口头或
-
民法典关于借款纠纷的诉讼时效多长?新疆在线咨询 2023-06-17借贷纠纷的诉讼时效有三年,在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损害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权利损害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也不再保护,有特殊情况的,可以申请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