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纠纷案件的诉讼时效为三年,当事人自其民事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未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将不再保护其民事权利。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决定对其诉讼时效进行延长。
民事纠纷的诉讼时效的规定是:
1.一般民事纠纷案件的诉讼时效为三年;
2.当事人自其民事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未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将不再保护其民事权利,但存在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决定对其诉讼时效进行延长。
滞后诉讼时效有何后果?
滞后诉讼时效是指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权利人仍然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但法院不再保护其权利。滞后诉讼时效的后果是权利人的胜诉权和实体权利将受到限制,法院可能会驳回其诉讼请求,或者判决其败诉。因此,权利人应当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及时提起诉讼,以保护自己的权益。
总之,民事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律问题,当事人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提起诉讼,以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超过诉讼时效,不仅胜诉权和实体权利会受到限制,法院也可能驳回诉讼请求或判决败诉。因此,权利人应当及时提起诉讼,避免出现滞后诉讼时效的情况。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劳动争议民事诉讼有多长时间诉讼时效
284人看过
-
民事诉讼调解书生效时间有哪些规定?
58人看过
-
房产证争议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法律有哪些规定
269人看过
-
劳动争议诉讼时效为多久的时间,有哪些相关规定
62人看过
-
民事诉讼中的人身伤害时效有哪些规定
114人看过
-
民法合同诉讼时效的争议
156人看过
诉讼时效,是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法律事实,又称消灭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在某种程度上丧失请求利益的时效制度。设立诉讼时效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法律关系安定,及时结束权利义务关系的不确定状态,稳定法律秩序,降低交... 更多>
-
民事诉讼争议诉讼时效的计算山西在线咨询 2022-11-081、民事诉讼时效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算。 2、明确约定履行期限的债权,自期满之日的次日起算。 3、未约定履行期限的债权,自权利人主张权利时起算,若给予宽限期,则从宽限期届满的次日起算。 4、人身伤害中,当时发现受伤的,从侵害当日起算,未发现的,从确诊日起算。 5、职务侵权赔偿请求,从职务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算。 6.分期付款买卖合同的民事诉讼时效,按相应的履行日期分别计算,而不从最
-
哪些民事诉讼时效是否有新规定北京在线咨询 2022-08-301、诉讼时效抗辩是指当事人行使诉讼时效抗辩权的法律行为。即对已进入诉讼阶段,对对方当事人违反有关“诉讼时效”相关规定,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出“诉讼时效抗辩”,请求驳回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2、比如说借款合同,诉讼时效为两年,在两年内如果当事人不起诉,两年后才起诉,那么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从诉讼时效方面入手,即为诉讼时效抗辩。
-
民法典医疗纠纷具有哪些争议诉讼时效云南在线咨询 2022-05-22医疗纠纷有诉讼时效期,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民诉法有哪些民事诉讼法律时效中止规定山东在线咨询 2023-08-20民诉法诉讼时效中止规定是在诉讼时效最后的6个月时间之内,如果因为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不能够行使请求权的情况之下,诉讼时效中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