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监护权转移的法律依据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11-20 16:02:44 244 人看过

监护权转移是指监护权发生转移,主要是基于公的事项或国家权力的介入而导致的监护权转移,或监护权的强制性转移,例如未成年人的强制劳教使未成年人原来的监护转为国家机关的监护。虽然有人认为这种情况下不构成监护权的转移,但国家机关承担的只是一种管理责任。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监护的转移,尤其是涉及非公益性事项的监护权转移个案,应通过专项委托的方式才能实现。

依据法律规定或习惯惯例,监护权发生转移。这类情况主要是基于公的事项(或日公权力的介入)而导致的监护权转移,或日监护权的强制性转移。如未成年人的强制劳教,实际上就使未成年人原来的监护转为国家机关的监护。当然,也有人认为,这种情况下不构成监护权的转移,国家机关承担的只是一种管理责任。

2.基于特别委托才能发生的监护权转移。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监护的转移,尤其涉及非公益性事项的监护权转移个案,应通过专项委托的方式才能实现。

依据法律规定,监护权发生转移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监护权发生转移是指监护人因死亡、被宣告失踪、丧失监护能力或者有其他原因不能履行监护职责,而被他人或者组织代替履行监护职责的情况。此时,有监护资格的人或者组织将成为新的监护人,承担起对被监护人的监护责任。

监护权发生转移的法律后果取决于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监护人丧失监护资格:(一)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二)丧失监护能力且无其他人可以担任监护人;(三)有其他情形致使监护人无法履行监护职责。此时,有监护资格的人或者组织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其为监护人。

另外,《民法典》还规定了监护人职责转移的规定。当监护人发生上述情形之一时,有监护资格的人或者组织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其为监护人。此外,监护人职责发生转移的,被监护人享受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不受到影响。

总之,监护权发生转移是指监护人因死亡、被宣告失踪、丧失监护能力或者有其他原因不能履行监护职责,而被他人或者组织代替履行监护职责的情况。监护权发生转移的法律后果取决于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

监护权发生转移的法律后果取决于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具体情况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具体案例进行评估。在监护权转移中,有监护资格的人或者组织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其为监护人,而被监护人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也不会受到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十四条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

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产生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02日 00:3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监护相关文章
  • 未成年人监护权是否可转让?
    未成年人监护权可以转移。监护权转移一般是指监护人基于保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在不违背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将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委托他人行使,并由他人承担相应法律后果的民事行为。但并不代表监护人可以不履行监护职责,但若监护人死亡或丧失监护能力等情形下,依法发生转移的,则应视为全部转移。未成年人监护权转移的条件是什么未成年人监护权转移需要满足下列条件:1.出现需要转移监护权的特定事项,如因监护人自身无法克服的原因导致其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监护职责;2.监护人与受托人就监护事项达成协议;3.受托人必须具备履行监护职责的能力或资格。《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七条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
    2023-07-06
    339人看过
  •  更改监护人条件的法律依据
    监护人变更的条件包括监护人实施严重损害被身心健康的行为、未尽到监护责任以及严重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有关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或指定监护人单位申请变更监护人。监护人要想变更监护条件,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监护人实施了一些严重损害其身心健康的行为;监护人没有尽到应有的监护责任;并且严重侵害了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对于监护人变更的,有关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村委会、居委会指定监护人。 监 护 权 争 夺监护权争夺是指在监护人失踪或者去世后,其法定继承人或者遗嘱指定的监护人之间就监护权产生争议的情况。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确定。如果被监护人没有父母,则其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兄姐等有监护权的人可以担任监护人。如果被监护人父母健在,则父母为当然的监护人。如果父母已经去世,则需要按照遗嘱或者法定继承人的规定确定监护人。如果监护人之间发生争议,则需要通过法律程序解
    2023-09-07
    73人看过
  • 学校对未成年人监管职责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七条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未成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第十八条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第十九条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和青春期教育。第二十条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加重其学习负担。第二十一条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第二十二条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应当建立安全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采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不得在危
    2023-06-13
    425人看过
  •  监护权转移的相关法律条款
    监护权变更是依据我国法律规定的一种程序,主要用于监护人有损害被监护人利益的行为或监护人死亡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情况。具体的变更流程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但法律规定只能通过诉讼方式进行。申请人范围较广泛,可以为未成年人的生父母、长期抚养未成年人的祖父、兄姐等,必须是与未成年人生活非常亲密的亲属或组织。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监护权变更的主要原因在于监护人有损害被监护人利益的行为,或者监护人死亡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而具体的变更流程,也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但法律规定只能通过诉讼的方式来变更监护权。申请变更监护人,此处的申请人较广泛,可以为未成年人的生父母,长期抚养未成年人的祖父、兄姐等,必须是与未成年人生活非常亲密的亲属或组织。【素材素材:某市政府发布通知,要求所有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必须使用公筷公勺,对于不遵守此规定的单位或个人,将进行严格的处罚。分析:该市政府的通知内容符合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
    2023-11-11
    110人看过
  • 谁依法对未成年人承担监护职责
    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监护人的职责包括人身监护和财产监护两个方面。对未成年人的人身监护,以教养、保护为目的。对被宣告为无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以保障其本人及社会的安全,并促其恢复健康为目的。至于财产监护,监护人得依法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代理监护人为法律行为。一、监护权是什么呢监护权是指监护人对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权益、财产权益所享有的监督、保护的身份权。监护权的具体内容可以作如下分类:一是人身监护权,具体包括:(1)住所、居所指定权。未成年人不得随意离开监护人指定的住所和居所。此权利由监护人行使。(2)交还请求权。当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被人劫掠、诱骗、拐卖、隐藏时,监护人享有请求交还被监护人的权利。(3)被监护人身份行为以及身上事项的同意权。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不能独立行使身份行为和独立决定身上事项,必须经监护人同意,方能行
    2023-03-13
    189人看过
  • 撤销监护人资格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什么情况下可以撤销监护人资格:第三十六条监护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个人或者组织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安排必要的临时监护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一)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的行为;(二)怠于履行监护职责,或者无法履行监护职责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导致被监护人处于危困状态;(三)实施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本条规定的有关个人、组织包括:其他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民政部门等。前款规定的个人和民政部门以外的组织未及时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的,民政部门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一、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怎么办?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导致被监护人处于危困状态的,法院可经申请撤销其监护资格
    2023-03-07
    117人看过
换一批
#民法典总则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监护
    词条

    监护,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民事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法律制度。履行监护职责的人称为监护人,受到监督和保护的人是被监护人。 早在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里就有关于为浪费人和精神病人设置监护的规定。但当... 更多>

    #监护
    相关咨询
    • 未成年人监护权转移是什么监护权转移的方式是什么呢
      青海在线咨询 2023-08-03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 监护权转移的形式有哪些, 监护权转移能否以强制性管理为依据而转移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4-23
      监护权转移的形式: (一)依法或依习惯发生的监护权转移。这类情况主要是基于“公”的事项(或日公权力的介入)而导致的监护权转移,或日监护权的强制性转移。关于监护权的强制性转移,我国法律未作规定,但在实践中则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如未成年人的强制劳教,实际上就使未成年人原来的监护转为国家机关的监护。当然,也有人认为,这种情况下不构成监护权的转移,国家机关承担的只是一种管理责任。诚想,未成年人被强制劳教
    • 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法律依据
      贵州在线咨询 2023-01-27
      未成年人有生命健康权。生命健康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
    • 未成年年满18岁监护人有义务依法监护吗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6-06
      未成年年满18岁监护人一般不需要履行义务,但是不能辨认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需要监护人履行义务,一般由配偶;父母、子女;其他近亲属按顺序担任监护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八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亲属; (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
    • 未成年人监护人不履行职责怎么办,有没有法律依据
      新疆在线咨询 2023-08-18
      根据法律规定,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可以由具有监护资格的个人或组织向法院起诉,让该监护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因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使得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处于危困状态的,也可以请求法院撤销该监护人资格,根据监护人的具体情况,并依照最有利被监护人的原则重新为其指定新的监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