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保全是发生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的一种情形,债权人为了保护自己合法的债权采取的各种保全措施。但是,债权保全在法律中也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债权人申请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面临的风险主要有:1、保全后未在法定期间起诉致财产保全解除,引发赔偿诉讼。2、保全措施不完备,致使财产保全落空。3、申请财产保全过限,给被申请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4、保全措施不当致使判后无法执行。
债权保全制度是什么意思
债权保全制度概述
1.债权保全的概念和特点
根据债权的相对性规则,债权仅发生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然而,在特殊情况下,法律为保障债权人的利益,确认债权可以产生对第三人的效力,即债权的对外效力。此种效力集中表现在债权的保全上。
所谓债权的保全,是指法律为防止因债务人的财产不当减少或其怠于行使对第三人的到期债权而给债权人造成损害,允许债权人对债务人或第三人的行为行使撤销权或代位权,以保护其债权的一种制度。债权保全,包括债权人行使代位权和撤销权两个方面内容。法律设定债权保全制度的目的,就在于防止合同债务人财产不当减少,从而保障债权人实现其合同债权。
债权的保全主要特点是:
(1)债权的保全是合同对外效力的体现。但这一制度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债的相对性规则。如前所述,根据债的相对性和合同相对性原理,债权之债主要在合同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效力。然而在特殊情况卞,因债权人与第三人实行一定的行为致使债务人用来承担责任的财产减少或不增加,从而使债权人的债权难以实现,此时法律为保护债权人的债权,允许债权人享有并行使代位权和撤销权。这两种权利的行使都涉及到了债的关系以外的第三人,并对第三人产生了法律上的拘束力。可见,债权的保全是合同的对外效力的体现。不过,债的相对性仍然存在于债的保全之中。例如,债权人行使代位权,不能要求第三人(债务人的债务人)向自己履行义务,而是要求向债务人履行债务,因债权人与第三人之间并无债的关系。
(2)债权保全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两种,即确认债权人享有代位权与撤销权。这两种权利在保全债权的功能上有所不同。代位权的行使是为了防止债务人的财产不当减少,或称为保持债务人的财产;而撤销权的行使是为了恢复债务人的财产。保全的目的旨在对责任财产采取法律措施予以保持,防止因债务人财产的不正当减少而给债权人造成损害。由于法律赋予债权人享有撤销权和代位权,从而扩张了债权的权能,使债权在主要具有请求权的内容以外,还具有保全的权能以及其他的权能(如解除的权能等)。保全权能的产生也使债权与请求权的概念不能相互替代。
(3)债权的保全主要发生在合同有效成立期间。也就是说,在合同生效以后,合同履行完毕之前,都可以采取债的保全措施。只要在此期间,债务人怠于行使其权利或实施不正当处分其财产的行为,且对债权构成危害时,法律就允许债权人可以采取保全措施,对债务人的财产进行保全。在合同生效以后,合同履行期到来之前,债权人也可以采取这一措施。由此可见,保全措施的运用,与合同履行期到来后债务人是否实际履行义务,并无必然联系。但是,合同并没有生效或者已被宣告解除、无效或被撤销的,则债权人已没有任何根据行使代位权和撤销权。
(4)债权的保全旨在保障债权人的权利实现。在合同生效以后,债务人的所有财产,除对于特定的债权人没有担保物权的以外,都应当用来保证债权人实现其债权。也就是说,债务人的全部财产应成为其清偿合同债务和承担责任的财产,简称为责任财产。责任财产不仅为某一债权人的担保,而且应成为全体债权人的共同担保。可见,责任财产的增减对债权的实现关系十分重大。不论合同规定的期间是否到来或债务人是否实际实施违反合同的行为,只要债务人实施了不正当处分其财产的行为而有损于债权人的债权时,债权人就可以采取保全措施。可见,债权的保全措施在保障债权人的债权方面,具有不同于债的担保、债的不履行责任等制度的特点。
我国的《民法典》尽管规定了债的担保和民事责任制度,但缺乏对债的保全制度的规定,以前有关合同立法中也没有对债的保全制度作出规定。鉴于债的保全制度具有债的担保和民事责任制度所不具有的独特功能,所以,这次制定的《民法典》借鉴了大陆法系民法上的债的保全立法经验,规定了合同之债权的保全制度。在法律上建立并完善这一制度,对完善合同之债的内容和体系,健全市场经济的法律规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五条申请有错误的,申请人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保全所遭受的损失。
-
律师责任保险制度探讨
484人看过
-
结婚后的权益保障:探讨法律制度的变迁
156人看过
-
债权人撤销权诉讼风险探讨
326人看过
-
关于我国公司债权人保护制度的探讨
404人看过
-
保证保险的法律探讨
303人看过
-
重大疾病保险额度限制探讨
197人看过
债权保全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出现风险时,依法采取一定措施,保护和确保其债权得以实现的法律行为。 债权保全的目的是防止债务人逃避债务或财产状况恶化导致债权人不能实现债权。... 更多>
-
债权保全制度的法律风险有哪些, 如何防范债务纠纷中的财产保全风险重庆在线咨询 2022-03-05一、财产保全面临的法律风险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债权人在追收债务过程中,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在诉讼前或者在诉讼过程当中申请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债权人申请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面临的风险主要有: (一)保全后未在法定期间起诉致财产保全解除,引发赔偿诉讼。 (二)保全措施不完备,致使财产保全落空。 (三)申请财产保全过限,给被申请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四)保全措施不当致使判后无法执行。 二
-
债权保全措施探讨上海在线咨询 2025-01-16债务权的保全措施有两种:一是撤销权,指的是当债务人未行使对其对第三人的到期债权,却对债权人造成损害时,债权人可请求法院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权利;二是代位权,指的是债权人对于债务人侵害其债权的行为,可向法院申请撤销。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三十八条,债务人若以放弃债权、放弃债权担保、无偿转让财产等方式处分财产权益,或恶意延长到期债权的履行期限,影响债权人债权实现,债权人可请求法院撤销债务
-
股权代持风险防控方法探讨河北在线咨询 2025-01-18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之间可以通过签订书面合同来规范股权代持关系,合同中应约定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股东权利,名义出资人则保留股东权利的名义。同时,实际出资人应保留履行出资义务的证据。需要注意的是,持有股东名册的股东可以依据股东名册主张行使股东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一条和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公司有责任签发出资证明书,并将其记载于股东名册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如果公司未履行这些义
-
保全债权人会受到哪些法律风险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5-10债权人申请财产保全会面临的法律风险: 1、申请财产保全过限,给被申请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保全后未在法定期间起诉致财产保全解除,引发赔偿诉讼; 3、保全措施不当致使判后无法执行; 4、保全措施不完备,致使财产保全落空。
-
会制度有哪些法律风险浙江在线咨询 2022-11-02按照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召开、表决的程序,股东会制度中主要有下列法律风险:(一)股东会召集、表决程序瑕疵的法律风险当出现股东不出席股东会、出席不表决或中途退席等,致使无法做出表决结果,而在章程中又没有相应规定,则存在风险。如果股东会召集人不是法定人员,则召集程序可能被认为是违反法律或公司章程的,股东可以请求法院予以撤销。(二)股东会记录瑕疵的风险《公司法》规定股东会应当对所议事项的决定做成会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