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定代理人能否提出回避申请?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2 11:20:40 383 人看过

问:

我是一名未成年刑事被害人的母亲,作为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参加了此案的诉讼。诉讼中我了解到,审理本案的合议庭中的一名审判员与被告人有过私下往来,我担心他审理此案会有失公正,我是否可以申请回避?我的申请能得到支持吗?

答:

作为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你依法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该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不得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请客送礼、不得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另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十八条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申请回避的,应当提供证明材料。

根据以上规定,如果你认为审判员与被告人有过私下往来,你可以向法院申请这名审判员回避,即要求其不再参与本案的审理,但你应当提供能够证明这名审判人员与被告人曾有过私下往来的证明材料。该审判员是否应当回避,由所在法院的院长决定。

(原标题:刑事诉讼中法定代理人能否提出回避申请?)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5月31日 06:3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代理相关文章
  • 刑事诉讼申请后能否撤回申请
    刑事诉讼申请后能撤回申请,根据《刑事诉讼法》对于自诉案件,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人民法院对于符合撤诉要求的,应当予以准许。一、刑事案件可以调解吗刑事案件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以进行调解。也只有满足条件的刑事案件,才可以调解,一般刑事案件不能进行调解。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自诉案件调解的目的是促使自诉人对被告人达成谅解,自诉人谅解了被告人的行为,法院则不再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无论自诉人撤诉或者法院出具调解书,被告人即被认为无罪,自诉人也不可以再次起诉。二、公诉转自诉可以调解吗公诉转自诉可以调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自诉案件是告诉才处理的以及其他不需要进行侦查的轻微刑事案件,如一般伤害案、公然侮辱、诽谤案、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等。三、当事人对刑事
    2023-04-06
    160人看过
  • 刑事诉讼回避的申请、审查
    公安司法人员在接受报案、控告、举报或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有依法应予回避的情形的,应当自行提出回避。没有自行回避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有权申请他们回避。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申请审判人员回避的,可以口头或者书面提出,并说明理由。口头提出申请的应当记录在案。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9条提出回避申请的,应当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包括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根据这一规定,各级法院的正职院长有权决定本院其他审判人员的回避,各级检察院的正职检察长有权决定本院其他检察人员的回避,各级公安机关的正职负责人有权决定本机关从事侦查工作的人员的回避。但法院院长的回避,涉及的问题较多,影响也较大,故而应由本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审判委员会
    2023-06-14
    106人看过
  • 当事人申请行政诉讼的回避决定什么时候提出来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对回避有专门规定。关于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自行回避和当事人申请回避的理由,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基本相同。当事人申请回避应当说明理由。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暂j亭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的紧急措施除外。一、行政诉讼中的回避是如何规定的?根据《行政诉讼法》规定,回避有两种:当事人申请回避和审判人员主动回避。当事人申请回避是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当事人申请回避,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
    2023-03-01
    383人看过
  •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的由谁决定
    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会产生什么后果(1)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2)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以口头或书面开式作出决定。(3)在案件开庭审理时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可以延期开庭审理。由于前述的申请期间存在过于宽松和不稳定性、未确定性的情况,加上申请回避的这些法律后果,不难看出,现行申请回避制度容易产生以下几种弊端。事实上,一是部分当事人通过在庭审前滥用申请回避权利,达到推迟庭审的目的。在开庭审理时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按民诉法规定,是案件可以延期审理的法定情形之一,且当事人享有的申请期
    2023-07-24
    398人看过
  • 刑事诉讼辩护人申请回避可以的吗
    《刑事诉讼法》第28条、第29条规定了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申请回避。但对于辩护人(包括律师)、诉讼代理人能否提出回避的申请,刑事诉讼法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一种观点认为,辩护人的责任是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诉讼代理人是受当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的委托代为进行诉讼的人。当他们在法庭上发现公诉人、审判人员、书记员、鉴定人、翻译人有第28条所列的回避情形,如果不及时提出回避要求,就不能真正达到维护或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的目的和作用。所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提出回避申请。另一种观点认为,法律只规定当事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回避,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2条的规定,“当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法定代理人”是指被代理人的父母、养父母、监护人和负有保护责任的机关、团体的代表。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都不属于上述两类人员,没有提出要求回避的权利。还有一种观点
    2023-02-23
    483人看过
  • 如何提出回避申请
    刑事诉讼法
    一、如何提出回避申请1、刑事诉讼中,提出回避申请是在法院审理案件时向法官提出来。法律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四)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二、回避的程序是怎样的1、回避的提出,可以是当事人提出申请,也可以是审判人员或者其他参与诉讼的人员主动自行提出。2、回避应当在案件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3、回避申请提出后,是否准许,由法院决定。4、具体程序为:审
    2023-06-17
    66人看过
  • 回避申请提出时间?
    仲裁员自行回避的提出时间,法律无明文规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员回避的时间,则是有时间限制的。这种时间限制与诉讼时效期间是不同的,在法理上称之为除斥期间,即当事人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期间行使权利,期间届满后,当事人不行使权利,权利即消灭。因此当事人若未在上述期间内提出回避申请,其申请回避的权利即丧失。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会产生什么后果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会产生的后果有:(1)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2)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以口头或书面开式作出决定。(3)在案件开庭审理时当事人临时提出回避申请的,可以延期开庭审理。由于前述的申请期间存在过于宽松和不稳定性、未确定性的情况,加上申请回避的这些法律后果,不难看出,现行申请回避制度容易产生以下几种弊端。事实上,一是部分当事人通过在庭审前滥用申请回避权
    2023-08-18
    176人看过
  • 刑事诉讼申请回避时间是多久?
    刑事侦查人员回避的决定时间应当在当事人提出申请后的三天时间里就给出接受或者不接受的决定答复。《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回避决定时间、决定形式和当事人复议权利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应当在申请提出的三日内,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作出决定。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时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不停止参与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对复议申请,应当在三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1)被驳回避申请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当庭申请复议一次;如果申请回避人当庭申请复议,合议庭应当宣布休庭,自我教育作出复议后,决定是否继续法庭审理。(2)不属于《刑事诉讼法》第28条、第29条所列情形的回避申请,由法庭当庭驳回,并不得申请复议。(3)被决定回避的人员对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在恢复庭审前申请复议一次。根据公安内机关有关规定和最高检察院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驳回
    2023-06-24
    457人看过
  • 行政诉讼中当事人申请回避应当说明理由在什么前提出
    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有权申请审判人员回避。一、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有什么制度回避制度。即诉讼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于他认为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审判的法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有权提出申请回避;上述人员,如果认为自己对本案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需要回避时,也应自行回避。合议制度。即除简单的民事、经济案件,轻微的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之外,均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由审判员与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进行。审判委员会制度。即各级人民法院依法设立由院长、庭长和有经验的审判员参加的审判委员会,作为集体领导审判活动的组织形式。两审终审制度。即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当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不服,有权上诉,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也可以上诉。地方各级人民法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刑事判决、裁定有错误
    2023-02-27
    106人看过
  • 当事人应当提出回避申请而未提出该如何处理
    一、当事人应当提出回避申请而未提出该如何处理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如果检察人员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应当自行回避”;根据这一法定原则,《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二十条进一步明确规定,检察人员在受理举报和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有前述情形的,“应当自行提出回避;没有自行提出回避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按照本规则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决定其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其回避”;对于应当回避而没有回避的现象和人员,2000年7月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届检察委员会第65次会议通过的《检察人员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暂行办法》第十六条规定:要“视情节予以批评教育、组织调整或者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更大的问题还在于,根据法律和最高检的规定,回避的情形分为三种:主动申请回避、当事人申请回避、上级领导和机关要求回避,其中,办案机关和人员的主动回避被法律置于第一位,也就是
    2023-06-01
    59人看过
  • 回避法是否适用于刑事诉讼
    一、什么是刑事回避刑事诉讼中的回避,是指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等因与案件或案件的当事人具有某种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可能影响刑事案件的公正处理,而不得参加办理该案的一项诉讼制度。回避制度是现代各国刑事诉讼法普遍确立的一项诉讼制度。西方传统的诉讼理论中有一项著名的“自然公正”原则,即要求任何人不得担任自己为当事人的案件的裁判者,否则由其主持进行的诉讼活动不具有法律效力。根据西方国家的诉讼理论,回避制度的建立,旨在确保法官、陪审员在诉讼中保持中立无偏的地位,使当事人受到公正的对待,尤其是获得公正审判的机会。因而,回避的对象主要限于那些制作裁判书的法官和陪审员,回避也主要在法庭审判阶段适用。我国的回避制度不仅适用于审判人员,而且也适用于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甚至适用于书记员、鉴定人、翻译人员等。这些人员在侦查、起诉、审判等各个诉讼阶段上如果有法定的可能妨碍诉讼公正进行的情形的,均不得主持或
    2023-02-10
    318人看过
  •  能否对法定代表人提起诉讼?
    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是一个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组织,其财产应对其债务承担民事责任。因此,公司之间的纠纷并不能直接起诉公司法人代表。公司法定代表人是可以作为原告参加诉讼的。法定代表人指依法律或法人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民事立职权的负责人,有权在法律和公司章程规定的范围内代表公司参加诉讼。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是一个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组织,其财产应对其债务承担民事责任。因此,公司之间的纠纷并不能直接起诉公司法人代表。公司法定代表人是可以作为原告参加诉讼的。法定代表人指依法律或法人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民嘱立职权的负责人,有权在法律和公司章程规定的范围内代表公司参加诉讼。 公司法定代表人能否作为原告参加诉讼?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公司可以作为原告参加诉讼,但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根据该条规定,公司可以作为原告参加诉讼的情形包括:公司法人代表为自然人,且其固有财产受到侵犯
    2023-08-29
    342人看过
  • 医疗事故鉴定能否申请回避
    一、医疗事故鉴定能否申请回避可以申请回避二、医疗事故鉴定申请回避有哪几种方式?医疗事故鉴定申请回避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专家鉴定组成员自行回避;另一种是当事人申请回避。自行回避是指专家鉴定组成员认为自己有回避情形之一的,应当主动要求回避,也就是说自行回避是专家鉴定组成员负有的一项重要义务。当事人申请回避,是指医患双方当事人认为专家鉴定组成员有回避的情形之一的,可以向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提出申请,要求有关人员回避,也就是说申请回避是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当事人申请回避时,既可以采取口头形式提出申请,也可以采取书面形式提出申请。
    2023-06-18
    321人看过
  •  法定诉讼回避事由
    诉讼代理人
    该段内容讲述了民事诉讼申请回避的条件,包括三种情况:相关人员属于本案中的当事人或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与本案当事人或诉讼代理人有利害关系,或者与本案当事人或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同时,相关人员与本案存在一定的利害关系,以及相关人员与本案的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会对案件的公正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民事诉讼申请回避的条件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相关人员属于本案中的当事人,或是本案当事人的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二是相关人员与本案当事人或诉讼代理人有利害关系;三是相关人员与本案当事人或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2、相关人员与本案存在一定的利害关系。3、相关人员与本案的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会对案件的公正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诉 讼 回 避 的 相 关 法 律 规 定诉讼回避是保障人民法院公正审判、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
    2023-09-13
    80人看过
换一批
#民法典总则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代理
    词条

    代理是法律术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又称本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内与第三人(又称相对人)实施民事行为,其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受的民事法律制度。 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实施代理行为。代理人以被代理... 更多>

    #代理
    相关咨询
    • 回避决定作出之前被申请回避人能否参加诉讼
      广西在线咨询 2023-09-02
      1.回避决定作出之前能否参加诉讼应根据公安部《规定》第34条和最髙人民检察院《规则》第28条的规定,侦査人员在回避申请提出后、回避决定作出前,可以继续参加案件的侦查活动。2.这一规定主要是考虑到侦査工作的紧急性,侦査活动必须迅速、及时,侦査人员必须连续不断地进行侦査活动,以便尽早收集证据、侦破犯罪、缉拿罪犯。至于不直接从事侦査工作的检察人员和审判人员,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没有对两者在回避决定作
    • 刑事诉讼中,有权利提出回避申请的只有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指哪些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2-15
      在刑事诉讼中,有权利提出回避申请的只有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刑事诉讼中,当事人指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八条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担任过本
    • 当参与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回避申请,回避申请条件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3-28
      当参与民事诉讼的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书记员等参与诉讼的相关人员与案件有一定的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审判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这些相关人员不参与本案的审理。这就是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制度。 回避的提出,可以是当事人提出申请,也可以是审判人员或者其他参与诉讼的人员主动自行提出。回避应当在案件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回避申请提出后,是否准许,由
    •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能申请法官回避吗什么情况下能申请法官回避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8-15
      根据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审判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申请其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翻译人员的; (四)与本案的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近亲属关系的; (五)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审判人员违反规定,具有下列情
    • 刑事诉讼法申请回避的规定是什么,司法人员未申请回避的,如何处理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1-23
      申请回避需要符合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侦查、检察、审判人员,以及书记员、鉴定人、翻译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自行回避:①是本案的当事人或当事人的近亲属。②本人或本人的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③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或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代理人。④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未自行回避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申请他们回避。司法人员未自行回避,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