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权和信息时代的隐私保护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05 21:40:27 126 人看过

1890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教授萨*尔。D.沃伦和路*斯。D.**迪斯在当年《哈佛法学评论》第4期上发表了一篇名为《隐私权(TheRighttoPrivacy)》的论文,这标志着隐私权理论的诞生②。此后,关于隐私权的法理研究和立法活动很快在美国等国家发展起来。中国由于种种原因,在这方面显得不尽如人意。隐私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甚至没有进入《民法典》中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推广,关于隐私权的新的法律问题不断出现。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也不再仅仅是保障公民基本人身权利的问题,而是涉及到社会经济发展的许多方面,而且与一些信息时代的重要行业(如电子商务、银行业、保险业等需要搜集大量用户信息的服务行业)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试图为法律在保护隐私权和保证信息自由流通之间寻找适当的平衡点,所以始终从信息的角度来看待隐私和隐私权。在形式上,本文首先对隐私和隐私权做一点必要的分析;再反思我国隐私权保护的具体现状及其原因;然后分析信息时代对隐私权法律关系的影响以及部分国家和地区在保护隐私权方面的立法经验;最后以对我国隐私权立法的思考作为全文的总结。一、作为特殊的信息的隐私隐私在法律上的一般意义,指“公民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私人情事及其物化资料”④。通常所强调的,是隐私的“于他人毫不相干”⑤性,即对他人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这也是界定隐私的标准之一)。但是,隐私作为一种信息,虽然其本身于他人毫不相干,可是“我不犯人”未必能使得“人不犯我”:按信息论创始人Shannon的定义,信息是“从一系列所给出的符号或信号中选出的统计概率”⑥。这个定义可能略显抽象,但是信息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巨大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在信息时代,信息成为一种与人才、资金、原料等类似甚或更重要的资源。而隐私作为信息的一种,也处于被觊觎的境地:假如一家公司了解了顾客的个人爱好、生活经历等,自然能投其所好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尽管顾客未必知道他(她)的这些信息已经泄漏。隐私和其它的信息一样,能够无损坏地复制和迅速地传播。尤其是在互联网上,信息复制和传播的能力几乎是无限的。正是基于信息的这些特点,产生了许多新兴的行业和商业体系,如咨询业、电子商务等等;而一些传统行业也由此发掘出了新的潜力,如银行业、保险业等等。当然,信息的流动也要受到一些限制:信息的内容必须真实可靠(比如:我国相关法规禁止“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⑦”)、而且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⑧。在此前提下,信息流动得越是畅通无阻,对经济发展乃至社会进步就越有利。当然,对从事相关行业的人来说也就越有利可图。然而隐私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本身就是不该被任意复制和传播的,即使它的内容真实而且合法-传统上之所以要把隐私限定在“于它人毫不相干”的圈子里,就是因为对隐私权人来说,隐私有必要而且有可能不让其它人(或特定的他人)知晓。可是,正如前文所描述的,在利益驱动下,一些人对于和自己毫无关系的他人的隐私也产生了兴趣-与从前那种名声不好的爱好刺探别人隐私的市井闲人不同,他们要的不是隐私的内容本身,而是这些信息所能给他们带来的利润。套用经济学的术语:他们关心的不是隐私的“使用价值”,而是隐私的“价值”。而目前技术的发展,取走隐私而对方懵然不知也并非难事①。如果说,隐私在以前只需靠道德约束和生活习惯就能有效地受到有意或无意的保护;那么,在社会急剧变化,尤其是经济利益强烈冲击原有道德屏障的今天,隐私权利义务关系则需要法律的进一步介入。二、作为基本人权的隐私权隐私权又称“私生活秘密权”,目前对此的定义存在较多的分歧,但一般都认为包括对隐私的私人利用权、阻碍知晓权和排除骚扰权②。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02日 01:1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隐私权相关文章
  • 隐私和隐私权的概念
    隐私,英文为Privacy。本文所称的隐私是指自然人的隐私。自然人的隐私,“是一种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当事人不愿他人知道或他人不便知道的个人信息,当事人不愿他人干涉或他人不便干涉的个人私事和当事人不愿他人侵入或他人不便侵入的个人领域。”我个人认为上述观点对隐私没有一个具体的物质性评价。我理解的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公开或让他人知悉的一切秘密,如:通讯秘密、个人财产状况、个人私生活情况等。隐私权的概念和理论,最初源于美国。1890年,美国法学家布兰代斯(LoisD.Brandis)和沃伦(SamelD.Warren)在哈佛大学的《法学评论》上,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论文《隐私权》(TheRighttoPrivacy),提到“保护个人的著作以及其他智慧感情的产物之原则,是为隐私权。”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隐私权。此后,关于隐私权的理论,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和承认。隐私权作为一种基
    2023-04-24
    246人看过
  • 个人信息权和隐私权的区别
    一、个人信息权和隐私权的区别从权利属性看,隐私权是一种防御性权利,主要是精神性的人格权;信息权是一种主动性的权利,既包括了精神价值,也包括了财产价值个人信息权和隐私权都是人格权,但两者的法律属性仍然存在区别:1、隐私权主要是一种精神性的人格权,虽然其可以被利用,但其财产价值并非十分突出,隐私主要体现的是人格利益,侵害隐私权也主要导致的是精神损害。而个人信息权在性质上属于一种集人格利益与财产利益于一体的综合性权利,并不完全是精神性的人格权,其既包括了精神价值,也包括了财产价值。对于一些名人的个人信息而言,甚至主要体现为财产价值。例如,权利人可以授权他人使用其姓名、肖像等,用于商业经营活动,以获取经济利益。2、隐私权是一种消极的、防御性的权利,在该权利遭受侵害之前,个人无法积极主动地行使权利,而只能在遭受侵害的情况下请求他人排除妨害、赔偿损失等。虽然美国法律对隐私权进行了宽泛的解释,导致其包含
    2023-04-12
    455人看过
  • 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规定是什么
    一、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规定是什么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规定是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隐私权】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二、隐私权的基本权利是怎样的隐私权的基本权利如下:1.隐私隐瞒权。隐私隐瞒权是指权利主体对于自己的隐私进行隐瞒,不为人所知的权利。2.隐私利用权。隐私利用权是指自然人对于自己的隐私权积极利用,以满足自己精神,物质等方面需要的权利。3.隐私维护权。隐私维护权是指隐私权主体对于自己的隐私权所享有是维护其不可侵犯性,在受到非法侵犯时可以寻求公力与私力救济。4.隐私支配权。隐
    2023-04-30
    391人看过
  • 个人信息和隐私的区别
    一、个人信息和隐私的区别从权利属性看,隐私权是一种防御性权利,主要是精神性的人格权;信息权是一种主动性的权利,既包括了精神价值,也包括了财产价值个人信息权和隐私权都是人格权,但两者的法律属性仍然存在区别:(一)隐私权主要是一种精神性的人格权,虽然其可以被利用,但其财产价值并非十分突出,隐私主要体现的是人格利益,侵害隐私权也主要导致的是精神损害。而个人信息权在性质上属于一种集人格利益与财产利益于一体的综合性权利,并不完全是精神性的人格权,其既包括了精神价值,也包括了财产价值。对于一些名人的个人信息而言,甚至主要体现为财产价值。例如,权利人可以授权他人使用其姓名、肖像等,用于商业经营活动,以获取经济利益。(二)隐私权是一种消极的、防御性的权利,在该权利遭受侵害之前,个人无法积极主动地行使权利,而只能在遭受侵害的情况下请求他人排除妨害、赔偿损失等。虽然美国法律对隐私权进行了宽泛的解释,导致其包含
    2023-04-12
    428人看过
  • 个人征信中的隐私权保护
    一.个人征信中保护隐私权的必要性1.个人征信的概念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内容,在信用体系的建设中,征信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是重要方面。征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征信指调查或验证他人信用;**征信还有“求取他人对自己的信用”之意,例如求取公众的信任,提高自身道德评价等。按征信对象的不同,征信可以分为企业征信和个人征信。《上海市个人信用征信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个人信用征信是指依法设立的个人信用征信机构对个人信息进行的采集、加工,并根据用户要求提供个人信息查询和评估服务的活动。因此,个人信用征信就是通过一定的机制由征信机构把分散在不同金融机构、商业企业、公安、工商、税务、公用事业等部门的个人信用资料进行采集、利用、提供和管理的活动。2.保护个人隐私的必要性信息不对称是信用交易的核心问题。个人对自身的信用状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但其他人并不清楚。在市场经济中要取得交易的公平合理,必须保证交易双方掌握
    2023-02-13
    480人看过
  • 互联网时代个人隐私的保护
    当不断被互联网曝光的名人隐私,在现实世界吸引越来越多的看客时,人们忽略了一件事:也许下一个受害者就可能是你自己。信息时代,当我们把越来越多的工作和秘密交给手机、互联网和个人电脑处理,想没想到该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呢?个人隐私公众化引出一个严肃话题事实上,我们已经处于一个个人信息安全隐患重重的环境中。英国媒体报道说,2007年底,英国税务海关总署遗失了两张共含有2500万份英国银行账户资料的光盘,至今下落不明,一旦落入黑客手中,后果不堪设想。2005年,由于一个中间业务公司的安全漏洞,美国最大的信用卡公司之一万事达公司4000万用户的银行资料被黑客获得,酿成美国最大规模信用卡用户信息泄密案。而近几年,各种信息秘密泄露事件比比皆是。信息安全专家说,处于信息化时代,电脑、互联网、手机这些先进的电子设备,在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便利、分忧解难的同时,也随时准备着出卖它们的主人。更可怕的是,因为信息社会网
    2023-04-24
    316人看过
换一批
#人格权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隐私权
    词条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隐私权作为一种... 更多>

    #隐私权
    相关咨询
    • 私密隐私的保护范围包括任何隐私信息吗?
      香港在线咨询 2023-01-22
      所有隐私信息都被法律保护,即使是违法隐私信息也是受到法律保护的,这些隐私信息都属于公民的个人隐私权的保护范围。 个人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一定范围以外的人)公开或知悉的秘密,且这一秘密与其他人及社会利益无关。
    • 如何保护个人信息隐私权
      上海在线咨询 2023-04-12
      保护个人信息隐私权的方法包括以下六点,分别是: 1、管理好含有隐私的物品; 2、不随意向别人泄露自己的秘密; 3、机警面对别人监听、窥探自己的隐私; 4、尽量不参加涉及含有个人隐私的活动,必要时要约定好保密; 5、掌握网上安全运行知识,避免个人隐私泄露; 6、敢于同侵犯个人隐私权的人作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
    • 隐私信息被法律保护?
      广东在线咨询 2023-01-26
      法律保护所有的隐私信息。合法隐私信息收保护,同时按照通说观点,违法隐私信息也受一定程度的保护。例如卖淫嫖婚违法,但是擅自公开或者国家机关超越合理范围予以公开,也成立对隐私权的侵害,擅自公开他人出轨的信息,也成立对他人隐私权的侵害。所以不要擅自公开他人的隐私信息。
    • 隐私信息被法律保护吗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5-25
      法律保护所有的隐私信息。 合法隐私信息收保护,同时按照通说观点,违法隐私信息也受一定程度的保护。例如卖淫嫖娼违法,但是擅自公开或者国家机关超越合理范围予以公开,也成立对隐私权的侵害,擅自公开他人出轨的信息,也成立对他人隐私权的侵害。所以不要擅自公开他人的隐私信息。
    • 个人信息和隐私权的区别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5-30
      具体而言,个人信息权和隐私权在以下方面具有以下相似性: 第一,二者的权利主体都仅限于自然人,而不包括法人。 第二,二者都体现了个人对其私人生活的自主决定。 第三,二者在客体上具有交错性。 第四,二者在侵害后果上具有竞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