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名誉权侵权行为的类型及其法律依据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11-17 13:00:10 63 人看过

近期,某明星因涉嫌侵犯名誉权而被网友曝光。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捏造、歪曲事实;(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以下是对上述内容的改写,保持其意义不变:

侵害名誉权的行为包括以下几种:一是捏造或歪曲事实,二是未尽合理核实义务,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进行使用,三是使用贬损性的言辞等行为。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捏造、歪曲事实;(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民法典中如何规定名誉权侵权行为?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条规定了名誉权侵权行为的具体规定。该条规定了名誉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一是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二是行为人具有过错;三是行为人的过错和受害人的过错之间有因果关系。如果行为人没有过错,则不承担民事责任。

该条规定还规定了名誉权侵权行为的赔偿责任方式,即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则可以在赔偿损失的基础上请求精神损害抚慰。

该条规定为名誉权侵权行为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对于维护公民的名誉权、保护社会良好风气具有重要的意义。

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名誉权的尊重。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条的规定,捏造或歪曲事实、未尽合理核实义务、使用贬损性的言辞等行为都可能构成名誉权侵权。不过,如果行为人没有过错,则不承担民事责任。同时,该条规定了名誉权侵权行为的赔偿责任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则可以在赔偿损失的基础上请求精神损害抚慰。因此,我们应该遵守法律法规,不进行任何侵害名誉权的行为,尊重他人的名誉权,维护良好的社会风气。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二十五条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捏造、歪曲事实;

(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

(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21日 22:2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名誉权相关文章
  • 民法典如何认定名誉权侵权行为
    名誉权侵权行为的认定:1、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2、行为人行为违法。行为人侵害名誉权的对象应当特定而明确,具有指向性;3、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法院经常通过使用“势必”“应当”“足以”等词汇,以说明其认为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民法典规定哪些侵权行为就算侵权行为侵害他人下列民事权益的行为就算侵权行为:1、生命权;2、健康权;3、姓名权;4、名誉权;5、荣誉权;6、肖像权;7、隐私权;8、婚姻自主权;9、监护权;10、所有权;11、用益物权;12、担保物权;13、著作权;14、专利权;15、商标专用权;16、发现权;17、股权;18、继承权。《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2023-08-12
    469人看过
  • 民法典名誉权侵犯行为有哪些
    一、民法典名誉权侵犯行为有哪些1、侮辱行为侮辱,是指故意以暴力、语言、文字、漫画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的表现形式有:(1)以口头语言或动作(非暴力)侮辱他人。(2)以暴力的方式侮辱他人。(3)以书面语言的形式侮辱他人。2、诽谤行为诽谤,是指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地散布虚假事实,贬损他人名誉的行为。所谓“故意”,是指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人明知所散布的事实是虚构的,不存在的,但因可以达到贬损他人名誉而仍然散布的行为;所谓“过失”,是指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人不知所散布的事实是虚假的,但因可以达到攻击目的而贬损他人名誉或因好奇而散布、传播的行为。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不是虚假的,散布这些事实涉及隐私,其目的是为了贬损其名誉的,亦可因泄漏个人隐私贬损他人名誉而承担侵权责任。诽谤的表现形式有:(1)语言诽谤。如通过口头语言将捏造的事实加以散布,致他人的名誉受损。(2)文字、漫画诽谤。如通过撰
    2023-04-14
    215人看过
  • 民事侵权行为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四条:本编调整因侵害民事权益产生的民事关系。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除了以上12种侵权还有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一、民事侵权行为有哪些1、国家机关公职人员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2、雇佣活动或雇佣关系中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3、帮工活动中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4、产品缺陷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5、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6、道路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7、污染环境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8、地面施工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9、建筑物等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10、饲养的动物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1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12、经营活动或其他社会活动中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二、侵权行为有哪些分类1、按照是否具有
    2023-03-26
    467人看过
  • 网络名誉侵权的主体类型及其认定
    关于网络名誉侵权的主体,目前法学界认识未尽一致:有的认为网络名誉侵权的主体只能是利用网络媒介侵害他人名誉的网民,包括公民、法人;有的认为还应当包括网络经营商。笔者认为,网络名誉侵权主体从总体上可划分为两大类:其一、网络用户。具体又可细分为侵权内容的原始作者和传播侵权内容的网络用户。前者是指直接创作带有侮辱、诽谤性或者涉及他人隐私的文字、图片或者音像资料等内容并利用网络对所创作内容进行发布的网络用户,如近来《解放日报》报道的上海网民通过在国内网社区"天涯"上,发表题为“我遇到的最变态的老师”的帖子,指名道姓攻击昔日班主任,“变态”、“恶毒”等字眼频现,最后甚至写下了“听说她得脑溢血进了医院,反正我是绝对不会去探望她的”的话,该网民即是这里的原始作者;而后者则是指并不直接创作对他人带有侮辱、诽谤性或者涉及他人隐私的文字、图片或者音像资料等内容,但是却通过发电子邮件或者在网上转帖等方式对原始作者
    2023-02-26
    460人看过
  • 民法典侵害名誉权的法律规定
    一、民法典侵害名誉权的法律规定民法典侵害名誉权的法律规定是根据我国《民法典》进行确认的,侵害他人名誉权的,受害人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还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行为人停止有关行为的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五条,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二、侵害公民名誉权的有什么处罚侵害公民名誉权的处罚:1.停止侵害。停止侵害是指在侵害人身权的行为正在持续进行尚未结束时,受害人要求侵权人或请求法院判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2.消除影响、恢复名誉。3.赔礼道歉。赔礼道歉的方式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4.赔偿损失。5.治安拘留或罚款。6.判刑。三、侵害名誉权怎么取证1.自行取证和委托律师调查取
    2023-05-06
    357人看过
  • 认定侵害名誉权行为的依据,侵犯名誉权的方式
    一、认定侵害名誉权行为的依据认定侵害名誉权行为的依据:1.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如侮辱、诽谤等行为,并为第三人知悉。2.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对于公众人物提起的名誉侵权之诉,在主观过错方面的考察,应当以行为人是否具有实际恶意为标准,没有实际恶意的行为,即使确实损害了公众人物的名誉,也不应认定为侵权。这种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3.被侵害的对象应当是特定的人(即某个具体的自然人或法人)。4.在后果上,侵权人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名誉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害,使受害人感觉到一种不公正的社会压力或心理负担,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创伤。二、侵犯名誉权的方式侵犯名誉权的方式:1.侮辱,侮辱是指故意通过言语、文字或者行为举止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2.诽谤,诽谤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散布有关他人的虚假事实,导致他人名誉降低或者毁损的行为。诽谤的主观状态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其方式可以是言
    2023-06-07
    403人看过
换一批
#人格权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名誉权
    词条

    名誉权是指特定的民事主体享有的要求社会对其给予公正的社会评价和排除他人以任何方式损害其获得的公正社会评价的权利。 名誉权的主体是特定的;名誉权的客体是名誉,而不包括名誉感。名誉感是特定公民对自身各种属性的自我评价;名誉权是以名誉的维护和安全... 更多>

    #名誉权
    相关咨询
    • 民法典侵犯名誉权的行为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8-19
      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是主要有两种方式,即侮辱和诽谤。侮辱是以语言或行动,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如用大字报、小字报、漫画或极其下流、肮脏的语言或行为辱骂、嘲讽他人,逼迫他人吃人粪、强迫他人从胯下钻过等。诽谤是捏造并散布某些虚假的事实,损坏他人名誉的行为,如无中生有或捕风捉影地散布某人作风不好或其他不法、不名誉事实等。侵犯公民名誉除上述两种表现外,还包括以书面、口头等形式泄露他人隐私的行为
    • 名誉权侵权名誉权侵权法律依据是什么
      贵州在线咨询 2022-12-18
      理论上,名誉权属于人格权的一种,人格权又分为物质性人格权与精神性人格权,细化来说,名誉权属于精神性人格权的一种。所谓自然人的精神人格权是自然人对其精神性人格要素的不可转让的支配权的总称。而所谓名誉权则是以名誉(特定人所受到的有关其品行、才具、功绩、职业、资历和身份等方面评价的总和)的维护和安全为内容的人格权。
    • 侵害名誉权行为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湖北在线咨询 2023-11-06
      侵害名誉权行为主要包括诽谤行为和侮辱行为两种方式: 诽谤是指捏造虚假事实并予以传播,致使他人名誉减损的行为,包括口头诽谤和文字诽谤; 侮辱是指用语言或行为方式欺侮、羞辱他人,贬低他人人格,使他人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的行为。
    • 民法典中有哪些侵犯名誉权的行为
      河北在线咨询 2022-12-04
      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有: (一)捏造、歪曲事实; (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 (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捏造、歪曲事实; (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 (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
    • 民法典侵犯名誉权哪些行为
      河南在线咨询 2023-03-30
      一、民法典名誉权侵犯行为有哪些 1、侮辱行为侮辱,是指故意以暴力、语言、文字、漫画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的表现形式有: (1)以口头语言或动作(非暴力)侮辱他人。 (2)以暴力的方式侮辱他人。 (3)以书面语言的形式侮辱他人。 2、诽谤行为诽谤,是指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地散布虚假事实,贬损他人名誉的行为。所谓“故意”,是指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人明知所散布的事实是虚构的,不存在的,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