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裁终局”制度的理性思考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6 10:40:57 245 人看过

长期以来,我国劳动仲裁制度的利弊就受到了学界和法律实务界的普遍关注。总体而言,我国劳动仲裁制度存在两大不良倾向:诉讼化和行政化。

诉讼化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仲裁程序和相关法律活动不断向诉讼模式靠拢,自身快捷、简便、灵活的特点相当模糊;二是社会公众往往以法院的判决作为衡量对错的标准,大量仲裁裁决案件最终进入诉讼渠道解决,仲裁反而有画蛇添足之嫌。诉讼化的弊端在于使仲裁结果失去权威性,并且用人单位充分利用诉讼拖延时间,抬高了劳动者的法律维权成本。

行政化是指仲裁机构在人员、资金、办公场所、办案条件等一系列方面依附于劳动行政部门,进而使仲裁活动在性质上酷似行政裁决、在结果上体现行政意志,失去了仲裁的中立性和社会性。行政化的弊端在于使仲裁活动的影响因素复杂化、法律上的公正性可能让位于地方行政机关的大局利益,甚至是权钱交易。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最大的问题和缺陷,就是处理劳动争议纠纷周期过长,仲裁前置程序极大地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使普通劳动者特别是在外地打工的农民工望而生畏,转而寻求其他非正常途径解决纠纷,影响到劳动关系的和谐及社会的稳定。这已成为学界和实务界的共识。

今年5月1日即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针对一些小额的、事实简单的或者对劳动者来说具有紧迫性的劳动争议案件材料设立了一裁终局制度,并单方面限制用人单位的诉权为请求撤消权,并将受理法院的级别提升至中级人民法院。应当说,这对于解决劳动仲裁制度的诉讼化倾向有十分明显效果的。一裁即为终局增强了仲裁机构的权威性,充分借鉴了以仲裁为中心,以诉讼为保证,并辅之以调解制度的成功经验,单方面限制用人单位的诉权则避免诉讼成为诉累,解决马拉松式维权的尴尬。

美国知名比较法学者米尔吉安R达马斯卡精辟的指出:诉讼,应当按照理论上平等的两造之间发生纠纷,而由法官判决纠纷结果的形态构建。。。。诉讼在本质上是一场竞赛。本次劳动仲裁制度的一系列改造充分避免了诉讼化的倾向,而是着眼于实质的不平等,以倾斜保护的方式保护实质上的弱者,完全符合法理上对实质平等的追求。

然而值得关注和忧虑的是,对于劳动仲裁制度已有的行政化倾向本次改革似乎并没有给予充分关注。当然这里有改革难易程度上的考虑,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加强监督、逐步推行劳动仲裁社会化是劳动仲裁制度的发展方向。

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34条规定的对仲裁员的监督和51条对仲裁书的执行监督外,还应当参照法官法的规定对仲裁员资格、仲裁员待遇、晋升等一系列方面进行特别保障。由于仲裁机构不再按照行政层级设立,所以对于严重违法、造成恶劣影响的仲裁机构进行淘汰和另设。

在推行仲裁社会化方面,一是通过机构社会化,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真正成为一个政府部门主导、社会多方参与、机构一体化管理的独立社会实体。立法上要赋予其独立的法人地位,其经费直接来源于财政预算。二是通过人员职业化,形成一支相对稳定、合理搭配的高素质仲裁工作队伍。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仲裁员队伍,是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的治本之策,也是提高劳动争议处理能力的重要保证。三是通过程序规范化,使劳动仲裁办案进一步规范,保证办案质量,确立劳动争议仲裁处理的特有规则。

同时,我们要把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与落实劳动争议处理的三方性原则结合起来,在探索机构实体化过程中坚持把三方原则落到实处。既要防止把落实劳动争议处理三方原则教条化,将其理解为所有劳动争议案件都必须三方人员参与处理;也要避免把搞实体化与落实三方原则对立起来,错误地认为实体化就不需要三方原则,积极探索在实体化条件下兼职仲裁员参与处理劳动争议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02日 23:1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劳动争议调解相关文章
  • 什么是仲裁裁决终局制度
    仲裁裁决是指仲裁庭对当事人之间所争议的事项作出的裁决。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裁决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任何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根据我国参加的《纽约公约》的规定,我国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也可以在其他缔约国得到承认和执行,如果被执行人或者其财产不在中国境内的,当事人可以直接向有管辖权的外国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一、不予执行根据《仲裁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第五十八条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一)没有仲裁协议的;(二)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三)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四)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五)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六)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枉法裁决行为的。人民法院
    2023-02-08
    168人看过
  • 什么是仲裁裁决终局制度?
    一、什么是仲裁裁决终局制度?仲裁裁决是指仲裁庭对当事人之间所争议的事项作出的裁决。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裁决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任何一方当事人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根据我国参加的《纽约公约》的规定,我国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也可以在其他缔约国得到承认和执行,如果被执行人或者其财产不在中国境内的,当事人可以直接向有管辖权的外国法院申请承认和执行。二、不予执行根据《仲裁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第五十八条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一)没有仲裁协议的;(二)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的;(三)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四)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五)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六)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
    2023-06-03
    479人看过
  • 一裁终局制度为什么还能上诉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一裁终局制度是指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一经仲裁审理和裁决即告终结,该裁决具有终局的法律效力。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裁决并不是不受任何制约的,司法对仲裁进行必要的监督是国际通行的做法。仲裁司法监督指的是人民法院对仲裁的“审查”和“控制”作用,也就是说,仲裁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自在物”,它在一定程度上还要受到法院的约束。在我国目前的仲裁司法监督主要包括:撤销仲裁裁决和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相应的,仲裁法和民诉法也赋予仲裁当事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和申请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权利。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和不予执行仲裁裁决以裁定作出。因此,会出现您所说的法院裁定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九条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
    2023-05-01
    466人看过
  • 对债权凭证制度的思考
    债权凭证制度是部分地方法院在深化执行方式改革过程中以解决执行难为基本动因而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由于该制度既强调债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又明确了执行风险的承担主体,还具有减缓矛盾冲突的功能,效益最大化的执行理念可以得到具体实施,发放债权凭证成为了人民法院解决被执行人履行不能问题、遏止执行积案上升趋势的应对举措。债权凭证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对处理执行难的问题确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减少了法院的执行积案,减轻了执行工作的压力,但由于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并未对债权凭证制度作出明确规定,建立债权凭证制度还有大量的理论认识和实际操作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对当前债权凭证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完善建议。一、债权凭证制度的优势债权凭证,是指申请执行人在申请执行期限内依法申请执行时或执行立案以后,由执行法院向申请执行人发放的、用以证明申请执行人对被执行人尚享有债权,申请执行人可据以再次申请执行的权利
    2023-04-23
    297人看过
  • 对正当防卫制度的思考
    〖关键词〗:正当防卫犯罪必要限度一、正当防卫的历史渊源从习俗到法律、从观念到学说,正当防卫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它萌生于复仇,蜕变于私刑,历史渊源一直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正当防卫在人类社会的早期表现为充满恐怖的自然复仇,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古老格言在广为流传的同时,将复仇形态的正当性防卫凝化成一种习惯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予以保留。随着奴隶社会阶级统治的出现,稳定的统治秩序需要行为规范披上法律的外衣被普遍的遵从,因此,复仇形态的正当防卫经过庄严的仪式以社会理性的形式得以肯定,正当防卫行为从原始社会的行为习惯到奴隶社会以成文法的面目出现,历经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完成了从个人本位到社会本位的嬗变。(一)中国古代正当防卫的法律制度。正当防卫作为法律制度在我国自古有之,《周礼?地官?调人》中说:凡杀人而义者,不同国,勿令雠(仇),雠(仇)之则死。”其中,杀人而义者,即今日
    2023-02-25
    71人看过
  • 对正当防卫制度的思考
    一、正当防卫的历史渊源从习俗到法律、从观念到学说,正当防卫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它萌生于复仇,蜕变于私刑,历史渊源一直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正当防卫在人类社会的早期表现为充满恐怖的自然复仇,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古老格言在广为流传的同时,将复仇形态的正当性防卫凝化成一种习惯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予以保留。随着奴隶社会阶级统治的出现,稳定的统治秩序需要行为规范披上法律的外衣被普遍的遵从,因此,复仇形态的正当防卫经过庄严的仪式以社会理性的形式得以肯定,正当防卫行为从原始社会的行为习惯到奴隶社会以成文法的面目出现,历经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完成了从个人本位到社会本位的嬗变。(一)中国古代正当防卫的法律制度。正当防卫作为法律制度在我国自古有之,《周礼?地官?调人》中说:凡杀人而义者,不同国,勿令雠(仇),雠(仇)之则死。”其中,杀人而义者,即今日之所谓正当防卫及(紧)救护紧急危
    2023-05-31
    335人看过
换一批
#民事调解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劳动争议调解是指在劳动争议发生后,由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对争议进行调解的过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通常由用人单位或工会组织派代表组成,也可以由第三方机构组织成立。 在调解过程中,律师可以作为调解员参与调解过程,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和指导,帮助当... 更多>

    #劳动争议调解
    相关咨询
    • 一裁终局制度的A
      北京在线咨询 2022-10-27
      仲裁裁决一经作出就依法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是不可以就同一纠纷再向仲裁委员会申请复议或向法院起诉。这是因为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仲裁的一裁终局是经济纠纷经仲裁庭裁决后即行终结的制度。因为仲裁充分尊重当事人的共同意愿,当事人选择了仲裁作为解决纠纷的途径,理所当然应谊最终以仲裁途径解决争议。根据一裁终局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不可以随便改变初衷,再选择诉讼来解决争议,也不可以不执行裁决。
    • 劳动争议一裁终局制度的意义是什么?一裁终局的积极效力是什么意思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3-15
      一裁终局制度是劳动争议经仲裁庭裁决后即行终结的制度。一直以来,劳动争议处理周期太长,有些用人单位利用劳动争议一裁二审的程序规定恶意拖延时间,导致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为了使劳动争议仲裁便捷高效解决争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首次作出了一裁终局的制度设计。可让大量的劳动争议案件在仲裁阶段就得到解决,法律禁止用人单位提起诉讼,因此用人单位不能再利用程序规定拖延时间,能够有效地缩短劳动争
    • 为什么强制实行一裁终局制度?
      四川在线咨询 2022-10-19
      仲裁实行的终局裁决也就是劳动仲裁法第47条的两种情况。其他的如果对裁决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 实行一裁终局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陕西在线咨询 2022-10-20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的涵义是什么1994年8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规定: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销或者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就该纠纷可以根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 对缓刑制度的思考如何?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8-05
      对于我国缓刑制度的思考根据《刑法》第七十六条、第七十七条的规定,我国现行缓刑制度对缓刑犯的考察和处理有三种情况:?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