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满足我国一、二线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能够留住人才,变相解决其租房问题,广州市在全国范围内首先开展了租售同权政策,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后,苏州等几个城市也相继开展租售同权政策,那么江苏租售同权最新政策都有哪些规定?
具体方案有如下规定:
鼓励开发商做“大房东”,商业用房可改为租赁房将培育一批国有、混合所有及民营等多种供应主体的机构化、规模化租赁企业,引导市场规范有序经营。全市建设或筹集的租赁性住房将不低于50万平方米。到2020年底,基本建成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稳定发展。
为向市场输送更多租赁房源,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的部分新增住宅用地出让时,将配建5%保障性住房(含租赁性住房)。
接下来还会选取符合住房租赁市场需求的新建商品房项目,在出让时土地用途直接明确为“租赁住房用地”,所建住房全部由房地产开发企业自持,用于长期租赁。这也意味着,未来开发企业将拥有一个“大房东”的身份。
基于商业办公用房库存量巨大,当地确立“商改租”思路,即:鼓励住房租赁国有企业将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国有厂房、商业办公用房等改建为租赁住房。一些低效用地和集体土地,也将试点建租赁住房。
建承租人权利清单,逐步实现购租同权将适时研究出台符合条件的承租人享受与本地居民同样的基本公共服务政策措施,建立承租人权利清单,逐步实现购租同权。
对于租赁住房“入学”问题,《方案》进行了相应明确:对于本市户籍承租人,子女将按照市学前、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政策接受教育;对于非本市户籍承租人,符合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的,将由各所在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其随迁子女在居住区内享受义务教育。
规范租住条件,个人出租将获得奖励
引导和激发个人出租将是租赁市场房源供应的重要渠道。南京市明确,个人出租住房实行免费登记备案制度,租金税费征收相应优惠,个人出租住房月收入不超过3万元的,今年底之前可按规定免征增值税。
-
江苏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都有哪些政策规定
495人看过
-
江苏生育政策2022最新
87人看过
-
2024租售同权江苏的相关政策是怎样的?
125人看过
-
江苏盗窃罪最新规定有哪些
130人看过
-
江苏老年补贴政策最新2022
293人看过
-
江苏拆迁政策有哪些呢
399人看过
办公用房是指企事业单位、团体等用于办公、会议、培训等用途的房屋。 办公用房的使用和管理需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并需要办理相关手续,如租赁合同、产权登记等。 在使用办公用房时,需要遵守相关规定和要求,确保房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出现... 更多>
-
最新房产政策租售同权都有啥内容?贵州在线咨询 2022-06-28让房屋降低金融属性,回归居住属性,在业内人士看来,若想要稳定预期则必须通过建立更多的楼市长效机制来解决 张大伟表示,无论是发展和规范房屋租赁市场,还是让企业在购地时需要自持部分产权并强制规定经营年限,其实都是在建立一种楼市发展的长效机制,而这种长效机制此前则处于缺失状态“从政策预期看,下一步应加快住房、土地供应、房地产税收、租赁等制度以长效机制引导市场稳预期” 严跃进表示,除了对于租房市场的规范以
-
如何理解江苏租售同权政策?辽宁在线咨询 2023-10-251、要把实现租购同权作为最终目标,也是在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中坚持的方向。 2、承租人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多方面内容,包括义务教育、基本医疗、计划生育、公共卫生、健康促进、基本养老、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社区事务、科技申报、住房保障和公积金提取等各方面内容。 3、逐步稳妥有序推进。
-
江苏淮安共有产权房的最新政策是什么?共有产权房的最新政策有哪些广东在线咨询 2022-03-08江苏淮安共有产权房的最新政策如下: 6万多元就可买两室一厅,在江苏淮安,这并非天方夜谭。只不过在房产证上,拥有产权的不仅是老百姓个人,同时还有当地政府。 今年3月,这种个人与政府“共有产权”的住房保障新体系得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高度肯定。 与经济适用房丑闻不断并受到社会普遍质疑不同,共有产权的“淮安模式”被官方认为是当前住房保障的有益创新,也赢得舆论普遍好感。江苏省住建厅党组书记江里程表示,江苏将
-
2023租售同权江苏的相关政策是怎样的?青海在线咨询 2023-11-20租售同权,住建部称将立法明确“租售同权”:租房与买房居民享同等待遇,住建部有关负责人说,将通过立法,明确租赁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建立稳定租期和租金等方面的制度,逐步使租房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与买房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
最新规定的军人安置新政策都有哪些河北在线咨询 2022-11-20家属安置: 1、军队转业干部随调配偶的工作,安置地党委、政府应当参照本人职务等级和从事的职业合理安排,与军队转业干部同时接收安置,发出报到通知。调入调出单位相应增减工资总额。对安排到实行合同制、聘任制企业事业单位的军队转业干部随调配偶,应当给予2年适应期。适应期内,非本人原因不得擅自违约解聘、辞退或者解除劳动、聘用合同。 2、军队转业干部随调配偶、子女符合就业条件的,安置地政府应当提供就业指导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