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欺诈订立合同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一方有权要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违反真实意思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违反真实意思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欺诈行为的,被欺诈者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
[案例]:碰到劳务欺诈,求职者该怎么办?
咨询者:深圳的A公司在报纸上刊登广告招聘文员,正在找工作的小何看到广告后到A公司应聘。面试时工作人员告诉小何,他们只是帮B公司招聘,而且要小何交200元报名费才推荐,无奈之下小何交了钱,工作人员让他拿着收据到B公司报到。报到后,B公司收回收据并跟他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由B公司保存,然后又将他安排到关外的C公司,说要实习半个月再回公司正式上班,实习期间,要交纳150元食宿费和300元社保费。由于签了合同,小何放心地到C公司实习,回来后却发现B公司已搬迁,再去找A公司,A公司拒不承认,经到工商部门查询他才知道A公司根本没有登记注册。从小何求职受骗的事例中,求职者应注意哪些问题?
深圳陈-伟律师解答:小何的遭遇是比较普遍和典型的问题。上述案例的情形,我们可以称之为劳务欺诈行为。即使是对合法报刊刊登或在其它正规媒体发布的招聘信息,求职者也要提高警惕,多留个心眼。应聘前,为慎重起见可先拨打12333劳动保障热线或登陆《深圳信用网》查询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有无工商注册登记),确定是合法单位后再应聘。对A公司无照经营的情况,可以向工商部门举报。
A公司和B公司分别以报名费和食宿费为名向求职者收取费用的行为是违法的。根据《深圳经济特区劳务工条例》和《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的规定,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劳动者收取报名费、定金、保证金(物)或抵押金(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九条也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因此,求职者应聘时,如招聘单位以各种名目收取费用,应拒绝交纳,如交纳,也应注意保留收据、介绍函、劳动合同等凭证,并及时向劳动部门举报。
B公司与小何签订劳动合同后,不给其持有一份的做法也是违法的。根据《深圳经济特区劳动合同条例》第七条的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由当事人双方各执一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也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按照上述规定,求职者与招聘单位应当签订劳动合同,并且在签订劳动合同后,劳动者有权要求单位给其一份,如单位拒绝,可向劳动部门投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
签合同时如何避免合同欺诈?
212人看过
-
如何在合同签订过程中避免被骗
184人看过
-
合同签订前如何避免被骗
171人看过
-
在签订口头合同时如何避免争议
345人看过
-
在签订合同时如何判断采购风险,在签订合同时如何避免后遗症
207人看过
-
如何在合同订立时避免潜在风险?
81人看过
仲裁机构是依法设立,独立于行政机关,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的机构。它由当事人自愿选择,依据仲裁协议进行仲裁,对纠纷进行公正、公平、合理的解决。 仲裁机构具有专业性、独立性和高效性,能够为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途径。... 更多>
-
房屋买卖合同签订之后如何避免欺诈四川在线咨询 2023-06-09购房者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坚持使用国家认定的商品房购销合同的规范文本,不要使用房地产商单方面制定的合同文本,以防在合同中出现欺诈行为。购房者签订的合同中的各项条款一定要准确、清晰,特别是有关房屋面积和购房者付款金额、付款方式等关键条款。
-
签订租房合同时如何避免被套路?江苏在线咨询 2025-01-22在签订租房合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以避免被套路: 1. 明确租赁期限:双方需在合同中明确租赁期限,以免出现租赁期限过长或过短的情况。 2. 确定租房具体位置:在签订合同前,需确保自己了解租房的具体位置,以免出现因为位置不合适而导致的纠纷。 3. 检查屋内设施是否齐全:在合同中,需要明确屋内设施是否齐全,如空调、洗衣机、热水器等,以避免在入住后出现使用不便的情况。 根据《民法典》第七百零
-
如何应对被欺诈签订的合同?江苏在线咨询 2024-12-27如果您认为自己遭受了欺诈,您可以通过在签署合同时存在欺诈为由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合同。根据法律法规,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欺诈之日起一年内可以请求撤销合同或变更合同条款。但是,如果您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欺诈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那么合同就是合法成立并产生法律效力的。一旦您不履行合同,您将承担违约责任。 我国法律法规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
-
民法典规定签合同时怎么避免合同欺诈四川在线咨询 2023-07-161、签订合同前必须认真审查交易方的主体资格和履约能力,在达成交易前,可能地要求对方提供盖有公章的营业执照副本、法人资格证明书、法人授权委托书、经办人员的身份证明等书面材料。若交易方为异地企业,可以委托当地律师向企业所在地工商部门了解其合法性。切忌单凭熟人介绍等不规范做法草率签订合同。此外,企业的履约能力应重点考虑,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尽可能地调查交易方现有的、实际的经营情况,掌握对方的实际履约能力。
-
欺诈行为如何避免河北在线咨询 2024-11-091. 并非所有主观动机都构成诈骗。在一些情况下,行为人确实存在有效的还款行为,具备偿还债务的经济实力,并且没有任何逃避责任、隐藏或转移财产等不良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无法轻易地判定他们在主观上存在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意图。如果行为人与受害者之间存在民事纠纷,并且行为人为了维护自身权益而采取了暂时占用他人财物的不当方式,这种行为虽然欠妥当,甚至可能涉及到其他更为严重的法律问题,但并不能因此就断言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