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撤销合同乘人之危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3-05 18:30:23 327 人看过

趁人之危合同可撤销

所谓乘人之危的合同,是指行为人利用他人的危难处境或紧迫需要,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愿而订立的合同。

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一、民法典撤销合同的条件

在以下情形下签订的合同是可以撤销的,有撤销权的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申请撤销:

1.重大误解。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显失公平。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3.欺诈。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4.胁迫。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二、艺人合同是否公平?

艺人合同不公平属于可撤销合同,在未被撤销前是有效的,在被撤销后自始无效。法律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三、旅游合同是无效的吗可以撤销吗

乘人之危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但是撤销权应当自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08日 22:1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可撤销合同相关文章
  • 合同中如何界定乘人之危?
    乘人之危订立合同
    乘人之危订立合同,是指一方当事人乘人之危,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愿与自己订立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险状态,缺乏判断能力,造成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明显不公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订立合同应注意的问题订立合同应注意的问题包括:1、对方是否是合同当事人人,是否具有签约资格:2、合同内容是否违法、违背公序良俗3、合同中的重要的条款内容是否与当事人协商的一致:4、权利义务是否对等。法律依据: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
    2023-07-11
    280人看过
  • 卖买合同怎样算乘人之危
    乘人之危订立合同
    一、卖买合同怎样算乘人之危1、破产的境地,迫切需要救助。“危难”除了指经济上窘迫或具有某种迫切需要以外,也包括个人及其家人生命危险、健康恶化等危难。2、行为人利用了对方当事人的危难困境,趁火打劫,提出苛刻条件,对方出于无奈而违背真实意愿与之订立合同。3、乘人之危行为人主观状态为故意。行为人不了解对方危难处境而与之订立合同,客观上,一方当事人的危难处境促使了合同成立,对这类合同不能认定为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比如,李某家中有病人,急需金钱,主动提出以低价将房屋卖给王某,由于是李某提出的要约,该合同不能以乘人之危为由予以变更或者撤销。二、乘人之危合同的法律效力乘人之危订立合同,是指一方当事人乘对方处于危难之机,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愿与己订立合同。乘人之危,是指行为人利用对方当事人的急迫需要或危难处境,迫使其作出违背本意而接受于其非常不利的条件的意思表示。根据《民法典》第54
    2023-05-06
    135人看过
  • 乘人之危合同的合法性问题
    乘人之危而订立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撤销权应当自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因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乘人之危,是指行为人利用对方当事人的急迫需要或危难处境,迫使其作出违背本意而接受于其非常不利的条件的意思表示。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构成要件为:a、须有表意人在客观上正处于急迫需要或紧急危难的境地。b、须有行为人乘人之危的故意,即相对人明知表意人正处于急迫需要或紧急危难的境地,却故意加以利用,使表意人因此而被迫作出对行为人有利的意思表示。c、须有相对人实施了足以使表意人为意思表示的行为。d、须相对人的行为与表意人的意思表示之间有因果关系。e、表意人因其意思表示而蒙受重大不利。撤销权的行使必须是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提起撤销权之诉,而不能
    2023-07-06
    452人看过
  • 乘人之危合同不受法律保护
    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发生在顺德区的出资转让合同纠纷案作出终审判决,判决贺某等人乘人之危与万某签订的合同,因为显失公平而被依法撤销。甲乙合同限制丙的权利1998年底,万某与贺某等人出资开办了一家公司。2001年底,和公司其他股东发生纠纷之后,万某和儿子采取不理智方法维权,涉嫌犯下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和公司人员受贿罪,而被公安机关拘押,后来被取保候审。万某走出拘留所没几天,贺某等几个股东找到他,签订了一份股权转让协议,约定万某将他在公司里的全部出资转让给贺某3人。这本来是一起很正常的经济行为,但这份协议却规定万某留给公司50万元,作为4年内不从事与公司相同行业的保证金,更规定万某的妻子、儿子在四年内不得从事与公司行业相同的任何工作,否则应向公司支付违约金50万元,等于是甲乙两个人签协议,却规定了并不相干的丙的义务。狱中起诉请求撤销协议2002年8月,万某被法院以受贿罪、挪用资金罪和职务侵占罪
    2023-06-09
    159人看过
  • 乘人之危情形哪些合同有效
    乘人之危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但是撤销权应当自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一、合同要求不利自己怎么解除合同要求不利于自己,可以和当事人协商或者向法院、仲裁机构申请解除,如果已经构成显失公平的,合同当事人可以申请撤销合同没合同撤销后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五百六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事由。解除合同的事由发生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二、民法典中合同撤销需要什么手续如果双方协商一致,可以撤销合同。如果有重大误解,欺诈,胁迫,显失公平等情况的
    2023-03-21
    127人看过
  • 如何正确认定合同乘人之危
    乘人之危订的合同属于法定可撤销合同,被撤销后自始无效。《民法典》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一、哪些合同可撤销合同1.基于重大误解签订的合同,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2.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的合同,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3.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的合同,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4.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的合同,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5.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二、网签可以撤
    2023-03-12
    456人看过
  • 订立合同时“乘人之危”的标准
    1.根据《最高院民通意见》第70条的规定,乘人之危是一方当事人乘对对方处于危难之机,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严重损害对方利益的行为。2.认定乘人之危应从根据上述规定,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1)一方处于急迫需要或紧急危难之境;(我认为在您所述案件中,A可以认定为处于急迫需要)(2)对方明知其处于急迫需要或紧急危难之境,而迫使其作出违背真实意思的表示。(此案中,需有证据表明B明知A处于急需手术费的情形)(3)一方实际作出了违背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即A的确同意了B的要求,由此可见,A的同意正是认定乘人之危所必需的条件,你不用因此而担心标准很模糊)(4)一方因为接受对方乘人之危的行为而蒙受了重大不利。(此案中,A将房卖于B的价格如果是正常市价的话,可能得不到支持,必须是A因其卖房行为,而遭受了重大损失的情况下才行)因此,从以上几个方面去把握乘人之危行为,如果符合并有证
    2023-06-09
    488人看过
  • 怎样算是乘人之危签订合同?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或许有些过了,但生活中,谁都可能遇到危及的时候,突遇大病、车祸、天灾等等。虽说人间自有真情在,可也不乏趁火打劫之徒,不少人趁着主人家危难之机或明或暗地签合同牟利,也是很常见的。这类合同是可以撤销的,只是往往很多人不知道怎么算是趁人之机而签订的合同。趁人之机一般具有有以下特征:1、一方当事人处于危难处境或者紧迫需要。通常所所指危难,除了经济上的窘迫外,也包括生命、健康、名誉等的危难,如突遇大病急需大笔医药费、突遭车祸重伤等等。2、行为人有乘人之危的行为,使对方迫于无奈(非真实意思表示)而与之订立了合同。如张三突遇大病急需大笔医药费,临时决定买房,但一时间按无法按市场价卖出,李四获悉该情况后,作出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购买该房屋的行为,使张三迫于急需医疗费,从而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3、行为人具有主观上的故意。行为人乘人之危签订合同的,都是故意,主动谋求不当利益。如
    2023-05-01
    111人看过
  • 乘人之危签订合同之后怎样行使合同权利
    认定乘人之危签订的合同的标准如下:1、一方当事人陷于危难处境,如处于自然灾害的严重危困之中或濒临。2、行为人利用了对方当事人的危难困境,趁火打劫,提出苛刻条件,对方出于无奈而违背真实意愿与之订立合同。3、乘人之危行为人主观状态为故意。4、乘人之危订立合同,一般是为了取得过分的利益。一、合同撤销的条件和方式是什么?合同撤销条件主要包括重大误解、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合同撤销方式是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请求撤销。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
    2023-03-26
    140人看过
  •  如何避免签订乘人之危的合同?
    可以根据以下两个方面来认定乘人之危签订的合同:1. 一方当事人处于危困状态;2. 行为人利用了对方的危困状态,迫使对方签订不公平或违背真实意思的合同。可以根据以下两个方面来认定乘人之危签订的合同:1.一方当事人处于危困状态,例如面临生命危险、他人暴力威胁等困境;2.行为人利用了对方的危困状态,迫使对方签订不公平或违背真实意思的合同。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乘 人 之 危 的 合 同 可 以 撤 销 吗 ?在民法典中,乘人之危的合同可以被撤销。乘人之危指的是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或缺乏判断能力时,通过欺诈或威胁等手段使对方做出不利于自己的决定。在这种情况下,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合同。与合同的解除不同,合同的解除是指在合同
    2023-09-17
    150人看过
  • 乘人之危的合同具有哪些特征
    乘人之危是指一方当事人乘对方处于危难之机,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严重损害对方利益。《民法典》规定,因乘人之危而订立的合同可申请法院撤销。乘人之危合同有如下特征:(一)一方乘对方危难或急迫之际逼迫对方1、所谓危难,除了经济上的窘迫外,也包括生命、健康、名誉等的危难。不过,危难并非因行为人的不法行为造成的,而是由于受害人自己的主观原因造成的。2、所谓急迫,是指因情况比较紧急,迫切需要对方提供某种财物、劳务、金钱等。急迫主要包括经济上、生活上各种紧迫的需要,而不包括政治上、文化上等方面的急迫需要。由于乘人之危是一方乘他方危难或急迫而要求对方订立的合同,因此不法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乘人之危的故意。如果行为人在订立合同时,并不知道对方处于危难或急迫状态,即使提出苛刻条件并为对方所接受,也不能认为是乘人之危。(二)不法行为人所取得的利益超出了法律允许的限度乘人之危的行为,往往使受
    2023-06-12
    163人看过
  •  合同是否有效与乘人之危有关
    乘人之危的合同无效。然而,当事人仍然可以在法定期限内行使撤销权。乘人之危的合同是指行为人利用他人的危难处境或紧迫需要,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愿而订立的合同,受侵害方可以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该合同。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乘人之危的合同无效。然而,当事人仍然可以在法定期限内行使撤销权。乘人之危的合同是指行为人利用他人的危难处境或紧迫需要,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愿而订立的合同,受侵害方可以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该合同,合同被撤销的,自始无效。 民 法 典 乘 人 之 危 合 同 有 效 吗 ?在民法典中,乘人之危的合同可以被撤销。乘人之危指的是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或缺乏判断能力时,通过欺诈或威胁等手段使对方做出不利于自己的决定。在这种情况下,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合同。与合同的解除不同,合同的解除是指在合同关系存续期间,
    2023-09-21
    263人看过
  • 遇到乘人之危的合同,如何处理?
    乘人之危订立合同,是指一方当事人乘人之危,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愿与自己订立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险状态,缺乏判断能力,造成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明显不公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订立合同应注意的问题订立合同应注意的问题包括:1、对方是否是合同当事人人,是否具有签约资格:2、合同内容是否违法、违背公序良俗3、合同中的重要的条款内容是否与当事人协商的一致:4、权利义务是否对等。法律依据: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
    2023-07-11
    265人看过
  • 乘人之危合同的法律认定方法
    乘人之危而订立的合同属于效力待定和可撤销合同。如果受损害方未在撤销权行使期限内请求撤销的,该合同发生法律效力。如果受损害方在撤销权行使期限内请求撤销的,该合同自作出撤销决定之时起无效。撤销权应当自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乘人之危签订的合同有效的吗1、乘人之危签订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当事人可向法院申请撤销该合同,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法律规定,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或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一条,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
    2023-07-06
    330人看过
换一批
#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可撤销合同,是指因意思表示不真实,通过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行使撤销权,使已经生效的意思表示归于无效的合同。 可撤销合同是指有以下情况而订立的合同: 1、重大误解; 2、显失公平; 3、欺诈; 4、胁迫。... 更多>

    #可撤销合同
    相关咨询
    • 乘人之危还能撤销合同吗
      江苏在线咨询 2022-10-12
      可以撤销此类合同。 1、双方协商一致可以撤销合同。 2、如果协商不成的,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可以到法院提起诉讼撤销合同,同时要求对方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
    • 民法典中乘人之危的合同如何撤销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6-11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乘人之危的合同,受害方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条有
    • 乘人之危时签订的合同被撤销了可以要求对方赔偿吗
      青海在线咨询 2021-10-02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一方乘人危险,使对方违反真实意义的合同,受害者有权变更或取消人民法院和仲裁机构。因此,利用人的危险签订的合同,可以委托律师向法院起诉。同时,合同法也规定,合同取消后,合同取得的财产必须返还的不能返还或不需要返还的,必须打折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赔偿对方受到的损失,双方有过错的,应各自负责。因此,受害者在法院撤销合同时,如果该合同受损,也可以要求对方赔偿相应的损失。
    • 合同中乘人之危指什么?
      浙江在线咨询 2023-01-27
      乘人之危而订立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 所谓乘人之危的合同,是指行为人利用他人的危难处境或紧迫需要,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愿而订立的合同。
    • 乘人之危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吗最新的规定是什么
      四川在线咨询 2023-09-26
      乘人之危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 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但是撤销权应当自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