妨害司法罪恶意诉讼罪的识别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8-18 09:10:40 57 人看过

本文所讨论的恶意诉讼是指狭义上的恶意诉讼,即诉讼权利的滥用,是当事人在缺乏实体权利的基础上,利用法律所赋予的程序性权利损害他人利益或者加重他人负担,从而使己方减轻责任或获得不当利益的行为。滥用诉讼权利(简称滥用诉权)是指对起诉权、其他诉讼权利的滥用,主要表现形式有:随意起诉,一事多诉;随意进行财产和证据保全申请(诉前与诉中);制造延期审理事由;多次异议、不合理多次申请鉴定、调查、调取证据,造成审限延长;隐瞒证据的提交,人为造成新证据的提交,成就不断重审与再审的事由;无限制的申请诉前临时措施(指商标和专利)等。恶意诉讼不同于虚假诉讼,它既没有伪造证据、虚构民事法律关系,只是没有正当理由行使诉讼权利,并且给相对方增加了不合理负担。

妨害司法罪如何处罚

1、伪证罪,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在刑事诉讼中,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伪造证据,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威胁、引诱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妨害作证罪,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4、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犯前两款罪的,从重处罚。

5、打击报复证人罪,对证人进行打击报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6、扰乱法庭秩序罪,聚众哄闹、冲击法庭,或者殴打司法工作人员,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7、窝藏、包庇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8、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赃物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9、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因为与港台地区的法系不同,因此我国《刑法》中是没有一个罪名叫妨碍司法公正罪,但却有一类属于妨害司法罪。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16日 17:4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恶意诉讼相关文章
  • 如何识别民间借贷恶意诉讼?
    民事诉讼制度作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它是民事主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途径;也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使得民事诉讼制度成为其谋取非法利益的工具。当前我国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社会利益结构不断调整,大量经济矛盾无法通过社会自身机制来理顺,越来越多的利益冲突被导入民事诉讼中,使得案件数量激增,民间借贷诉讼是其中增长较多的一类案件。虽然正常的民间借贷关系仍然占主流,但是在投资担保公司资金链断裂、公民法治素养较低的这一特定时期,部分恶意诉讼也趁诉讼立案登记制的实施涌入法院。这类案件虽然占比不高,但是其社会危害较大。从程序上看,恶意诉讼行为均符合程序法要求,民事诉讼主体资格,即恶意诉讼具有较强的隐蔽性,程序的合法使得最后的裁判结果会看起来很美,实则是错误的裁判。错误的裁判又会带来巨大的破坏性,这种破坏不单单侵害了对方当事人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而且还严重损坏民事诉讼的制度价值,消解司法
    2023-04-26
    483人看过
  • 如何识别民间借贷恶意诉讼?
    民事诉讼制度作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它是民事主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途径;也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使得民事诉讼制度成为其谋取非法利益的工具。当前我国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社会利益结构不断调整,大量经济矛盾无法通过社会自身机制来理顺,越来越多的利益冲突被导入民事诉讼中,使得案件数量激增,民间借贷诉讼是其中增长较多的一类案件。虽然正常的民间借贷关系仍然占主流,但是在投资担保公司资金链断裂、公民法治素养较低的这一特定时期,部分恶意诉讼也趁诉讼立案登记制的实施涌入法院。这类案件虽然占比不高,但是其社会危害较大。从程序上看,恶意诉讼行为均符合程序法要求,民事诉讼主体资格,即恶意诉讼具有较强的隐蔽性,程序的合法使得最后的裁判结果会看起来很美,实则是错误的裁判。错误的裁判又会带来巨大的破坏性,这种破坏不单单侵害了对方当事人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而且还严重损坏民事诉讼的制度价值,消解司法
    2023-08-10
    193人看过
  • 妨害司法罪是什么意思
    妨碍司法罪是指严重违反了法律,采取各种方法阻碍国家司法机关正常的诉讼活动,和国家司法权行使的一些行为。包括打击报复证人罪、扰乱法庭秩序罪、窝藏罪、包庇罪、拒绝提供间谍罪证据罪、隐匿犯罪所得罪、拒不执行判决罪、裁定罪、非法处分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九条:聚众哄闹、冲击法庭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一、民事诉讼原告伪造证据怎么追究其责任民事诉讼的原告伪造证据提起诉讼,是属于妨害司法的行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二)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的;(三)隐藏、转
    2023-03-06
    452人看过
  • 恶意诉讼与虚假诉讼罪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如下:(1)虚假诉讼的参与主体为原、被告双方当事人;恶意诉讼的主体通常仅为一方当事人。(2)虚假诉讼具有合谋性和非对抗性。虚假诉讼是原、被告双方恶意串通,欺骗法院和法官,获取非法利益,双方当事人不具有对抗性,即便有,也是“虚假”的对抗,已达到迷惑法院和法官的目的;恶意诉讼一般是单方的恶意诉讼行为,不存在双方合谋的情形,因而仍具有对抗性。(3)侵害的对象不同。虚假诉讼行为人侵害的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而不是诉讼相对方的权益。因为虚假诉讼的合谋者,是非法利益的共同体,其侵害的对象不可能是相对方,只能是第三者。而恶意诉讼侵害的对象通常仅限于诉讼相对方,而不会是第三人。(4)虚假诉讼的原、被告之间不存在真实的民事法律关系,因为他起诉的主体、事实、证据纯粹是子虚乌有;而恶意诉讼原、被告之间可以存在真实的民事法律关系,属于滥用诉讼权利的一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
    2023-04-14
    151人看过
  • 恶意诉讼与虚假诉讼罪的区别有哪些
    一、恶意诉讼与虚假诉讼罪的区别有哪些1、虚假诉讼和恶意诉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虚假诉讼情节严重的可判处3-7年有期徒刑。除此之外,他们还有的区别如下:虚假诉讼包括原、被告双方当事人;恶意诉讼的仅为一方当事人。虚假诉讼是原、被告双方恶意串通;恶意诉讼一般不存在双方合谋的情形。虚假诉讼侵害的是第三人合法权益,恶意诉讼侵害的是诉讼对方的合法权益。虚假诉讼可能构成犯罪,承担刑事处罚;恶意诉讼是民事和行政处罚。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企图通过诉讼、调解等方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应当驳回其请求,并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
    2023-06-19
    444人看过
  • 恶意诉讼与虚假诉讼罪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如下:⑴虚假诉讼的参与主体为原、被告双方当事人;恶意诉讼的主体通常仅为一方当事人。⑵虚假诉讼具有合谋性和非对抗性。虚假诉讼是原、被告双方恶意串通,欺骗法院和法官,获取非法利益,双方当事人不具有对抗性,即便有,也是“虚假”的对抗,已达到迷惑法院和法官的目的;恶意诉讼一般是单方的恶意诉讼行为,不存在双方合谋的情形,因而仍具有对抗性。⑶侵害的对象不同。虚假诉讼行为人侵害的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而不是诉讼相对方的权益。因为虚假诉讼的合谋者,是非法利益的共同体,其侵害的对象不可能是相对方,只能是第三者。而恶意诉讼侵害的对象通常仅限于诉讼相对方,而不会是第三人。⑷虚假诉讼的原、被告之间不存在真实的民事法律关系,因为他起诉的主体、事实、证据纯粹是子虚乌有;而恶意诉讼原、被告之间可以存在真实的民事法律关系,属于滥用诉讼权利的一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
    2023-03-02
    100人看过
换一批
#侵权责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恶意诉讼是指行为人明知没有事实根据和正当理由,但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故意提起诉讼的行为。 恶意诉讼的一般表现主要有,一是恶意选择法院管辖和管辖法院,二是恶意诉前保全和诉讼保全,三是冒用他人名义为提起诉讼做准备,四是恶意制造诉... 更多>

    #恶意诉讼
    相关咨询
    • 恶意诉讼罪司法解释
      重庆在线咨询 2021-12-1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四十四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发现当事人恶意串通,试图通过和解、调解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的规定处理。恶意诉讼构成要素:第一,当事人有主观恶意,为自身利益谋取利益;第二,当事人必须向法院提起诉讼,利用法院审判程序和法律强制性损害;第三,当事人受到诉讼和损害;
    • 妨碍司法罪和妨碍司法罪的区别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2-04
      纠正一下,是妨害司法罪不是妨碍司法罪,妨害司法罪是指违反法律规定,使用各种方法妨害国家司法机关正常诉讼活动,破坏国家司法权的行使,情节严重的行为。具体包括打击报复证人罪、扰乱法庭秩序罪、窝藏、包庇罪、拒绝提供间谍犯罪证据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等。
    • 妨害公务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
      山西在线咨询 2021-12-31
      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健康的行为,是中国刑法中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行为。妨碍公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手段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行为。中国刑法中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之一。妨碍公务罪和故意伤害罪,选择重处罚。构成妨碍公务罪造成轻伤的,依法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 妨害公务罪和故意伤害罪的区别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8-09
      妨害公务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具体如下:妨害公务罪的犯罪,不以构成轻伤以上为要件。在实施了妨害公务行为的情况下,即使鉴定结果达不到轻伤,如果情节严重,仍有可能要负刑事责任。如果对公务人员造成轻伤以上伤害,则属于牵连犯,按照妨害公务罪和故意伤害罪,择重处罚。
    • 妨害公务罪跟故意伤害罪的区别
      西藏在线咨询 2023-06-07
      妨害公务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具体如下:妨害公务罪的犯罪,不以构成轻伤以上为要件。在实施了妨害公务行为的情况下,即使鉴定结果达不到轻伤,如果情节严重,仍有可能要负刑事责任。如果对公务人员造成轻伤以上伤害,则属于牵连犯,按照妨害公务罪和故意伤害罪,择重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