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权的法律概念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7 19:42:52 326 人看过

诉权,就是当事人向法院提出获得司法保护的权利。这种权利,在程序上是起诉权,在实体上是请求权,前者是请求给予司法保护,后者是请求审判强制实现其合法权益。通过诉讼的形式解决纠纷,是最有效的解决矛盾和冲突的手段。眼下新的《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的施行,大大降低了诉讼成本,为老百姓行使诉权创造了条件。这不由得使我想起古代的诉权。

在原始社会,由于人们智力的限制,没有制订出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人们之间的关系主要靠习惯来协调。恩格斯曾描述:没有诉讼,而一切都是有条有理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历来的习俗就把一切调整好了。由于没有制定做为依据,是非曲直无法做出判断,诉权没有存在的前提。

奴隶制法剥夺了奴隶作为人的一切权利,奴隶是物,没有法律上的人格,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奴隶主对奴隶有随意处置的权利,不仅可以鞭打,进行种种人身折磨,甚至可以杀死。就是把他杀死,也不算犯罪(列宁语)。杀死不过是奴隶主对自己私有财产的一种处分方式。对奴隶而言,连法律上的人都不是,还有什么诉权可言。在奴隶主之间,则可通过行使诉权平衡内部利益,如《汉漠拉比法典》规定,杀死他人奴隶,虽不认为是犯罪,但需对其主人负损害赔偿责任。否则,主人有权通过行使诉权获得赔偿。可见,在奴隶社会中,享有诉权者是奴隶主。

封建制法承认地位低下的农民(农奴)具有法律人格,与贵族一样享有诉权。由于法律制度不健全,封建诉讼制度黑暗等因素,诉权没有得到普遍行使,社会矛盾没有得到有效的缓和。在中国自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以来,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儒家经典成为判断是非曲直的道德准则,甚至以孔子所作《春秋》作为审判案件的依据,即所谓春秋决狱。这就为司法官的自由裁量提供了空间,司法官可以根据自己的好恶随意操纵案件的处理结果,贪赃卖法、枉法裁判者也能为公正找到合理的借口。在中国古代又行政、司法不分,地方行政官吏兼管司法,地方治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地方官的升迁,如果一个地方争诉不断,正是地方官治民无方,德教不彰所致,于是乎地方官就千方百计压制诉权,提高案件受理标准。对拦轿下状不予受理;对越级者笞;对投白纸等作了严格限制等,想打官司的老百姓只好望堂兴叹。另外中国古代刑民不分,当事人与证人也时常被严刑铐打,刑讯逼供。儒家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严刑酷吏都使老百姓不愿轻易走进衙门,由于人为压制,封建社会内部潜伏着危机。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诉权才得以开化,并逐渐走上正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05日 12:0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损害赔偿相关文章
  • 回避的法律概念
    刑事诉讼法
    一、回避制度的法律概念刑事诉讼中的回避,是指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等因与案件或案件的当事人具有某种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可能影响刑事案件的公正处理,而不得参加办理该案的一项诉讼制度。回避制度是现代各国刑事诉讼法普遍确立的一项诉讼制度。西方传统的诉讼理论中有一项著名的“自然公正”原则,即要求任何人不得担任自己为当事人的案件的裁判者,否则由其主持进行的诉讼活动不具有法律效力。根据西方国家的诉讼理论,回避制度的建立,旨在确保法官、陪审员在诉讼中保持中立无偏的地位,使当事人受到公正的对待,尤其是获得公正审判的机会。因而,回避的对象主要限于那些制作裁判书的法官和陪审员,回避也主要在法庭审判阶段适用。我国的回避制度不仅适用于审判人员,而且也适用于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甚至适用于书记员、鉴定人、翻译人员等。这些人员在侦查、起诉、审判等各个诉讼阶段上如果有法定的可能妨碍诉讼公正进行的情形的,均不得主
    2023-04-21
    157人看过
  • 减刑的法律概念
    减刑,是指对原判刑期适当减轻的一种刑法执行活动。狭义的减刑是指依法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在具有法定的减刑情节时,由负责执行刑罚的机关报送材料,人民法院依法予以减轻原判刑罚的刑事司法活动。广义的减刑是指凡受刑事处罚的人,在具备法定的减刑情节时,由负责执行刑罚的机关报送材料,人民法院依法予以减轻原判刑罚的刑事司法活动,不仅包括狭义减刑的范围,还涵盖了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罚金、缓刑及因主刑减刑后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减刑。
    2023-04-25
    464人看过
  • 地役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一、地役权的概念地役权的概念是指按照合同约定,利用他人的不动产,以提高自己的不动产的效益的他物权,所称他人的不动产为供役地,自己的不动产为需役地。《民法典》第三百七十二条,地役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利用他人的不动产,以提高自己的不动产的效益。前款所称他人的不动产为供役地,自己的不动产为需役地。二、地役权的法律特征1.地役权是存在于他人不动产之上的物权。2.地役权是以他人不动产供自己的不动产便利之用的权利。3.地役权具有从属性:(1)地役权不得与需役地分离而为让与;(2)地役权不得由需役地分离而为其他权利的标的;(3)地役权随需役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消灭而消灭。4.地役权具有不可分性:(1)分生上的不可分性;(2)消灭上的不可分性;(3)享有与负担上的不可分性。三、地役权的分类有哪些地役权的分类有:1.积极地役权与消极地役权。以地役权的实现方式为标准,可将其划分为积极地役权和消极地役权。积极地
    2023-04-14
    231人看过
  • 法律中累犯的概念
    一、累犯的概念所谓累犯,是指因犯罪而受过一定的刑罚,在刑罚执行完毕事者赦免以后,于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范围之罪的罪犯。在我国,大多数犯罪分子受过刑罚处罚,能够改恶从善,重新做人,回归社会后不再危害社会,但是,也有极少数犯罪分子受过刑罚处罚后仍不思悔改,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不久重新犯罪,这就是累犯。对于累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目前我国刑法理论界一般是把累犯作为一种犯罪人类型看待的。其次,累犯是一种量刑情节,犯罪人属于累犯之列的,对其量刑时就应当考虑予以从重处罚,同时累犯也是一项刑罚制度,它是刑罚量定阶段人民法院考虑对犯罪人适用的一项量刑制度。二、累犯的刑事责任是什么我国刑法规定的对累犯处罚的原则,经历一个从加重处罚到从重处罚的演化过程。民革时期,以累犯采取的是加重处罚的原则。我国的第一部刑法即1979年刑法,开始写入了对累犯的处罚原则规定为应当从重处罚。新刑法第65条规定了对累犯应
    2023-04-12
    495人看过
  • 法律对童工的概念
    童工是指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根据相关规定,用人单位不得招用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的未成年人。如果用人单位使用童工的,应当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5000元罚款的标准给予处罚。《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六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使用童工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5000元罚款的标准给予处罚;在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场所使用童工的,按照《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障条例》规定的罚款幅度,或者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5000元罚款的标准,从重处罚。一、雇佣童工处罚多少钱一个雇佣童工处罚是: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5000元罚款的标准给予处罚;在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场所使用童工的,按照我国相关法律中规定的罚款幅度,或者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5000元罚款的标准,从重处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并应当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需交通和住宿费用全部
    2023-03-10
    119人看过
  • 非法同居的法律概念
    1、同居是指男女双方未经结婚登记而公开以夫妻关系同居生活所形成的社会关系。2、没有配偶的男女双方未经结婚登记,公开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这是典型的同居关系。3、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公开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即重婚同居。4、公开的同居关系之外又与他人公开同居生活,即二重同居。一、配偶与他人非婚生子属于什么罪如果配偶与异性以夫妻名义生活就属于重婚罪。根据《刑法》第258条的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首先需要清楚的是,构成重婚的情形有两种:一是配偶的双方或一方,婚姻关系尚未解除,又与他人办理结婚登记;二是虽未办理结婚登记,但在事实上同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对违反一夫一妻制的行为,婚姻登记机关不予登记;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公然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则构成重婚;如果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对外不以夫妻名义相称,但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2023-03-07
    50人看过
换一批
#侵权责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损害赔偿
    相关咨询
    • 抗辩权的法律概念是哪些法律概念规定呢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8-04
      在现代民法中,学者对抗辩权有不同的定义。台湾民法学者洪逊欣先生认为,抗辩权是妨碍他人行使其权利,尤其是拒绝请求权人行使请求权的对抗权。梅仲协先生认为,抗辩权就是因请求权人行使权利,义务人有可以拒绝其应为给付的权利。而另一位学者郑玉波先生则认为,抗辩权属于广义的形成权,是对抗请求权的权利,但又不以请求权为限,对于其他权利的行使,也可抗辩。大陆民法学者中有人认为抗辩权是能够阻止请求权效力的权利。也有人
    • 民事诉讼的法律概念
      西藏在线咨询 2023-01-21
      民事诉讼是诉讼的基本类型之一。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审理解决民事案件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诉讼关系的总和。 民事诉讼有以下特点: 1、民事诉讼既包括法院依法进行的审判活动,也包括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依法进行的诉讼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法院和各诉讼参与人之间发生诉讼法律关系; 2、法院的审判活动对民事诉讼的开始、发展和终结具有决定性作用,双方当事人的诉讼活动则对民事诉讼的开始、发展
    • 权益是法律概念么
      山西在线咨询 2021-12-18
      权益是法律概念。权以是指法律赋予人们做什么或不做什么以及要求他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能力。在中国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除法律规定剥夺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公民除外,任何公民的权利都受法律同等保护。但是,公民行使权力时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不得损害他人、社会、国家、集体的利益和权利,否则要承担法律责任,权利不再受保护。
    • 财产权信托法律概念
      西藏在线咨询 2022-11-04
      财产权信托,也称为权利信托,是以财产权为信托财产所设立的信托关系。财产权是民事权利的一种,是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的权利。
    • 法律中有矿业权的概念吗
      山东在线咨询 2022-10-23
      矿业权是指矿产资源使用权,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前者是指在依法取得的勘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勘查矿产资源的权利;后者是指在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和获得所开采矿产品的权利;根据《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矿业权经依法批准,可以转让他人。矿业权的价值是矿业权人在法定的范围内,经过资金和技术的投入而形成的,应当依法受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