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签订劳动合同主要有两种情况:
(1)存在真实的劳动关系,但雇主故意不签订劳动合同
(2)劳动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故意不及时续签劳动合同
劳动部原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实施意见》(劳办发[1995]309号)第2条规定:只要公司之间形成劳动关系,中国的个人经济组织和工人,即工人实际上已成为公司和个人经济组织的成员并为其提供有偿劳动,如果雇主故意不签订劳动合同并给工人造成损失,则适用《劳动法》
,根据原劳动部《违反劳动法的赔偿办法>相关劳动合同规定》(劳发[1995]223号)第3条的相关规定进行赔偿:
(I)如果工人的工资收入损失,根据劳动者本人应得的工资收入支付给劳动者,并按应得工资收入的25%支付补偿金(2)劳动者的劳动保护待遇丧失的,按照国家规定补充劳动者的劳动保护补贴和用品
(三)如果工人遭受工伤和医疗损失,除了按照国家规定为工人提供工伤和医疗外,工人还应为那些对女工和未成年工人的健康造成损害的人支付相当于医疗费用25%的赔偿,除按照国家规定提供治疗时间的医疗外,他们还应支付相当于其医疗费用25%的赔偿金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补偿费用
因员工与劳动合同约定的单位发生争议,员工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以保护自己的权利。然而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法》第2条规定,应在争议发生后一年内提交申请。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下列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争议:
(I)因确认劳动关系引起的争议(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引起的争议(3)因退市、解雇、辞职和辞职引起的争议(4)因工作时间、休息和休假引起的争议,社会保险、福利、培训和劳动保护(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补偿引起的争议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二十七条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期限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犯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一方向另一方主张权利而中断,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另一方同意履行其义务。仲裁时效期间应从中断时开始重新计算
如果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原因未能在本条第1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内申请仲裁,则仲裁时效期间应暂停。仲裁时效期限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工人的仲裁申请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期限的限制;但是,如果劳动关系终止,应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交
-
如果雇主和雇员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96人看过
-
劳动关系如何证实,如果未与雇主签订合同?
303人看过
-
没有这个雇员,雇主该怎么办
155人看过
-
外地雇员劳动合同怎么签订?
419人看过
-
不与雇主和工人签订劳动合同,雇员可以享有哪些权益
369人看过
-
如果雇主没有按时发放工资,也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该如何维权?
424人看过
劳动合同应以书面形式签订,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劳动合同的内容应包括: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更多>
-
-
雇主拖欠雇员工资且未签订劳动合同云南在线咨询 2024-11-28由于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决定解除劳动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押金、经济补偿金、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入职的第2个月开始,最多11个月)等。 在劳动争议中,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是关键。例如工作证或工作牌(最好盖有公章)、工资卡交易记录、工资条、有公司名称的工装、去地税局打印并盖章的个税完税证明、用人单位为员工办理的暂住证、考勤记录、社会保险缴纳记录
-
雇员损害雇主与雇主共同责任宁夏在线咨询 2022-05-05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可以向雇员追偿。前款所称“从事雇佣活动”,是指从事雇主授权或者指示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其他劳务活动。雇员的行为超出授权范围,但其表现形式是履行职务或者与履行职务有内在联系的,应当认定为“从事雇佣活动”。
-
雇主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应该怎样赔偿?湖南在线咨询 2023-08-06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超过一年不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应当支付十一个月的双倍工资,并且视为已经签订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
劳动合同期满,雇主未与雇员续签合同,雇员能否获得赔偿?福建在线咨询 2024-12-211、 如果用人单位到期不与劳动者续签劳动合同,则应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如果工作满六个月但不满一年,则应按一年计算。如果工作不满六个月,则应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 1、《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劳动合同的终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2、《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经济补偿】有下列情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