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伤事故导致的赔偿案件中,精神损害抚慰金是不能向对方主张的。精神损害赔偿是指自然人因其人身权受到不法侵害,使其人格权益和身份利益受到损害或遭受精神痛苦,受害人本人或死者近亲属要求侵权人通过财产赔偿等方法进行救济和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性质是财产赔偿责任,具有填补、抚慰、惩罚的功能。
在工伤事故导致的赔偿案件中,不能向对方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精神损害赔偿是指自然人因其人身权受到不法侵害,使其人格权益和身份利益受到损害或遭受精神痛苦,受害人本人或死者近亲属要求侵权人通过财产赔偿等方法进行救济和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性质是财产赔偿责任,具有填补、抚慰、惩罚的功能。
精 神 损 害 抚 慰 金 能 否 向 对 方 主 张 ?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三条的规定,自然人因人身损害受到侵害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可以请求精神损害抚慰金。同时,《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三条也明确规定了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权人可以是自然人或者其近亲属。因此,精神损害抚慰金可以向对方主张,但需要满足相关法律要件。
在工伤事故导致的赔偿案件中,精神损害抚慰金不能被主张。但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三条的规定,自然人因人身损害受到严重精神损害的,可以请求精神损害抚慰金。因此,精神损害抚慰金可以向对方主张,但需要满足相关法律要件。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近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待遇。
-
患者权益保障:医疗事故精神损害赔偿
362人看过
-
自由业者工资损失的赔偿问题:如何保障权益?
240人看过
-
有关肖像权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477人看过
-
精神损害赔偿与名誉问题
304人看过
-
因工死亡患者要赔偿精神损害吗
76人看过
-
期待精神利益在合同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及计算问题
426人看过
-
刑事案件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重庆在线咨询 2022-08-12×××字第号 一、被告人基本情况 包括被告人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日,出生地,身份证号码,民族,文化程度,职业或工作单位及职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的犯罪,应当写明犯罪期间在何单位任何职务),住址。是否受过刑事处罚,拘留、逮捕的年月日,在押被告人的羁押处所。 (如果是单位犯罪,应写明犯罪单位的名称,所在地址,法定代表人或代表人的姓名、性别、职务。如果还有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其
-
医疗死亡精神损失费的赔偿问题安徽在线咨询 2022-07-21精神损失费赔偿的标准:《精神赔偿解释》规定了三种不同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 (1)对于造成死亡的,应当赔偿死亡赔偿金; (2)对于造成残疾的,应当赔偿残疾赔偿金; (3)对于侵害人身,没有造成死亡残疾后果的,应当赔偿精神抚慰金。自然人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等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时,可以依法请求赔偿精神损害.严重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数额分为5
-
司法解释精神损害赔偿金的问题宁夏在线咨询 2022-07-15精神损害赔偿是指自然人在人身权或者是某些财产权利受到不法侵害,致使其人身利益或者财产利益受到损害并遭到精神痛苦时,受害人本人、本人死亡后其近亲属有权要求侵权人给予损害赔偿的民事法律制度。一般而言这样的精神赔偿司法解释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情况,一种是因遭受有形人身损害或者财产损害而导致的精神损害另一种是未遭受有形人身损害或者财产损害而直接导致的精神损害。精神损害包括两种形态,一种是受害人可以感知到的精
-
民法典中的人身权与精神损害赔偿的问题福建在线咨询 2023-05-19有。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所以,人身权遭受非法侵害的,是可以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
-
损害精神损害的侵权,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吗江西在线咨询 2022-04-1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规定,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受害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一般不予支持,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形判令侵权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法院除判令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外,可以根据受害人一方的请求判令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