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先办理离婚手续,再由双方凭离婚证,离婚协议,房产证,双方身份证,户口本,到住房所属房管部门申请办理析产过户住房,因为没有离婚,还是夫妻,把住房过户给一方,住房还是婚后取得共有财产。
一、离婚后房子过户给一方该如何变更
离婚后原来夫妻单方名下房产需要过户的话,需要双方带着身份证明、房权证、户口本、离婚证、离婚协议、过户确权审批表等材料到房管部门办理,该过户房产属于共有财产变更。离婚后房产过户具体说明如下:
1、夫妻离婚涉及房屋转移的,一般由双方共同申请登记,双方就财产达成协议到民政部门办理就可以了,但一定要及时办理房产过户手续;
2、房产过户手续,即办理买卖过户,即按照正常买卖程序办理,一周左右时间即可;
3、对于离婚房产过户中,需要办理析产登记;
4、夫妻离婚析产并不需要办理多少手续,只需按照房管局有关规定办理离婚析产登记;
5、析产登记是一种常见的房屋登记种类,与继承登记及赠与登记也有一定的区别;
5、析产登记主要适用于离婚析产;顾名思义,离婚析产是夫妻双方因离婚后彼此就个人对房屋所占的份额进行转移的一种登记手续;按照有关规定,双方免收交易税费。
二、夫妻双方离婚房产过户给孩子该如何做
父母离异后,可以在住房贷款还清,无抵押,有房产证,契税证,土地证的前提下,协商把住房产权归夫妻任何一方或办理过户给子女。如果是直系亲属,通过赠予或买卖的方式进行过户。夫妻双方需要携带双方的身份证,户口本,离婚证和离异协议。而孩子需要携带身份证,户口本和婚姻情况证明。未成年子女还需要出生医学证明,并由父母代替签字办理过户。最后,夫妻双方可以到该住房所属的房管部门办理房屋所有权的过户手续。
三、丈夫放弃房产所有权给妻子怎么办理手续产权怎么办理
需要住房贷款还清,无抵押,有房产证,契税证,土地证,双方一起持有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以上住房三证,一起到房管部门办理住房过户,重办女方一人名字房产证,有结婚证,无任何税费缴纳。完毕后,双方持上述证件和女方一人名字房产证,一起到本地公证处,做住房产权公证,明确住房只属于女方一人,双方签字按手印,一起做公证,得到公证书注意保管就可以了。
-
先办理离婚证和分割财产是先办理离婚证还是分割财产
167人看过
-
离婚财产公证是先办离婚还是先办公证
94人看过
-
先办离婚还是先开引产证明
246人看过
-
先写离婚协议还是先办离婚证
297人看过
-
办理离婚证是否需要先离婚?
496人看过
-
离婚时房产应该先处理还是后处理
446人看过
房产证是购房者通过交易取得房屋的合法所有权,可依法对所购房屋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的证件。 房产证包括房屋所有权证和房屋共有权证,是房屋权属证书,是国家依法保护房屋所有权的合法凭证。 房产证由地方人民政府颁发,证书上填写产权人、房... 更多>
-
离婚时是先办理一套房子过户还是先办房产证湖南在线咨询 2023-03-191、先办理离婚手续。 2、房屋必须是在无法律纠纷、无规划拆迁、无按揭的情况下才能办理过户。一般来讲,按揭房要过户必须先付清银行贷款: (1)将离婚双方共同拥有的按揭房过户给原夫妻其中一方; (2)将离婚双方中的一方拥有的按揭房过户给另一方。
-
法律上是先办理离婚手续还是先办理房产过户四川在线咨询 2023-11-29先办理离婚手续。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房屋必须是在无法律纠纷、无规划拆迁、无按揭的情况下才能办理过户。若暂时还不清贷款,离婚一方可以自己的名义向另一家银行申请办理转按揭,将抵押在银行的房产证解押出来后去办过户。
-
办理离婚手续一般是先离婚还是先过户房屋北京在线咨询 2023-08-16先办理离婚手续。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房屋必须是在无法律纠纷、无规划拆迁、无按揭的情况下才能办理过户。若暂时还不清贷款,离婚一方可以自己的名义向另一家银行申请办理转按揭,将抵押在银行的房产证解押出来后去办过户。
-
离婚后买房先过户还是先办理贷款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1-271、先离婚,对夫妻财产进行明确的分割之后,再进行房屋等不动产的过户。有贷款可以过户,当事人是否有贷款与不动产过户没有关联。 2、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条 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
离职手续和离职证明是先办理还是先办理陕西在线咨询 2022-02-08一般单位是先申请,然后在期限内办理,当事人应该到本单位咨询。离职手续,当事人可以提前向单位申请离职,也可以与单位协商,如果单位有违法的,可以直接离职。单位故意刁难不让离职,可以去劳动行政部门申诉。之后,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如果单位不予当事人依法离职的,当事人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