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劳动合同文本中,应具体明确劳动合同期满的时间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条件最好不要并列,而是其中之一即可,以便劳动合同终止的确认和操作。
2、在劳动合同文本中,应明确“劳动合同期满或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本劳动合同即行终止。”并规定对单位拟继续使用的员工,应在本劳动合同到期之日前×工作日或本劳动合同到期之前的年初第一个工作日或上一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征询其意见。未征询其意见的员工或征询其意见后不愿意续签劳动合同(协商不一致)的员工,应在劳动合同终止时间的次日到单位人事部门办理终止劳动合同和离开单位手续。
3、单位应制定“员工守则”,强化制度管理,将单位的重要规章制度包括上述劳动合同管理办法汇编其中,人手一册,让员工知道单位劳动合同管理规定,并将之作为劳动合同附件,使其与劳动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出现劳动争议时,该“守则”可作为依据之一。
一、劳动关系解除终止的区别是什么?
劳动合同的终止是指劳动合同在具备特定条件时不再具有法律约束力,自劳动合同终止时起,劳动合同就失去效力。根据《劳动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发生下面两个情况之一时劳动合同即行终止:
其一,劳动合同约定的期限届满;
其二,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这种约定终止条件既可以是原则性的,比如不可抗力或意外事件的发生,也可以是具体列举式的,比如劳动者死亡或用人单位解散等有一方丧失主体资格的情况发生。
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完之前,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由于某种情况的出现而提前结束劳动关系的行为,比如劳动者或用人单位单方提出解除合同。劳动合同的解除分为法定解除和协商解除两种。
一般来讲,劳动合同终止的,用人单位无需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而劳动合同解除的,根据解除合同的原因不同,用人单位可能要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
-
依法续签劳动合同避免漏洞惹纠纷
138人看过
-
劳动合同法的一个漏洞
306人看过
-
进一步暴露《劳动合同法》的漏洞,在试用期内终止劳动合同和劳动争议
145人看过
-
合同违约如何避免终止
271人看过
-
防止买卖合同欺诈漏洞的方法有哪些
121人看过
-
如何避免死刑实施中的漏洞
377人看过
劳动合同终止是指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依法被消灭,亦即劳动合同所确立的劳动关系由于一定法律事实的出现而终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原有的权利和义务不复存在。 用人单位违反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 更多>
-
避免劳动漏洞采取的措施有哪些新疆在线咨询 2022-10-29【合同终止的效力】避免劳动合同终止漏洞可采取的办法合同效力是法律赋予依法成立的合同所产生的约束力。合同的终止,又称合同的消灭,是指合同关系在客观上不复存在,合同权利和合同义务归于消灭。劳动合同终止漏洞的避免可以采取以下办法:一、在劳动合同文本中,应具体明确劳动合同期满的时间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条件最好不要并列,而是其中之一即可,以便劳动合同终止的确认和操作。二、在劳动合同文本中,应明
-
装修合同中如何正确避免漏洞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7-09首先,合同中必须写明装修的具体要求和完工日期以及违约了该如何处理等事项。有的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没有注意这两点,产生纠纷时,拿一份模棱两可的合同与装修公司交涉,导致有苦难言。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关于违约了该怎么办,业主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明确注明哪些情况属于违约以及一旦违约双方该如何解决。 其次,合同中必须注明所使用装饰材料的具体品牌型号和规格,应当特别强调不得以次充好,若装修公司不遵守此条款,业主有诉讼
-
不可避免的劳动合同终止状态有哪些江苏在线咨询 2022-02-21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一)劳动合同期满的;(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
-
如何提前终止劳动合同以避免纠纷甘肃在线咨询 2025-01-031、员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责任归属:在公司想要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时,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企业应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员工不应主动提出离职,而应在双方解除协议中回避这个问题,以免丧失主张经济补偿金的权利。 2、违约金的合法性:如果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了违约金,员工在提出离职时,单位可能会要求员工支付此违约金。员工需要注意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是否合法。根据上海市地方法规,劳动合同中关于劳动者的违约行
-
漏洞免单群合法吗海南在线咨询 2022-07-191、漏洞免单群是违法的。这种行为可能构成诈骗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免单群就是利用漏洞骗取商家交付了财物。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