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18
用人单位没有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首先员工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可以不用承担任何的违约责任或者是赔偿责任;其次不签订劳动合同,不利于公司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最后不签劳动合同造成员工损失的,单位要承担赔偿责任,还将面临劳动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罚。
法律没有对劳务合同规定试用期,只对劳动合同规定了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法律其他规定
解除劳动合同赔偿的标准根据劳动者的工作年限和解除合同前十二个月的工资计算经济补偿金;如果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按照经济补偿金标准的二倍支付经济赔偿金。
《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期限和工资的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和无固定期限的,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合同约定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应当以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签署劳动合同的年限不同,试用期可以有1-6个月不等的期限。所以试用期也应当以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不签订劳动合同的行为是属于违法行为。
劳动合同法试用期工资最低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劳动合同法》第二十条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第二十一条规定,在试用期
试用期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区别一般有以下5点:1、概念不同;2、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3、收入不同。试用期是正式员工工资的百分之80;4、可否随意辞退方面的不同。公司要发现试用期员工有问题才能辞退,公司不能随便辞退员工;5、劳动补偿金不同
试用期合同属于劳动合同的一部分,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的具体期限之内。因此,试用期合同包含在正式的劳动合同之中。如果单位与劳动者只约定了试用期,没有约定正式的劳动合同,这时候这份试用期合同就视做正式的劳动合同。我们需
入职后应在一个月内签劳动合同合法。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由此可见,试用期约定并不是法定义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可以不约定试用期。 所谓试用期,又叫适应期,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相互了解、选择而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不超过6个月的考察期。目的是让劳动者和用
劳动合同的试用期是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的,同个单位与同个劳动者只能规定一次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满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3年以上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用人单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