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法律常识 > 劳动纠纷法律常识

劳动争议诉讼时效是怎样规定的

更新时间:2022.03.25

专题首页 法律短视频 律师说法 专业问答
行动指南
劳动争议案件的时效是指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和劳动争议的诉讼时效。超过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时效提起劳动争议诉讼的胜诉权丧失。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时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的六十天,是指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劳动合同权利被侵犯之日算至以后的六十日(不含因不可抗力而中断的期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争议仲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仲裁裁决的生效日为当事人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第十五日的次日,也是劳动争议案件诉讼的胜诉权丧失之日。劳动争议诉讼案件的提起应当符合下列条件(缺一不可): 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的六十日内(不含不可抗力而中断的期间)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仲裁; 二、不服或者部分不服劳动仲裁裁决; 三、自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十五日内(即仲裁裁决生效日之前)。 劳动争议诉讼案件,必经劳动争议仲裁,否则,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时效与劳动争议案件的诉讼时效的关系是: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时效是指具备提起劳动争议仲裁的当事人,必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的六十日期限内提起仲裁,否则,依法律规定消灭其中申请仲裁的权利的时效规定。劳动争议案件的诉讼时效是指有能力提起劳动争议诉讼的当事人,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提起劳动争议诉讼,否则仲裁裁决生效,依法律规定丧失申请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合法利的时效规定。 由此,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是劳动争议诉讼案件的必须的前置程序,超过劳动争议案件仲裁的时效规定,提起劳动争议诉讼案件,必丧失胜诉权。 六十日仲裁期限的开始计算日。根据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85条:“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是指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司法实践中,如果用人单位明示拒绝支付劳动报酬,或承诺另行支付劳动报酬的期限已届满,或劳动者追索劳动报酬被拒绝的,可以视为劳动争议已发生,推定劳动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劳动者应从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的那天起,在劳动法规定的60日期限内申请劳动仲裁,那种认为用人单位未发放已承诺支付的劳动报酬,劳动者就应在60日天内主张权利,否则就超过了申请劳动仲裁的期限,从而丧失胜诉权,这种观点是将“用人单位没有发放劳动报酬”等同于“发生劳动争议”,最典型的就是如果用人单位到约定发薪日未发工资的,劳动者就应当在次日起60日内主张权利,否则就不能得到法律保护,其实不然,用人单位虽然没有实际发放自己承诺支付的劳动报酬,但用人单位并没有明确支付劳动报酬的时间,也没有明确表示拒绝支付,劳动者也没有要求用人单位偿付,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的权利、义务实际上尚处于不完全确定的状态,劳动者并没有认为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并没有发生法律意义上的争议,因而,劳动者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期限也就没有开始计算,用人单位未于发薪日向劳动者发薪这种情况,并不意味着双方劳动争议已发生,只有在劳动者向用人单位追索劳动报酬时遭到用人单位明确拒绝才发生劳动争议,因此,如果用人单位未明示拒绝支付报酬,或承认欠付劳动报,但未明确偿付期日的,争议发生时间应从劳动者追索之日起算,确定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有二种情况: 一是用人单位明示拒绝支付劳动报酬或承诺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期间届满的,从该日起计算劳动争议已发生。 二是用人单位未明示拒绝支付劳动报酬,或承认欠付劳动报酬,但未明确偿付期日的,劳动争议发生之日从劳动者追索之日起算。只要出现以上二种情况之一,应视为劳动争议已发生,劳动者应该在60日内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否则丧失胜诉权。
律师普法
  • 民事诉讼时效的争议是怎么规定的
    民事诉讼时效的争议是怎么规定的

    民事纠纷的诉讼时效的规定是: 1、一般民事纠纷案件的诉讼时效为三年; 2、当事人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不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2021.01.01 108
  • 赡养义务关系争议的诉讼时效是怎样规定的
    赡养义务关系争议的诉讼时效是怎样规定的

    赡养义务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根据相关规定,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等权利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2021.03.09 101
  • 劳动争议诉讼时效有哪些具体规定情况
    劳动争议诉讼时效有哪些具体规定情况

    1、劳动纠纷诉讼时效又有普通时效和特殊时效之分,普通时效为3年。 2、特殊时效方面,诉讼时效为1年。因涉外争议提起诉讼或仲裁的期限为4年。我国法律所规定的最长诉讼时效为20年。 3、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2020.04.12 74
专业问答
  • 劳动争议诉讼时效过期怎么办劳动争议诉讼时效

    劳动争议过了诉讼时效后,当事人可以先与用人单位协商赔偿事宜,因为根据《劳动争议仲裁调整法》,劳动争议仲裁申请的时效期限为一年。超过诉讼时效的,当事人可以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但不再受法律诉讼时效保护。

    2021-11-03 15,340
  • 劳动争议劳动争议申诉诉讼时效申诉时效多久,劳动争议

    劳动工资纠纷的上诉期为一年。劳动关系存在的,劳动工资纠纷的仲裁期限不受一年仲裁期限的限制;但劳动关系终止的,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

    2021-12-24 15,340
  • 劳动争议诉讼是什么意思劳动争议诉讼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有什么规定

    劳动争议诉讼,指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程序,依法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审理的活动。此外,劳动争议的诉讼,还包括当事人一方不履行仲裁委

    2022-02-14 15,340
  • 劳动争议期间怎么规定诉讼时效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

    2022-05-28 15,340
法律短视频
  • 劳动争议仲裁管辖地规定 00:59
    劳动争议仲裁管辖地规定

    劳动争议仲裁管辖地规定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一条。劳动争议可以由合同履行地或者是单位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为管辖,这两个之间是没有先后顺序的,可以是由合同履行地,也可以是单位所在地管辖。如果双方分别向合同履行地和单位所在地

    1,301 2022.04.17
  • 劳动争议仲裁有效期 01:04
    劳动争议仲裁有效期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为一年。发生劳动争议,应当仲裁前置。也就是需要先向仲裁委员会的申请进行仲裁,之后如果对仲裁的结果不服,再向人民法院起诉。申请仲裁需要在诉讼时效内提出。劳动仲裁诉讼时效的计算是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开

    4,562 2022.04.17
  •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时间 00:55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时间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时间的规定如下: 1、对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是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仲裁时效是相对比较短的,劳动争议发生一年之内,这是一般时效。但是也有特殊时效:比如欠薪加班工资,时效不受限。在劳动关系存

    2,334 2022.05.11
劳动争议诉讼时效是怎样规定的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