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法律常识 > 劳动纠纷法律常识

司法解释中劳动争议诉讼时效的规定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2.02.27

专题首页 法律短视频 律师说法 专业问答
行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情形的,诉讼时效为1年。因涉外争议提起诉讼或仲裁的期限为4年。我国法律所规定的最长诉讼时效为20年。劳动纠纷诉讼时效又有普通时效和特殊时效之分,普通时效为两年。
律师普法
  • 哪些是新司法解释中的诉讼时效
    哪些是新司法解释中的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那天起开始计算。

    2021.02.10 94
  • 司法解释关于债务的诉讼时效有哪些规定?
    司法解释关于债务的诉讼时效有哪些规定?

    债务的诉讼时效的标准,是三年。从债权人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债务人之日起的三年内,债权人就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法院解决其债权债务纠纷。

    2021.02.20 110
  • 民法典规定合同争议有哪些诉讼时效
    民法典规定合同争议有哪些诉讼时效

    有。合同争议的诉讼时效是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

    2021.02.05 64
专业问答
  • 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的理解与适用是怎样的,劳动争议案件的诉讼时效

    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的理解与适用》的相关规定,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的理解与适用是这样的:“劳动者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加付赔偿金的,人

    2022-05-04 15,340
  • 劳动争议是否适用诉讼时效,法律有哪些规定

    劳动争议一般并不直接适用诉讼时效,而是先适用仲裁时效,仲裁时效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一般是一年。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在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的十五日内起诉。

    2023-06-14 15,340
  • 债权诉讼时效有哪些规定和司法解释?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们依法享有各项权利与义务。其中债权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项权利,当当事人不依法偿还债务时权利人有权申请债权诉讼。而债权诉讼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以及按照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来进行

    2023-10-18 15,340
  • 劳动争议名词解释,有哪些规定

    律师解答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和履行劳动合同而发生的纠纷,即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因劳动关系中的权利义务而发生的纠纷。根据争议涉及的权利义务的具体内容,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2023-12-10 15,340
法律短视频
  • 欠款诉讼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有哪些 01:14
    欠款诉讼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有哪些

    第一,当事人一方死亡,要等候继承人是否参与诉讼案件的。第二,当事人一方没有诉讼行为能力的,也没有委托辩护人的。第三,代表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中止,还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第四,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拒的原因不能参加诉讼的,应当中止诉讼

    1,031 2022.04.17
  • 劳动争议仲裁管辖地规定 00:59
    劳动争议仲裁管辖地规定

    劳动争议仲裁管辖地规定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一条。劳动争议可以由合同履行地或者是单位所在地的仲裁委员会为管辖,这两个之间是没有先后顺序的,可以是由合同履行地,也可以是单位所在地管辖。如果双方分别向合同履行地和单位所在地

    1,283 2022.04.17
  • 诉讼时效的中断 00:53
    诉讼时效的中断

    一般来说,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如果法律另有规定的,则依照其规定。此外,最长的权利保护期间为二十年。但是,如果发生了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就会重新计算诉讼时效期间。具体地来看,《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对诉讼时效

    4,737 2022.04.18
司法解释中劳动争议诉讼时效的规定有哪些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