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精选问答 > 劳动法基本原则

劳动法基本原则

2022-11-10 08:04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广东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2-11-10回复

劳动法基本原则是指劳动法所包括的,并在调整劳动关系以及密切相关的社会关系时所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是整个劳动法部门的原则。 (一)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是我国宪法总纲第六条规定。这一原则体现生产和分配的统一,具有丰富的内涵。 “各尽所能”是“按劳分配”的前提,调整生产过程中的社会关系。首先,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可以“尽其所能”。对于尚未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来说,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用人单位,从而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进行具体的结合;对已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来说,为本人、也为社会劳动,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其次,对用人单位来说,应该不断改进劳动组织,调整和改善劳动者的分工和协作形式,使劳动者的“所能”尽量地发挥。最后,对国家来说,社会主义国家应该鼓励和保障劳动者“尽其所能”。 “按劳分配”是调整分配过程中社会关系的原则,它要求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量(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经济体制的改革尤其是工资制度的改革,将使国家从直接控制转向间接控制。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集中化决策向分散发展。由于经营情况、设备条件、自然环境等不同,造成企业间经济效益不同,不可能实行按劳分配。企业间只能按价值规律的要求,通过市场联系起来。按分配只能在企业范围内实行。按劳分配的实现要受价值规律的制约,按劳分配的量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价值规律通过商品价值与价格的波动,决定着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如果市场上供求平衡,商品价格与价值相符,按劳分配就能正常地实现;如果供求不平衡,价格高于或低于价值,按劳分配就可能超额实现或者不能充分得到实现。可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分配依据的劳动量,不能是个别劳动量,而应该是以企业实现的社会必要劳动量为依据,而且按劳分配是从整个社会的长期趋势来说的。 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是由劳动关系所具有财产关系属性和平等关系的特征所决定的。我国的劳动关系作为一种财产关系是一种等量劳动相交换,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相交换的关系。劳动力是劳动者赖以谋生的手段,也是其交换消费资料的财产。然而劳动力是一种蕴含在劳动者体内的非对象化的因素,它是不能计量的,因此也无法直接按劳动力分配。只有“各尽所能”,让劳动者实际发挥,作为劳动表现出来,才成为可以计算的依据。“按劳分配”正是根据劳动力实际发挥的状况进行分配。这种以劳动力的实现程度作为分配尺度,比较好的体现了劳动关系在建立时所具有的那种平等的特征和财产的属性。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也可以说是劳动领域中的等量劳动相交换或等价有偿原则。 (二)保护劳动者原则 “保护劳动者原则”是我国宪法第二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中一系列规定体现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开宗明义,在第一条中就明确“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在我国,“保护劳动者原则”主要是通过提供劳动者的就业机会或基本生活需要,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健康和安全,防止过度劳动的伤害,在劳动者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时给予物质帮助来实现的。劳动立法既要维护用人单位的经营权,也要维护劳动力的所有权。而在维护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时,依据“保护劳动者原则”,有必要在立法时有所倾斜,把保护的重点放在劳动者这一方面。 “保护劳动者原则”是由劳动关系所具有人身关系的属性和隶属关系的特征所决定的。作为一种人身关系,劳动者是劳动力的物质载体,两者不可须臾分开。然而两者又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劳动力的过度使用会损害劳动者的健康;劳动力在不安全状况下使用又可能危及劳动者的生命。当着劳动力由劳动者本人来支配时,矛盾并不突出,而当着劳动力的所有和劳动力的支配在一定条件下分离之后,由于用人单位掌握了劳动力的支配权,形成了带有从属性质的纵向关系,可能会导致权利、义务的失当,出现损害劳动者权益的情况,从而危及劳动者的健康和生命。可见,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地位并不完全相等,劳动者处在一个相对较弱的地位,因此劳动法应将保护的重心放在劳动者这一方面。“保护劳动者原则”也可以说是劳动领域中的保护弱者原则。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丰培铭律师

天津东方律师事务所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内容: 1、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原则; 2、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 3、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4、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结合宪法保护劳动者权益,劳动者劳动自由和政府适当干预相结合的原则,劳动法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保护公平竞争。

张神兵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劳动法基本原则内容如下:1.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是我国宪法总纲第六条规定。这一原则体现生产和分配的统一,具有丰富的内涵。2.保护劳动者原则。“保护劳动者原则”是由劳动关系所具有人身关系的属性和隶属关系的特征所决定的。

律师普法更多>>
  •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为,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020.12.28 187
  •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原则内容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原则内容

    《劳动法》基本原则内容如下: 1.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是我国宪法总纲第六条规定。这一原则体现生产和分配的统一,具有丰富的内涵。 2.保护劳动者原则。“保护劳动者原则”是由劳动关系所具有人身关系的属性和隶属关

    2020.07.19 212
  •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

    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宗旨、基本原则如下: 1、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原则; 2、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 3、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

    2020.10.31 319
专业问答更多>>
  •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劳动立法、守法和执法所遵循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它是我国长期劳动立法、守法和执法的经验总结,反映了我国劳动法的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对劳动立法、守法和执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劳

    2022-03-14 15,340
  • 原则劳动仲裁的基本原则

    劳动仲裁的基本原则: 第一、实行当事人自愿原则。 以诉讼或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当事人可以以协议方式自主决定;仲裁机构和仲裁地点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当事人对审理案件的仲裁员有权自愿选择;当事人有权选择仲裁

    2022-04-25 15,340
  • 劳动法有什么基本原则

    劳动法有哪些基本原则: 1、基本原则。 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2、劳动是公民的权利。 3、劳动是公民的义务。 4、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

    2022-05-16 15,340
  • 劳动法有哪些基本原则

    劳动法有哪些基本原则: 1、基本原则。 劳动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原则;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2、劳动是公民的权利。 3、劳动是公民的义务。 4、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

    2022-06-14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继承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01:23
    继承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继承法的原则 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继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了:1、保护公民个人的合法私有财产原则;2、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3、继承权男女平等的原则;4、保护弱者、养老育幼的原则;5、继承人之间互谅互让、协商处理的原则;6、尽量发挥遗产效用

    6,665 2022.04.15
  • 合同履行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01:06
    合同履行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合同履行基本原则包括全面履行原则、诚信履行原则和保护生态环境原则。根据我国民法典合同编的相关规定,合同当事人在履行合同时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面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同时要遵循诚信原则,尽到相应的通知、协助和保密等义务。并且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还要

    451 2022.06.15
  • 等价有偿是我国什么的基本原则 02:03
    等价有偿是我国什么的基本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已失效)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但是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条文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对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原则采用分别条文规定,删除了“等价有偿”。但是,等价有偿

    2,228 2022.04.17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