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意外死亡社保如何支付?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员工意外身亡社保工伤保险赔偿标准:1、公司有帮该员工购买工伤保险,则企业基本不用赔偿,由社会保险基金负责。 2、具体赔偿项目和金额如下,《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如果不是因公死亡,只有社保发放丧葬补助金; 2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可以视同工伤,用人单位不承担费用,工伤保险基金承担: (1)丧葬补助金:6个月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2)供养亲属抚恤金:指职工生前抚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亲属,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按本人工资为基数每月支付。 (3)一次性工亡补助金:48个月至60个月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具体标准由省级政府制定。
社保不对意外死亡进行赔偿,只有工伤保险赔偿。社保只能对疾病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在社保规定的报销范围内按一定比例给予报销。一个人如果因突发性疾病或严重意外事故直接导致身故,其间并没有发生医疗费用,是得不到社保补偿的。
-
员工意外死亡如何处理
员工意外死亡的处理办法是如果被认定为工伤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给其近亲属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如果不属于工伤但员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的,则由其遗属去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并且可由其继承人继承其个人社保账户中的余额。
2020.08.15 273 -
员工意外死亡如何赔偿
员工意外死亡,如果被认定为工伤,且单位没有为其缴纳工伤保险的,用工单位要按规定来赔偿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如果不被认定为工伤,且单位有责任的,则要依法赔偿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等费用。
2020.05.08 408 -
购买社保人员死亡如何赔付
属于工亡的,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等;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各省制定的标准不一样。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发文,各市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按照文件执行。
2020.02.01 309
-
意外身亡社保如何赔付
意外死亡的,养老保险将支付丧葬补助金和养老金。一般社会保障没有死亡赔偿。社会保障只能在社会保障规定的报销范围内按一定比例报销疾病产生的医疗费用。如果一个人因突发疾病或严重事故直接死亡,没有发生医疗费用
2021-11-02 15,340 -
社保意外死亡如何赔偿?
无论意外身故还是疾病身故。一个人如果因突发性疾病或严重意外事故直接导致身故,疾病引起的医疗费用属于社保的报销范畴。只能对疾病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在社保规定的报销范围内按一定比例给予报销,因此不属于社保赔付
2022-09-04 15,340 -
社保意外死亡该如何赔偿
无论意外身故还是疾病身故。一个人如果因突发性疾病或严重意外事故直接导致身故,疾病引起的医疗费用属于社保的报销范畴。只能对疾病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在社保规定的报销范围内按一定比例给予报销,因此不属于社保赔付
2022-08-27 15,340 -
意外死亡如何赔付
要依据户口性质、死者年来等因素确定。具体可来电咨询
2022-10-31 15,340
-
00:59
工伤意外死亡怎么赔偿工伤意外死亡需要赔偿丧葬津贴、家属抚恤金和一次性死亡津贴。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供养亲属抚恤金配偶每月得40%,其
2,346 2022.05.11 -
00:53
员工工伤社保怎么赔付员工工伤社保赔付的规定如下:发生工伤,要先看单位有没有为员工参保工伤保险。 单位如果是不参保的话,单位是有过错的,单位不参保的话,那直接就是所有的费用是由单位自己来承担。 如果参保的话,大部分的钱就是国家工伤保险基金付了,单位付小部分。具体
2,417 2022.04.17 -
00:58
北京社保人员死亡补助标准北京社保人员死亡补助标准如下:从2011年8月1日起,北京市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退职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发放标准调整为,因公牺牲人员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加上本人生前40个月的基本工资,或者基本离退休费、基本退职
5,110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