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是否具备劳动合同规定的主体资格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实习生到底能不能够签劳动合同,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吗?基本分两种情况:一是实习人员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单位通过实践进行一定的专业训练,如《律师执业证管理办法》中规定,申请领取律师执业证的人员,应在一个律师事务所连续实习一年。在这种实习中,实习人员必须与单位建立有劳动关系,目的在于从工作中增强从事这些专业工作的熟练度,以便将来能够较 为独立地从事这样的职业。另一种是实习人员出于教学需要在单位进行社会实践的行为,如大学生的毕业实习。这种实习的明显特点是用人单位与实习人员不建立劳动关系,或者因为实习人员与其他机构有关系的缘故无法建立劳动关系。还是以大学生的毕业实习为例,实习的大学生与学校有着高等教育的关系,大学生的档案等个人履历文件也放在学校,单位根本无法与实习大学生建立劳动关系。而且这种实习的目的也没有第一种情况的专业性,大学生可以从事与未来工作不相同的实习内容。所以这种实习本身的目的在于接触社会,实践自己在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而不是专业训练,其根本目的在于教学。同时,实习生在校期间一般每学期都会有一次实习,其并不能确定毕业后是否一定在被实习单位工作,如果每次实习时都和被实习单位签订劳动合同,那就可能会出现签订多份劳动合同、多次缴纳社会保险以及如何解除每次所签劳动合同、经济补偿、社会保险的衔接等一系列实践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根据《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 意见》第12条规定,在校生勤工助学的,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实习生能否签订劳动合同
如果招的是个实习生(只能是没有毕业的学生)是不用签劳动合同的。 实习和试用是有本质区别的,直接涉及到应届毕业生合法权益的保护。实习是指学生通过学校安排介绍、本人自找或由其他途径进入实习单位工作,实习单位提供一定的工作环境或指派专人传授技能进
2022.06.17 679 -
劳动合同主张时效规定具体是
因为劳动合同引起的纠纷属于劳动争议,劳动者应当申请仲裁,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无法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
2020.11.21 112 -
实习生是否必须要签劳动合同
实习生签订实习协议就可以的,不用签订劳动合同的。还没拿到毕业证的仍然属于在校生,不具备劳动法中签订劳动合同的主体资格,因此还没拿到毕业证的应届生签订的是就业协议书。
2020.11.15 840
-
实习生到底能不能够签劳动合同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吗
实习生到底能不能够签劳动合同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吗?基本分两种情况:一是实习人员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单位通过实践进行一定的专业训练如《律师执业证管理办法》中规定申请领取律师执业
2022-02-06 15,340 -
劳动合同法实习生工资规定
1.不管是否实习生或者是否签订合同的,劳动者已经付出劳动的就是劳动者。那么就应该与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参照《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八条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
2022-02-04 15,340 -
国家实习法实习生专项实习资格规定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第五条组织安排学生实习,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学生实习提供必要的实习条件和安全健康的实习劳动环境。不得安排一年级学生到企业等单位顶岗实习;不得安排学生从事高空、井下
2022-05-03 15,340 -
分公司是否具备签订合同主体资格
1、分公司在一定条件下具备签订合同主体资格。 2、分公司虽然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但是依照法律的规定进行登记,取得了营业执照,具备了经营经格,可以以自己的名义签订经济合同,但一般要在公司的授权范围内进
2022-05-23 15,340
-
01:20
合同生效的具体要件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以知道,不同类型的合同,生效的具体条件不一样,主要包括下面几种: 第一,如果属于普通合同,合同依照法律规定订立的,在合同成立时就正式生效; 第二,如果属于附条件合同,只有当当事人约定的条件达成时,合同才会生效;
1,852 2022.04.17 -
01:04
实习期驾驶证扣分新规定是怎么规定的实习期驾驶证扣分新规定为,机动车驾驶人在实习期内发生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被记满12分的,注销其实习的准驾车型驾驶资格。被注销的驾驶资格不属于最高准驾车型的,还应当按照规定,注销其最高准驾车型驾驶资格。持有大型客车、牵引车、城市公交车、中型客
1,318 2022.05.21 -
01:14
合同主体变更合同是否有效合同主体变更之后,合同仍然有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合同的主体变更,必须要经过合法有效的方式,才会产生相应的法律效力。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变更合同主体。另外,还可以通过债权转让和债务承担的方式变更合同主体。债权转让,主
1,887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