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恶意欠薪怎么收集证据
恶意欠薪怎么收集证据

恶意欠薪怎么收集证据

2022-04-12 973
普法内容
如果要证明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事实,应收集以下材料:一是劳动合同或其他证明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加盖公司公章的聘用书、该岗位的准入证、考勤记录等。二是有证据证明应当支付的工资数额,如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数额或者工资调整额。三是目前应发不发工资的证明。根据《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证据包括:1、当事人的陈述;2、书证;3、物证;4、视听资料;5、电子数据;6、证人证言;7、鉴定意见;8、勘验笔录。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证据包括:1、当事人的陈述;2、书证;3、物证;4、视听资料;5、电子数据;6、证人证言;7、鉴定意见;8、勘验笔录。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该怎么收集恶意欠薪的证据
    该怎么收集恶意欠薪的证据

    用人单位恶意欠薪,使劳动者一方面要收集相关的证据,证明用人单位存在欠薪的事实。 想要证明用人单位存在欠薪事实,需要收集的材料有以下: 第一,劳动合同或者其他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证据,如加盖公司公章的入职表,工作岗位的门禁卡、考勤记录等。 第二

    2020-11-16 79
  • 恶意欠薪罪法律依据有哪些
    恶意欠薪罪法律依据有哪些

    恶意欠薪罪实际上就是刑法中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指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

    2020-06-05 92
  • 恶意欠薪罪怎么认定呢
    恶意欠薪罪怎么认定呢

    一、犯罪主体:一般主体,,即企业和自然人。 二、主观要件: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三、犯罪客观方面:在犯罪客观要件方面,应既有危害行为又有危害结果,且两者间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四、犯罪客体:是双重客体,既侵犯劳动者的财产权,又妨碍

    2020-05-31 99
专业问答更多>>
  • 老板欠薪证据收集

    首先,如果你知道了老板开始欠薪,侵害了你的权利。那么你就可以开始有意识地收集证据了。证据可以从”你与公司有劳动关系“和”欠薪事实“这2方面来收集。如:1:加盖公司公章的劳动合同或欠条。2:含有包工头或

    2022-04-02 15,340
  • 被恶意欠薪可以不出示证据吗

    不可,必须出示证据。工资按月发放,隔月发放违法,本月工资下月发合法。拖欠工资,不发工资、克扣工资劳动者可以打12333电话投诉,该电话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电话。也可以到劳动局监察大队投诉。由于公司

    2022-03-22 15,340
  • 老板开始欠薪要收集什么证据

    首先,如果你知道了老板开始欠薪,侵害了你的权利。那么你就可以开始有意识地收集证据了。证据可以从”你与公司有劳动关系“和”欠薪事实“这2方面来收集。如:1:加盖公司公章的劳动合同或欠条。2:含有包工头或

    2022-04-11 15,340
  • 恶意欠薪老板要没收怎么办?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 (一)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的劳动报

    2022-11-21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怎么收集工程欠款诉讼证据 01:28
    怎么收集工程欠款诉讼证据

    工程欠款诉讼证据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收集: 第一、合同文本,包括相关的补充协议和所有的意向书、来往邮件、招投标文件。这类合同文本是为了证明,当事人之间存在着合法有效的工程承建关系,被告应向原告根据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 第二、双方来往的转账凭证

    415 15,340
  • 婚外情离婚证据怎么收集 01:20
    婚外情离婚证据怎么收集

    如果婚外情构成了重婚行为或者与他人同居的,在起诉离婚时,人民法院应准予离婚。搜集对方重婚或与他人同居的证据可通过以下途径:1、如果对方已与他人生育子女,搜集其婚外子女的出生证明、亲子鉴定报告等证据。2、对方与他人同居的,搜集其邻居、物业的证

    646 15,340
  • 公司恶意调岗降薪怎么办 01:12
    公司恶意调岗降薪怎么办

    公司恶意调岗降薪的解决办法有以下三种,分别是: 1、公司恶意调岗降薪,劳动者可以先与公司协商解决; 2、如果协商不成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行政部门去举报、投诉,要求用人单位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岗位、原工资; 3、依法通过申请仲裁,要求用

    9,264 15,340
孟金龙律师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 专职律师

擅长:婚姻家庭、继承、公司法
咨询律师
158-1008-6858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