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律师普法 > 年终奖的计税公式
年终奖的计税公式

年终奖的计税公式

2020-11-22 84
普法内容
计算年终奖个税的公式: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一般应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一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一百八十三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非居民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纳税年度,自公历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注:律师普法为法师兄(原110咨询网)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形式的复制、转载都视为侵权行为。

律师普法更多>>
  • 年终奖扣税,年终奖怎么算
    年终奖扣税,年终奖怎么算

    对纳税人一个年度期间发放的年终奖,可以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用年终奖的全额除以12个月的数额,按照综合所得月度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计算纳税。自2022年1月1日起,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应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

    2022-09-29 239
  • 年终奖纳税方式有哪些
    年终奖纳税方式有哪些

    年终奖纳税方式如下: 1、发放年终奖的当月工资高于5000元时,年终奖扣税方式为年终奖*税率-速算扣除数,税率是按年终奖/12作为“应纳税所得额”对应的税率; 2、当月工资低于5000元时,年终奖个人所得税=(年终奖-(5000-月工资))

    2022-06-11 718
  • 新税法年终奖如何计算
    新税法年终奖如何计算

    个人取得年终奖金应单独按照一个月的工资所得计算缴纳个税,具体有三种计税方法: 方法一:取得年终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高于(或等于)费用扣除额(5000元)的,将年终奖金除以12个月,按照得出的数额找出所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然后用奖金全额×税

    2020-10-30 144
专业问答更多>>
  • 年终奖的计税公式

    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方式:1、发放年终奖的当月工资高于5000元时,年终奖扣税方式为:年终奖*税率-速算扣除数,税率是按年终奖/12作为“应纳税所得额”对应的税率。2、当月工资低于5000元时,年终奖

    2021-10-25 15,340
  • 年终奖个税计算公式

    正确计算方法: (一)如果,发放奖金当月的工资超过3500,那么先将员工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税法规定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然后按公式: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即年终

    2022-02-10 15,340
  • 年终奖个税计算公式?

    一、年终奖可否不和当月工资一起计算个税 1、年终奖金应纳税额年度奖金的个人所得税适用的税率:年终奖金总额/12后再对应适用税率年终奖应纳税额=年终奖金总额×年终奖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工资个税的计

    2022-04-28 15,340
  • 年终奖金扣税计算公式

    发放年终奖的当月工资高于3500元时,年终奖扣税方式为:年终奖*税率-速算扣除数,税率是按年终奖/12作为“应纳税所得额”对应的税率。 当月工资低于3500元时,年终奖个人所得税=(年终奖-(3500

    2022-08-03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年终奖金要交个人所得税吗 01:07
    年终奖金要交个人所得税吗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并按以下计税办法,由扣缴义务人发放时代扣代缴:先将

    6,423 15,340
  • 年终奖要干满一年才有吗 00:51
    年终奖要干满一年才有吗

    年终奖不想要干满一年才有。年终奖是福利中的一种,不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年终奖要由合同和单位的规章制度决定,即使有年终奖,也是按照入职月份占比来进行发放的。每个公司的规定不一样。年终奖是否发放,并未写入劳动法中,意思就是,并非企业必须给

    7,524 15,340
  • 合同的终止方式有哪几种 00:57
    合同的终止方式有哪几种

    合同的终止方式具体包括了如下七种方式: 1、合同的解除; 2、合同履行完毕; 3、合同的债权已经被抵销; 4、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将标的物提存; 5、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免除了对方的债务; 6、合同的权利义务同归于其中一方; 7、法律规定或者合同当

    729 15,340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 合伙人

擅长:刑事辩护、民事诉讼
咨询律师
134-1035-7909
主讲嘉宾
为您推荐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