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购买最适合自己的健康险?保险规划中说明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健康险,主要是以人的身体为保险标的,当保险人出现疾病或意外事故导致身体伤害而产生额外费用或损失时,能获得一定的赔偿。人生每个阶段面临着不同的风险,所以每个阶段的保险规划也都有所不同。如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购买最适合自己的健康险呢?1、新入职场——薪资水平低,可选择疾病险对于那些职场初入者来讲,工作的不稳定性,以及薪资水平相对较低等一系列条件决定了他们自身抵御经济风险能力较弱。这个阶段的保障需求偏重个人基本保障及家庭经济责任,即避免在投保人发生不幸的时候,其父母因风险发生耗尽毕生积蓄。在被保险人一旦发生风险时,相关保险可以舒解经济压力,因此他们迫切需要借助保险来分散风险。这阶段应优先考虑意外险、健康险等费用低廉的保险种类。此外,由于保险有越年轻费率相对较低的特点,因此如资金许可,可适时增加重大疾病保障。2、新建家庭——家庭负担大,以妇幼保险为主在这样一个高房价和高物价时代,新组建的家庭要面临同时赡养4位老人,抚养1个孩子的状况,可谓“压力山大”。中青年夫妻双方作为家庭的“顶梁柱”,这个阶段应先为自己构建周全的保障,以确保家庭责任的延续。可以首先考虑高保障的产品,通常来说,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和定期寿险等保障相对较高,可先做考虑和安排。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孩子的意外和健康保障等。3、中年人群——养老、健康保障为主中年人处于事业高峰期,除必要的健康保险外,家庭养老规划应该增加风险防范类型的保险。4、老年人群——受年龄限制,买保险要趁早据调查,老人除日常消费外,一般医疗保健占每月支出的40%左右。因此,购买一份健康保险非常重要。对于绝大部分老年人来说,购买住院医疗保险或者综合医疗保险比较合适。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如何划分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我国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三个阶段: 1、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即为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 2、己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
2020.08.26 214 -
健康保险合同纠纷要如何处理
健康保险合同纠纷要的处理方法是:双方可以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就合同纠纷进行协商达成和解,若协商和解不成,在双方达成仲裁协议后可向仲裁机关提起仲裁,如果没有达成仲裁协议或仲裁协议无效,当事人也可向法院提出诉讼。
2021.02.12 154 -
-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
近期随着突发事件的增加、重大疾病患病年龄年轻化,人们的保险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很多读者来信询问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也有很多读者表示自己咨询了很多保险公司的若干产品,结果比来比去比晕了也不知该买哪
2022-02-15 15,340 -
健康保险合同中为什么不适用等待期或观察期
许多保险合同不适用成立即生效的原因是因为需要通过观察期,避免被保险人带病投保。 健康保险的保单中常规定一个等待期或观察期,等待期或观察期多为180天,被保险人在等待期或观察期内因疾病支出医疗费用或收入
2022-03-12 15,340 -
健康保险合同纠纷如何处理
第六十二条 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2022-08-06 15,340 -
如何自己购买社会保险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二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
2022-06-13 15,340
-
00:51
如何自己购买社保自己购买社保,一般有以下的三种方法,具体如下: 1、在职上班人员全权由公司代为办理,配合提供资料即可; 2、可以到专门的挂靠单位购买; 3、可以到当地参保中心办理,只买养老和医疗保险。 用人单位需要从用工那天起的三十天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
6,888 2022.05.11 -
01:26
买卖合同中的标的物风险负担规则买卖合同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标的物。标的物的灭失,意味着有一方不能实现合同目的,而标的物灭失的风险由谁负担,就意味着由谁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对此,我国合同法在买卖合同一章中,明确规定了标的物风险负担的规则。首先,标的物的风险负担应当遵循当事
1,388 2022.04.17 -
01:50
什么是保险人的保险合同解除权保险人的保险合同解除权是指,在符合法律规定条件下、符合合同规定,保险人享有的单方解除合同的权利。在保险合同中,除非法律特别规定,保险人不得随意解除合同。 根据法律规定,特殊的情形有: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足以
1,855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