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离职提前多久提出离职

离职提前多久提出离职

2022-08-06 19:56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安徽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2-08-06回复

专业分析:

提出离职申请期间,是否加班自行决定。 根据《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加班应当与劳动者协商,征得劳动者同意,无论是平时,还是提出离职期间,劳动者有权决定是否加班。劳动者不加班的,知会主管即可。 根据《劳动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安排加班,劳动者不得拒绝: 一、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 二、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一般需要提前三十日通知用人单位,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章法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如果你处于实习期,只需要提前3天提出离职申请即可;如果你是该公司的正式员工,需要提前一个月提出离职申请;如果你的公司比较人性化或者有其他规定,按照公司规定提出离职申请即可。

律师普法更多>>
  • 正式工提前多久提出离职
    正式工提前多久提出离职

    辞职一般有三种情况: 1、依法立即解除劳动关系,如用人单位对职工有暴力或威胁行为强迫其劳动,不按合同约定支付工资等,职工可以随时向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要求。 2、根据职工自己的选择,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3、

    2020.08.01 435
  • 试用期提前多久提出离职
    试用期提前多久提出离职

    试用期辞职需要提前3天通知用人单位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020.02.16 341
  • 离职提前多少天提出
    离职提前多少天提出

    劳动者离职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情形之一,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2020.02.08 79
专业问答更多>>
  • 离职提前多久提出

    需要根据合同的约定离职通知时间确定,合同是否明确约定离职提前告知时间?

    2022-03-28 15,340
  • 需要提前多久提出离职

    1、劳动者可以提前三十日书面向单位提出离职,如果处在试用期,则提前三十日告知单位;或者单位具有克扣工资等行为的,劳动者可以立即与其提离职。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六条用人单

    2022-06-12 15,340
  • 离职员工提前多久提出?

    已转正的正式员工必须提前一个月提出,试用期员工提前三天提出离职。根据国家《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

    2022-04-02 15,340
  • 员工辞职提前多久可以提出离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天辞职是合法的,并不需要用

    2022-03-30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高铁改签提前多久改 00:59
    高铁改签提前多久改

    在高铁发车前都能改签,甚至在高铁发车后2个小时内也能改签,但超过两个小时后则不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旅客运输规程》的相关规定,当旅客不能按票面指定的日期车次乘车时,在列车有能力的前提下可以办理一次提前或改晚乘车签证手续。但值得注意的是

    4,896 2022.04.17
  • 产假可以提前多久休 01:08
    产假可以提前多久休

    产假可以提前十五天开始休假。依照我国《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的规定,女性职工休产假的具体时长,一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增减: 1、产假一般为98天,其中产前可休15天; 2、难产的,可以增加15天的产假; 3、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

    8,231 2022.04.17
  • 单方提出离婚赔偿多少 01:05
    单方提出离婚赔偿多少

    单方面提出离婚,法院并不一定会支持离婚赔偿。原告首先要确定自己是否具有提出离婚损害赔偿的资格。离婚损害赔偿只适用于以下情况: 1、对方存在法定的过错行为,比如说与他人同居,甚至是重婚。或者对方对家庭成员实施了虐待、遗弃,或者是家庭暴力的严重

    305 2022.04.17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