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津贴和产假工资怎么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生育津贴: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职业妇女因生育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给予的生活费用。 有的国家又叫生育现金补助。我国生育津贴的支付方式和支付标准分两种情况: 一是,在实行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支付标准按本企业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期限不少于98天; 二是,在没有开展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生育津贴由本企业或单位支付,标准为女职工生育之前的基本工资和物价补贴,期限一般为98天。 部分地区对晚婚、晚育的职业妇女实行适当延长生育津贴支付期限的鼓励政策。 我国生育津贴的支付方式和支付标准分两种情况: 一是,在实行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支付标准按本企业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期限不少于98天; 二是,在没有开展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生育津贴由本企业或单位支付,标准为女职工生育之前的基本工资和物价补贴,期限一般为98天。 部分地区对晚婚、晚育的职业妇女实行适当延长生育津贴支付期限的鼓励政策。还有的地区对参加生育保险的企业中男职工的配偶,给予一次性津贴补助。
产假工资和生育津贴是不一样的。如果单位没有为职工缴纳生育保险费的,由单位按照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来支付给职工产假工资;如果单位为职工参保的,则由生育保险基金按照单位上年度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来支付给职工生育津贴。
-
产假工资和生育津贴一样吗?
产假工资和生育津贴不一样。产假工资是职工休假期间,由用人单位正常发放工资;生育津贴是职工在工作期间所缴纳的生育保险符合享受津贴标准后,由社保机构提供生活费用。女职工休假期间生育津贴高于平均工资时,用人单位即可不支付产假工资;如低于,则要进行
2020.09.08 236 -
生育津贴和产假工资一样吗
我国的生育津贴原称产假工资,但为了与国际通用术语衔接,1994年改称生育津贴。实行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按本企业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计发生育津贴;而没有开展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仍按本人生育前的基本工资为基数计发“产假工资”形成了
2020.03.14 198 -
生育津贴工资怎么算
生育津贴工资按照女职工本人生育当月的缴费基数除以30再乘以产假天数来计算。生育津贴为女职工产假期间的工资,若生育津贴低于本人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由企业补足。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
2022.04.17 4,978
-
产假工资和生育津贴生育津贴
生育津贴: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职业妇女因生育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给予的生活费用。 有的国家又叫生育现金补助。我国生育津贴的支付方式和支付标准分两种情况: 一是,在实行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支付标准按
2022-07-04 15,340 -
生育津贴和产假工资怎么算
用人单位为女职工缴纳生育保险的,女职工的的产假期间的待遇为: (一)生育津贴; (二)生育医疗费用; (三)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 (四)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其他费用。 上述费用均由社保基金支付。 在该种
2022-02-02 15,340 -
生育津贴和陪产假工资怎么算
职工陪产假期间享受了工资,没有生育津贴。陪产假,又称陪护假、护理假,不是劳动法规规定的待遇,是由计划生育法规规定的女职工合法生育给予其夫的照顾其妻的权利。陪产假期间是原工资照发还是享受生育津贴,各地规
2022-03-07 15,340 -
生育津贴和产假工资怎么计算?
女职工按规定享受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按本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人平均缴费工资计发。每日的假期工资=本单位上年度职工月人平缴费工资30天比如一个孕妇参保人,上一年度的缴费工资是5000元,按照目前最普遍
2022-05-25 15,340
-
00:58
怎么领生育津贴领生育津贴,一般有以下的四个步骤,具体如下:1、产后3个月内把材料交女方单位人力资源部;2、填写《申领生育津贴人员信息登记表》并由单位盖章;3、个人执此表到爱人单位盖章并双方本人签字,返还女方单位;4、女方单位每月5日-25日报社保申报,资
12,180 2022.04.17 -
01:08
小产生育津贴怎么报销小产生育津贴的报销如下: 1、计划生育部门签发的计划生育证明; 2、医疗部门出具的婴儿死亡证明; 3、生育女职工、计划生育手术职工本人身份证; 4、携带准备好的材料,到购买社保所在地办理即可; 5、一次性生育补贴:流产400元,仅限女方生育
7,986 2022.04.17 -
01:00
生育津贴怎么发放给员工生育津贴发放给员工的方式如下:在实行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支付标准按本企业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期限不少于98天;在没有开展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生育津贴由本企业或单位支付,标准为女职工生育之前的基本工资和物价补贴,期限一般为
4,839 202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