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因工死亡社保怎么处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劳动者死亡后社保怎么处理,在职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后,其生前个人帐户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可以按规定继承。亡者生前用人单位与继承人在按规定领取(代领)个人帐户金时,应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示下列资料:被继承人的死亡证明、《职工养老保险手册》及《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遗属继承申请表》、继承人身份证件及复印件、继承人与被继承人的关系证明、继承人委托单位带领的委托书。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十七条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个人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参照当地对在职职工死亡的规定,向其遗属发给一次性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所需资金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个人死亡同时符合领取基本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工伤保险丧葬补助金和失业保险丧葬补助金条件的,其遗属只能选择领取其中的一项。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者因工死亡的可以申请工亡,要求支付丧葬费、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丧葬费标准为6个月的单位所在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是指该职工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
已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死亡,由当地社会保险机构按养老保险有关规定发放待遇;在职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负伤死亡,除有规定纳入社会保险支付的地方外,由企业按上述标准发给死亡抚恤待遇。
-
因工死亡劳动者可享受什么待遇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
2020.04.06 186 -
因工死亡死亡职工的社保待遇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
2020.01.29 201 -
劳动者因工死亡的赔偿标准是什么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可以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赔偿标准具体如下: 1、丧葬补助金:按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个月支付; 2、供养亲属抚恤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
2022.12.25 3,693
-
劳动者死亡后社保怎么处理
劳动者死亡后社保怎么处理,在职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后,其生前个人帐户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可以按规定继承。亡者生前用人单位与继承人在按规定领取(代领)个人帐户金时,应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示下列资料:被继承人的
2022-03-21 15,340 -
劳动者的死亡社保怎么处理
劳动者死亡后社保怎么处理,在职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后,其生前个人帐户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可以按规定继承。亡者生前用人单位与继承人在按规定领取(代领)个人帐户金时,应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示下列资料:被继承人的
2022-04-11 15,340 -
劳动者死亡后社保怎么处理?
劳动者死亡后社保怎么处理,在职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后,其生前个人帐户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可以按规定继承。亡者生前用人单位与继承人在按规定领取(代领)个人帐户金时,应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示下列资料:被继承人的
2022-04-11 15,340 -
劳动者死亡社保怎么办理
劳动者死亡后社保怎么处理,在职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后,其生前个人帐户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可以按规定继承。亡者生前用人单位与继承人在按规定领取(代领)个人帐户金时,应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示下列资料:被继承人的
2022-04-02 15,340
-
01:06
工地因工死亡应该怎么赔偿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可知,员工在工地因工死亡,其近亲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但是每项金额所参照的标准不同。具体来说,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而供养亲属抚恤金,需要按照职工本
1,052 2022.04.17 -
00:52
因公司原因导致社保断缴的怎么处理因公司原因导致社保断缴的,那么可以要求单位进行补缴。通常情况下,一般单位只能做2个月的补交,如果需要补缴更长时间,那么只可以通过一些代理机构来操作。有问题可以直接咨询当地社保局。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需要依法按时足额征收社会保险费,并且需要把缴
11,256 2022.04.17 -
01:15
因工死亡如何认定因工死亡的认定首先要求被认定为工伤,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可以被认定为工伤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第二种是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这
7,699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