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能够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我国《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事业单位的职工不在该规定的工伤保险范围之内,所以不能依据该规定向当地劳动保证部门认定工伤。虽然没有将事业单位的职工纳入工伤保险的范围之内,但也没有排除事业单位职工享受工伤保险的刚性规定。例如《工伤保险条例》第62条:“国家机关和依照或者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认识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由所在单位支付费用。实践当中,各地也相继建立了包括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工伤保险的地方性法规。如大连市、上海市。河北省目前还没有出台关于事业单位的工伤保险措施。《工伤保险条例》关于事业单位参加工伤保险的具体办法,正由国务院会同有关部门正在制定当中,目前这些法律规定还没有出台。但如果事业单位与其职工因为工伤保险待遇的问题发生争执,应该通过什么途径来解决争端单位与工伤职工因为工伤待遇的问题发生争执,可以通过仲裁的方式来解决争端,但是仲裁机构的选择与职工的身份有密切关系。如果工伤职工属于干部编制的话,就应该选择人事仲裁,当事人如果对人事仲裁机构做出的仲裁决定不服,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而如果工伤职工属于非干部编制的话,就应该选择劳动仲裁机构,当事人如果对仲裁机构做出的仲裁决定不服,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关于事业单位发生工伤,目前不做工伤认定,也没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只要单位认可就行。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用人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所需资金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
交工伤保险不影响失业金领取,二者是互相独立的。工伤职工存在丧失享受待遇条件、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和拒绝治疗情形时才停止领取失业金。失业金是指失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支付给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费用,是对失业人员在失业期间失去工资收入的一种临时补偿。
-
-
实习人员发生工伤事故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吗
属于在校学生的实习人员不算正式工作人员,与用人单位没有确立实质的劳动关系,实习人员发生工伤事故,劳动部门一般不受理; 只能依照人身损害赔偿的有关法律规定进行处理;如果是与用人单位签订了正式劳动合同的实习人员,可以按工伤处理。
2020.06.15 241 -
-
事业单位人员是否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你一样是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根据劳社部发[2005]36号《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民政部、财政部关于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工伤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
2022-03-15 15,340 -
事业单位工伤人员享受哪些待遇
目前国家机关和财政经常拨款支持的事业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因工作原因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待遇支付、参保缴费等按照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执行 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
2022-08-16 15,340 -
事业单位的员工,劳务关系享受工伤待遇吗
事业单位的员工,劳务关系享受工伤待遇吗这个问题,回答如下,属于工伤,《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工厂肯定有责任的,至于医药费,要看工厂是不是为你
2022-08-17 15,340 -
机关事业单位工伤人员应享有的待遇有哪些?
目前国家机关和财政经常拨款支持的事业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因工作原因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待遇支付、参保缴费等按照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执行机关事业单位工伤人员应
2022-07-02 15,340
-
01:04
十级伤残证能享受什么待遇工伤十级伤残享受的待遇,具体情况如下:1、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2、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
5,096 2022.05.11 -
00:58
男方交的生育险能享受什么待遇男方交的生育险能享受以下待遇: 1、津贴类生育津贴,男性职工的生育险通常会是10天的带薪休假,个别地区规定男性的带薪休假时间为15天,主要按地区和单位的规定。生育补助金的第二部分,叫做晚婚津贴。这晚婚津贴的金额稍微少一点,就是1个月的当地职
6,164 2022.05.11 -
01:17
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条件有两个: 1、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满15年; 2、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且办理退休手续。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养老金包括两个部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其中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由中央确定,地方政府可适当提
5,313 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