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主未按时支付工资时的解决途径(不涉及法律法规变动)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1、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25%的经济补偿金。 2、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50%以上100%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1)未依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未依照本法规定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2)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3)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4)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3、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第一种方法,也是最简单的方法,电话投诉到当地劳动执法监察大队, 他们会依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并责令其支付拖欠的工资。 第二种方法,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第三种方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到当地劳动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 通过劳动仲裁下达的裁决书。如果劳动仲裁不予受理或者仲裁不公,还可以在15天内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直接通过法院判决执行。
-
不及时支付员工工资有什么法律后果?
员工工资,用人单位都应该及时进行发放,不能拖欠,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企业拖欠员工工资的法律后果主要如下:用人单位拖欠员工工资需要承担的责任是清偿和支付赔偿金,是不会被判刑。因为用人单位拖欠工资是劳动争议,是属于民事范畴内的,只需要承
2024.06.03 58 -
劳动合同未约定工资支付时间,按什么时间支付
劳动合同未约定工资支付时间,其工资支付时间适用下列原则: 一、按照用人单位集体合同约定的支付时间支付。 二、集体合同未约定或者没有集体合同的,按其它职工或者单位统一规定的支付时间支付。
2024.07.01 30 -
终身禁驾解决途径及解决方法
终身禁驾没有解决途径,被处终身禁驾的当事人终身都不可以考取驾驶证驾驶机动车。法律规定,会终身禁驾的情况为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并且在造成事故后逃逸。
2020.11.19 59
-
雇员未按期支付薪资的解决途径
当我们遭受雇佣关系中的欠薪问题,我们应当采取的首要行动是与雇主进行真诚的沟通协商,清楚地表达我们对未按期如数发放薪酬的困扰,并详细询问雇主拖欠薪酬的具体原因以及拟定相应的解决办法。如果经过多次协商仍然
2024-11-06 15,340 -
雇主未按法律规定支付产假工资的解决方法
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八条,女职工在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应由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若未参加生育保险,则由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支付。此外,女职工生育或流产的医疗费用应按照生育
2024-11-21 15,340 -
工资拖欠问题:公司未按时支付员工工资的解决途径
许多假期打工的学生由于就业时间短暂且急于求成,缺乏社会经验及法律意识,因此容易成为心怀叵测的人所利用的对象。这些人通常会提前设局、布下诱饵,引诱学生进入陷阱。当学生受到侵害或欺骗时,他们往往会选择放弃
2024-11-07 15,340 -
雇主未按时支付工资且未签订合同,劳动者维权途径有哪些?
一、关于工资支付的要求 如果您选择在用人单位工作,您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要求支付工资: 1. 您可以到当地劳动监察投诉,这种方式相对简单,但缺点是各地执法力度可能不是很大。 2. 您可以到当地劳
2024-11-09 15,340
-
01:08
法律救济途径法律救济途径,具体如下: 1、行政复议。一般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
4,392 2022.04.17 -
01:39
工程造价纠纷解决途径有哪些工程造价是指,工程项目在建设时预计支出或实际支出的费用。依据民法的基础理论与《仲裁法》的有关规定,工程造价纠纷的解决途径有以下几种: 1、纠纷双方协商和解。和解是最基本的方式,也是最能体现双方真实意思的方式。通过协商,达成和解,形成的和解协
1,326 2021.04.25 -
01:27
卫生法律救济的途径有哪些卫生法律救济的途径有: 1、卫生行政复议; 2、卫生行政诉讼; 3、国家赔偿。 法律救济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自己的人身权、财产权因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行为而受到侵害,依照法律规定向有权受理的国家机关告诉并要求解决
7,432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