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专业问答 > 社会保险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社会保险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2022-07-23 04:12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内蒙古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2-07-23回复

专业分析:

一、强制性原则 1、一方面,受到利益的驱使,很难保证雇主自愿为其雇员加入社会保险并承担相应的保险费用; 2、另一方面,尽管参加社会保险的直接受益者是广大劳动者,但劳动者的个体差异很大,其具体情况纷繁复杂,使其自愿地加入社会保险体系并按期如实地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在实践推广中也是非常困难的。 3、在社会保险的参预与费用的缴纳等方面必须实行强制性原则,这样才可以有力地保证社会保险的推广和运作。 二、保险基金征用法定原则 1、保险基金的征收法定; 2、保险基金的用途法定。保费征收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保险费用征收的种类和费率的确定都必须依照法律的规定,任何社会保险机构和其他机构不得未经法律授权而擅自改变。 3、如果对保费征收的权限不加以严格限制,就可能出现保险费率和种类变动失控,加重投保人负担,促成社会不安因素。 4、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机构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用途对基金进行妥善的管理和运用。通过对保险基金征用进行严格的法律限制,可以更好地防止相关机构对权力的滥用,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保险制度的正常运作。 三、公平原则 1、公平原则是在社会保险基金的给付和具体纠纷的处理上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2、公平原则要求社会保险体系中每一个成员承受的负担与其自身的经济状况保持一致。 3、而相同社会经济区域条件下的投保人所获得的基本保障也应当是相同的,不论其最初缴纳的保险费用的多少。 4、在出现社会保险纠纷时,应以此项公平原则作为处理事务的指导精神。社会保险实际上是一种收入的再分配,使收入在不同年龄、健康状况、时期以及就业机会的人们之间发生转移,虽然它在缩小贫富差距上的作用不尽人意,但却可以改善整个社会的福利状况,符合实质公平的要求。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孟金龙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一、保障原则。保障原则就是劳动者退出劳动岗位后,养老保险能够保障其基本生活,免除年老的后顾之忧。这样,劳动者才能安心本职工作,有助于社会稳定。 二、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原则。因为养老保险是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因此公平原则主要是社会公平,一方面在代际抚养关系上要公平,另一方面,养老保险要与经济发展状况和工资报酬相关联等。效率原则指的是制度设计要符合成本最低的要求,包括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两个方面。即要实现用最小的经济成本实现公认的养老保险目标,同时保持社会的安定,避免制度设计不当,引起社会的混乱。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就是要求既要体现社会公平因素,又要体现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别。当然,在不同的养老保险体系下,采用的方式会有所不同。如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基本上是以公平为主的“大锅饭”,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来,在体现社会公平的同时,更强调促进效率的提高,实现公平与效率兼顾。 三、养老保险水平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就是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应制定得适当,既不能太低,无法发挥其保障功能;又不能过高,在客观上造成养懒汉的社会效应,浪费社会资源,乃至于超过经济的承受能力,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反过来,养老保险制度也不能正常运行。 四、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原则。这一原则是商业保险的普遍原则,现在被许多国家引入到养老保险制度中。就是被保险人必须履行规定的义务,才能够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比如要参加养老保险、缴纳养老保险费、达到规定的最低缴费年限等。 五、可持续原则。就是国家在设计养老保险制度时,必须要保证在经济上可延续。因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像欧洲各国、美国、日本等,随着人口老龄化,都面临着社会保障危机,这种危机主要是社会保障包括社会养老保险所需资金对财政的巨大压力,需要大幅度增加债务水平,这就向这些国家提出了财政政策、社会保障包括养老保险在内的可持续性问题。比如,美国政府把现在出生预期寿命为75岁的人所需承担的社会保障债务现值进行测算,需要把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现在的30%提高到250%,日本和欧洲的这个数字可能会更大。因此,制定养老保险制度需要立足长远,持续稳定,避免因制度设计不合理而引起的养老保险的波动或中断,降低养老保险运作中的风险,很好地解决劳动者的养老问题,保持社会稳定。

张丽丽律师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

缴纳社会医疗保险的基本原则如下: (一)为城镇全体劳动者提供基本医疗保障,以利于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基本医疗保障的水平和方式要与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国家、单位和职工三方合理负担医疗费用。 (三)公平与效率相结合,职工享受的基本医疗保障待遇要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适当挂钩,以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四)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要有利于减轻企事业单位的社会负担,有利于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五)建立对医患双方的制约机制,促进医疗机构深化改革,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遏制浪费。 (六)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实行属地原则,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机关和所属企业、事业单位要参加者所在地的社会医疗保险,执行当地统一的缴费标准和改革方案。

律师普法更多>>
  • 工伤保险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工伤保险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工伤保险基本原则包括无过失责任原则;损害补偿原则;严格区别工伤和非工伤的原则;预防、补偿和康复相结合的原则。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劳动者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后,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

    2020.03.24 438
  • 保险法的基本原则
    保险法的基本原则

    保险法的基本原则,是贯穿整个保险立法,集中体现保险法区别于其他法律的特征,对各项保险制度和保险规范起统帅和指导作用的立法方针。主要有:最大诚信原则。近因原则。保险补偿原则。

    2020.10.20 525
  • 担保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担保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民法典》中没有明确规定担保的基本原则,但是担保活动从本质上看是一种民事活动,因此进行担保活动时,必须以民法基本原则为依据。 因此,担保活动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的原则。

    2021.04.26 140
专业问答更多>>
  • 社会医疗保险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按照相关规定其基本原则包括为民众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医疗水平相适应、效率与公平相结合等六项基本原则。建立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 (一)为城镇全体劳动者提供基本医疗保障,以利于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保

    2022-05-27 15,340
  • 社会医疗保险有哪些基本原则

    按照相关规定其基本原则包括为民众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医疗水平相适应、效率与公平相结合等六项基本原则。建立职工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 (一)为城镇全体劳动者提供基本医疗保障,以利于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保

    2022-05-30 15,340
  • 宪法的基本基本原则有哪些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为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它法律的依据。人权是指人作为人享有和应当享有的基本权

    2021-10-14 15,340
  • 刑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法律主义(成文法主义)。罪刑法定主义要求的法律主义是指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必须是成文的法律;法官只能根据成文法定罪量刑。(2)禁止事后法(禁止追溯到过去)。禁止事后法是指只能适用行为时的法律,不

    2021-11-27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合同履行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01:06
    合同履行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合同履行基本原则包括全面履行原则、诚信履行原则和保护生态环境原则。根据我国民法典合同编的相关规定,合同当事人在履行合同时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面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同时要遵循诚信原则,尽到相应的通知、协助和保密等义务。并且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还要

    456 2022.06.15
  • 继承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01:23
    继承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继承法的原则 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继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了:1、保护公民个人的合法私有财产原则;2、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3、继承权男女平等的原则;4、保护弱者、养老育幼的原则;5、继承人之间互谅互让、协商处理的原则;6、尽量发挥遗产效用

    6,675 2022.04.15
  • 等价有偿是我国什么的基本原则 02:03
    等价有偿是我国什么的基本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已失效)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但是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条文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对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原则采用分别条文规定,删除了“等价有偿”。但是,等价有偿

    2,234 2022.04.17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