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前调解和开庭的区别有什么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8-12 16:54:23 162 人看过

1、庭前调解是指民事案件立案后,法院第一次开庭审理前,对民事纠纷案件当事人所进行的调解工作的总称;庭前调解能够减少法院审判压力。

2、开庭审理是法院审判程序的核心阶段。审判程序可分为开庭审理前的准备、法庭审判、生效裁判执行等基本阶段。

开庭审理的结果就是裁判,法院做出的裁判在满足生效的条件后即成为生效裁判,生效裁判进入执行程序予以执行。

需要在开庭前调解的案件范围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调解贯穿民事诉讼始终的指导原则,可以将调解程序以法院正式立案为分界点,区别为立案前调解或称诉前调解和诉讼中调解两大类,其中诉讼中调解又可分为庭前调解和庭中调解两种类型。庭前的先行调解范围如下:

于先行调解的适用范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审级范围,二是案件范围。

审级范围来说,先行调解的非讼性决定了它只能适用于一审程序,只能是法院正式立案前的一项独立的程序。这从“先行调解”的条文位于民诉法“第一审普通程序”一章可以明显的看出来。

就案件范围来说,虽然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只是规定为“适宜调解”的即可启动先行调解程序,并没有说明具体的“适宜”标准,但是并不妨碍我们从其他司法文件中寻找到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曾就于立案后法庭调查之前应当启动调解的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范围做了大致圈定。借鉴这一规定,笔者认为先行调解的范围应当包含:

1.婚姻家庭纠纷和继承纠纷。这类纠纷的当事人关系紧密,伦理性强,发生纠纷之前大多数都不是以法律规则为行事准则,而是道德伦理居多,同时对此类纠纷的处理结果通常会产生较广泛的引领示范作用,以调解处之社会效果较好。

2.宅基地纠纷和相邻关系纠纷,此类纠纷适用先行调解程序的原因基本与前一种纠纷相似。在此,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故熟练运用习俗就使协商化解纠纷变得可能。

3.合伙协议纠纷。合伙是典型的因长期经济合作形成的关系,当事人对未来关系的期待是将这类纠纷纳入先行调解的案件范围的主要原因。当然,这类纠纷中当事人也有可能并不打算继续这种“人合”关系。但是不与当事人接触,一般无法知晓当事人对未来关系的打算,所以先行将这类纠纷一概纳入调解的程序中,如果当事人表示反对,立即结束先行调解程序,转入立案审判程序。

4.劳务合同纠纷和交通事故引起的权利义务关系较为明确的损害赔偿纠纷。这两类纠纷通常易于查清事实,厘清争议焦点,及时快速的解决纠纷并履行到位是当事人尤其是劳动者一方和交通事故受害人的迫切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若干规定》中将工伤事故纳入调解前置程序的案件范围,笔者觉得不甚妥当。原因在于:工伤事故是属于劳动仲裁部门仲裁前置程序的案件,因此在劳动仲裁时当事人已经就妥善处理工伤赔偿进行了数轮协商,法院再行调解多是做“无用功”。另外,工伤事故的赔偿标准因伤残等级的不同而不同,专业性较强,再加上案件具体情况不同,适用过程中必然有一定的差距,开庭前当事人对此类事实的司法认定心中无数,组织调解不免缺乏基础。即使是“事实清楚、责任明确”的工伤事故案件,由于双方当事人在赔偿方式上的立场不一致,调解成功的可能性也很小。基于同样的原因,笔者认为不适宜将工伤事故纠纷置于先行调解的案件范围。

不管是民事案件还是刑事案件,都会有被告,为了使得自己权益得到保障,在开庭之前,该被告就会委托律师书写诉状,并且也委托其搜集与该案件的相关信息,只要律师能够搜集足够的证明给被告没有实施侵权行为,或者是违法行为的证据,该被告就可以不受处罚。

《民事诉讼法》第九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08日 01:5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宅基地纠纷相关文章
  • 庭前调解和开庭有哪些区别
    民事诉讼当事人
    一、庭前调解和开庭有哪些区别1、庭前调解指在开庭审理之前对当事人之间进行的调解;开庭则是人民法院对于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进行审理的活动。《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条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第九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二、法院开庭判决后多久执行1、一审判决下发后的15天内,如双方均未对该民事判决提起上诉,则该民事判决书已经生效,判决下发的15天之后,就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2、一审判决下发后的15天内,如双方或一方对该民事判决提起上诉,则二审法院作出生效判决后,该民事判决书已经生效,此时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3、发生
    2023-06-14
    57人看过
  • 诉前调解和开庭有什么区别
    诉前调解和开庭的区别具体如下:1、庭前调解是指民事案件立案后,法院第一次开庭审理前,对民事纠纷案件当事人所进行的调解工作的总称;庭前调解能够减少法院审判压力。2、开庭审理是法院审判程序的核心阶段。审判程序可分为开庭审理前的准备、法庭审判、生效裁判执行等基本阶段。开庭审理的结果就是裁判,法院做出的裁判在满足生效的条件后即成为生效裁判,生效裁判进入执行程序予以执行。一、如何起诉运营公司起诉运营公司的流程,具体如下:1、立案阶段首先债权人以原告的身份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起民事诉状和相关证据,资料齐全的,法院受理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一般会在7日内立案,同时通知当事人。不能立案的,说明理由,需要补充资料的,通知补充。2、庭前准备阶段法院在立案之日起5日内会向被告送达民事诉状副本、应诉通知及原告证据材料,被告收到民事诉状后15日内提出答辩意见,法院收到答辩意见后会送达给原告。有的法院在立案后会向
    2023-03-15
    90人看过
  • 庭前调解和开庭的区别概述
    庭前调解和开庭区别如下:1、阶段不同,庭前调解属于民事案件立案后,法院第一次开庭审理前进行的调解,而开庭调解属于法院审判程序的核心阶段,并且都有和意且案情已大致查清楚的调解;2、意义不同,庭前调解能够减少法院审判压力,而开庭调解则是必须的程序;3、适用情形不同。如果案情比较简单,而且双方矛盾较小则使用庭前调解。开庭调解则是必须的程序,所以案件都适用。开庭调解是双方当事人经过开庭审理后,都有和意且案情已大致查清的情况下进行的;庭外和解在开庭前后都可以进行,前提是双方达成合意;法院调解在开庭前,开庭审理时,做出终审判决前都可以进行。法院调解是法律规定的一项必要程序。庭前调解是在法院正式开庭之前双方当事人就该案进行协商的过程。开庭即开庭审理,开庭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完成审判前的准备工作之后,在法院或其他适宜场所设置的法庭,对案件进行审理的过程。开庭审理是法院审判程序的核心阶段。一、人民法院一般采用
    2023-06-30
    482人看过
  • 庭前调解和庭审调解的区别
    庭前调解和开庭区别如下:1、阶段不同,庭前调解属于民事案件立案后,法院第一次开庭审理前进行的调解,而开庭调解属于法院审判程序的核心阶段,并且都有和意且案情已大致查清楚的调解;2、意义不同,庭前调解能够减少法院审判压力,而开庭调解则是必须的程序;3、适用情形不同。如果案情比较简单,而且双方矛盾较小则使用庭前调解。开庭调解则是必须的程序,所以案件都适用。开庭调解是双方当事人经过开庭审理后,都有和意且案情已大致查清的情况下进行的;庭外和解在开庭前后都可以进行,前提是双方达成合意;法院调解在开庭前,开庭审理时,做出终审判决前都可以进行。法院调解是法律规定的一项必要程序。庭前调解是在法院正式开庭之前双方当事人就该案进行协商的过程。开庭即开庭审理,开庭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完成审判前的准备工作之后,在法院或其他适宜场所设置的法庭,对案件进行审理的过程。开庭审理是法院审判程序的核心阶段。一、人民法院一般采用
    2023-03-08
    309人看过
  • 法庭调解和开庭的区别
    1、本质不同:公开审判:是法院在审理案件和宣告判决时公开进行的一种审判制度。在中国,审判公开是人民司法工作的优良传统和重要原则,除有特别规定外,人民法院审理案件一律公开进行。开庭审理:是民法院于确定的日期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的程序和形式,在法庭上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的诉讼活动。开庭审理是普通程序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阶段,是当事人行使诉权进行诉讼活动和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进行审判活动最集中、最生动的体现2、意义不同:公开审判的意义:可以带动合议、辩护、回避等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有助于人民法院客观全面地查明案情和正确地处理案件,提高办案质量;可以密切法院同群众的关系,增强审判人员的责任感,防止发生违法乱纪现象;可以充分发挥审判的教育作用。开庭审理的意义:首先开庭审理能够确保人民法院审判权的正确行使。其次,有利于对审判活动的有效监督,增加了审判活动的透明度,有利于保证案件处理的公
    2023-03-11
    175人看过
  • 开庭前调解有何区别
    法律综合知识
    如果案情比较简单,而且双方矛盾较小则使用庭前调解。开庭调解则是必须的程序,是双方当事人经过开庭审理后,都有和意且案情已大致查清的情况下进行的。庭外和解在开庭前后都可以进行,前提是双方达成合意;法院调解在开庭前,开庭审理时,做出终审判决前都可以进行。法院调解是法律规定的一项必要程序。都不签字的情况下没有区别。庭前的调解协议签字可以反悔,开庭的调解协议签字了就不能反悔。法律规定《民事诉讼法》第97条规定: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2023-04-21
    57人看过
换一批
#宅基地使用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宅基地纠纷的解决办法,主要有三种: (一)协商解决。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 (二)行政解决。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侵犯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争议,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 更多>

    #宅基地纠纷
    相关咨询
    • 庭前调解和开庭有什么区别
      陕西在线咨询 2022-11-10
      1、庭前调解指在开庭审理之前对当事人之间进行的调解;开庭则是人民法院对于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进行审理的活动。 2、《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 庭前调解和开庭有什么样的区别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6-11
      1、庭前调解指在开庭审理之前对当事人之间进行的调解;开庭则是人民法院对于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进行审理的活动。 2、《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 和庭前调解和开庭的区别是什么?
      上海在线咨询 2022-12-06
      1、庭前调解指在开庭审理之前对当事人之间进行的调解;开庭则是人民法院对于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进行审理的活动。 2、《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 庭前调解和开庭有何区别?
      山西在线咨询 2023-05-24
      1、庭前调解指在开庭审理之前对当事人之间进行的调解;开庭则是人民法院对于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进行审理的活动。 2、《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 庭前调解和开庭的区别有哪些?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6-25
      1、庭前调解指在开庭审理之前对当事人之间进行的调解;开庭则是人民法院对于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进行审理的活动。 2、《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