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猫腻花样翻新求职陷阱防不胜防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5 14:35:44 140 人看过

从11月份开始,又是一年一度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季节,许多应届毕业生奔波在各种招聘会之中。面对众多形形色色的招聘单位,你不但要使出浑身解数,把自己的本领通通展示,而且还要有福尔摩斯般的侦探慧眼,识破招聘过程中的种种猫儿腻和陷阱。

●“实习期”+“试用期”,永久性的临时工

在人才市场供需双方失衡的情况下,“实习期”和“试用期”也成为一些用工单位获取廉价劳动力的途径。近来很多求职的大学生,也被所谓的实习期三个月,再加上试用期三个月,搞得一头雾水。

那么,为何会出现漫长而又有些奇怪的现象呢?依据有关规定,试用期人员底薪通常是正式员工的1/4,劳保用品、物质奖励、各种保险和其他福利等又不与正式职工享受同等待遇。因此一些用人单位为降低人力资本,大量招募短期员工,且不签订劳动合同,待三个月试用期满,就以各种各样的借口予以解雇。这样一来,求职者总是辛辛苦苦给单位低薪干了几个月,然后被扫地出门。就这样,一群又一群学生被单位榨取劳动果实。见习期过长,以有问题为名予以辞退,这是大学生以往找工作的普遍遭遇。

而现在在“试用期”前又冒出新的名头,其实就是一种新的招聘猫儿腻。某企业的HR告诉记者,这就是为企业招收廉价劳动力巧立名目,延长学生的使用时间。企业都是从自身利益考虑,增加一个所谓的“期间”,可以让学生多为企业低价地工作,降低用人成本。这种做法因为并不违法,而且企业还能更多地获取利益,所以被普遍地使用于大学生招聘中。劳动法专家左祥琦认为,根据实际经验表明,有这样做法的企业往往并不是真正地需要人才。其表现有两大特征,一是首先通常是会很快就提出和签署劳动协议,然后马上开始工作,二是一下子招收的学生数量会比较多。因此,学生求职招聘的时候,要注意以上特征,看清单位是否有真正的用人诚意。

其实,对于劳动合同中的试用期,《劳动法》早已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在6个月以内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5日;劳动合同期限在6个月以上1年以内的,试用期不得超过30日;劳动合同期限在1年以上2年以内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0日;劳动合同期限在2年以上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四金”协商放弃,高薪背后的陷阱

在大学生求职招聘中,一些单位声明高工资,以此为诱饵,但却以不给职工上社会保险为条件。负责人的解释是:钱没有少一分。但是,初入社会的学生需要意识到,没有保障,即使再高的工资也是不妥的。

正忙于四处求职的学生小张对记者说,他在应聘一家私营公司的最后一轮面试后,HR对他说:“我们和公司的员工协商一致,都不缴纳‘三金’,因为,几年来,公司没有一名员工离开公司后失业,失业保险费都是白缴。而且,公司给员工的工资都很高,里面就有买商业寿险和商业医保的钱。所以,希望你也就此与公司达成一致。”

左祥琦说,一些不良的用人单位为了剥夺求职者的权利,经常会在合同中出现一些不合法的内容,这些都是签订劳动合同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因此在签订合同时不仅要仔细审阅内容,当合同中出现异议时,还要运用自己的沟通技巧同用人单位谈判,争取自己应得的利益。

●主动出击,识破陷阱

为了避免以上各种情况的发生,大学生在递交简历之前,最好通过学校或者发达的互联网主动了解一些招聘会和招聘企业的相关信息。

另外,中国传媒大学负责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郭老师提醒应届学生,求职要想避开这些虚假的信息“陷阱”,互联网上的许多信息也可以提供鉴别。首先要有选择地考察招聘信息、参加招聘会,对有意向的企业,可以先在网上查找相关的资料。并将该公司此时的招聘信息与三年内的信息对比,如果变化不大,建议同学们多加考虑。因为虚假或是“广告”性质的招聘一般都是不会有改动的。

●相关链接:避免上当有妙招

任何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服装费、产品押金、风险金、报名费、培训费等行为,都属非法行为。应聘者有权拒绝缴纳,而且要慎选这一类公司。

妙招二:不要将重要证件作抵押

不要将自己的身份证、学位证、毕业证等任何证件作抵押。有的单位以保证学生实习时间等为由扣住学生证件,根据相关规定,单位不能以任何方式扣押证件。

妙招三:掌握劳动法规和相关政策

应届生在求职前或求职过程中,应主动学习一些劳动法规和相关政策,提高自己的求职素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妙招三:掌握劳动法规和相关政策

应届生在求职前或求职过程中,应主动学习一些劳动法规和相关政策,提高自己的求职素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14日 03:3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求职招聘相关文章
  • 购房陷阱令人防不胜防避免陷入须把好三关
    说起买房子被“坑”,凡是买过房子的,大都能列举出一桩桩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上当受骗经历。开发商虚假宣传、利用合同“免责”、延期交房、自办物业等这些购房中防不胜防的“陷阱”,成为不少购房者的心病。购房“陷阱”多多辽宁省消协投诉部主任冯征文介绍,近年来商品房买卖投诉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开发商人为设置的购房“陷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虚假宣传。为了达到尽快售出楼房、回笼资金,开发商极力夸大自己楼盘所处的位置、房屋施工质量、户型设计以及周边环境,甚至以“低起价”诱导消费。开发商为购房者提供虚假房产信息的情况,无处不在。沈阳市一位60多岁老人想在皇姑区买房子,她在位于皇姑区与于洪区交界的一处楼盘看房子时,售楼员介绍这个楼盘位于皇姑区,老太太当时便签定了购房合同。后来才得知,这个楼盘其实不在皇姑区。类似的事情很多,消费者防不胜防,一不小心便会掉入开发商精心设计的消费“圈套”。二是开发商利用合同
    2023-04-22
    378人看过
  • 半数求职者遇招聘陷阱试用期陷阱恶贯满盈
    又快到校园招聘的招聘实习的季节,快毕业的学子们忙着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与此同时,招聘骗局也悄悄潜伏。在智联招聘刚刚进行的是否遇到过招聘陷阱的调查中,有55%的被调查者表示遇到过。收费陷阱是最大骗局招聘中以不同名目收取苛捐杂税是最常见的招聘陷阱。在调查中,收取押金、保证金名目排在第一,以入职培训名义骗取费用也是位居前列。智联招聘职业顾问特别提醒:凡是简单聊两句,草草应付面试后就说你被录用的招聘往往重视的是此财而非彼才。智力陷阱更隐蔽与其他陷阱相比,智力陷阱更隐蔽。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甚至个别大型企业都利用求职者在应聘考试中急于表现自己的心理将公司内接下的项目作为考试题目直接交给应聘者完成,在不付出任何成本的情况下骗取应聘者劳动成果。在调查个案中诸如在应聘中为人免费翻译文章、策划文案、设计程序的例子比比皆是。试用期陷阱恶贯满盈试用期陷阱有两种,一种是以各种理由告诉求职者是不合格的,公司解聘也是无
    2023-04-22
    116人看过
  • 购房合同中的猫腻和陷阱有哪些
    1、开发商手续不全,就用优惠诱惑购房者现在的房屋限售,多是期房,所以有很多开发商在没有拿到预售证的情况下就把房子拿出来销售,就是所谓的认筹,其实这是不合法的。因此开发商常常拿出许多优惠来诱惑购房者,但对于购房者来说,这是存在很大的风险。购房者在决定签约之前,应当认真查看开发商的“五证两书”是否齐全。2、在补充协议上做手脚购房合同补充协议是为了平等买卖双方权利与义务。但是有的开发商喜欢在补充协议中玩文字游戏或者其他手段,使得补充协议形同虚设,或者让购房者的权益受到侵害。3、合同中空白条款有猫腻有一些心机的开发商会在买房人签订的购房合同上留下许多空白之处,购房者不在意,以为看完合同签好就算完事了,但是这些空白往往就能给开发商留下可趁之机,大做文章了。4、先交定金再签合同开发商要求购房者先交定金,但是又没有签订正规的收据,因此,购房者一定要在购房合同中注意房屋的付款方式是否规范,以及是否对付款的
    2023-04-21
    240人看过
  • 招聘的6大陷阱
    在HR的工作中,招聘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求职应聘者来说,招聘是桥梁,是了解公司,进入企业,获得工作机会的必经阶段;对于企业来说,招聘工作是富企强兵的基础工作,是企业招兵买马的第一道工序;对于HR从业者来讲,招聘基本上是HR的入门课。所以,对于招聘,无论是求职应聘者,企业,还是HR从业者来讲,招聘的6大陷阱就不得不明查。陷阱1:利令智昏虚假招聘不计算那些黑职介,也不将那些打着合法公司假招聘的骗局计算在内,在我们的身边仍然有不少虚假招聘的行为。现在人才招聘机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种形形色色的招聘机构就不得不想出各种办法来讨好招聘单位,和求职者。其中不乏明里送礼,暗里回扣的做法。而这种做法将直接刺激那些不良的招聘人员。据说,有些企业的HR招聘人员专门和某些不法猎头勾结一起,由猎头出面骗取企业的钱财后然后共同分赃的做法。在现场招聘就更不用说了,很多招聘现场明目张胆的将回扣的金额加在最低的招聘费用
    2023-06-04
    84人看过
  • 谨防国际贸易招标的陷阱
    一、利用招标由国外企业代理诱骗中国企业中标,然后让招标企业退出,设立圈套。国外公司发布招标公告后,要求中国投标企业必须指定一家招标公司代理中国企业进行投标,而不是中国企业直接向招标公司投标。一旦发生纠纷,投标企业无法直接与招标公司交涉。国外代理公司向中国投标企业收取代理费及投标保证金,或由代理公司交纳投标保证金。这常常是圈套的开始。一定比例的投标保证金譬如5%由代理公司交给招标公司。而招标公司在招标公告中规定,中标后必须由投标的中方企业给招标公司直接开出投标保证金1倍(如10%)的备用信用证,信用证开出的为无条件的保兑的l/c。在收到中标10%保证金后,招标公司将代理公司5%的投标保证金退还给代理公司。此时代理公司就没有任何风险。资金方面代理公司与招标公司剥离得干干净净。二、不按国际通行做法操作,单方规定随意的软条款,迫使中方企业就范。国外招标公司在收到中国投标企业的信用证后,通常中标后发
    2023-03-03
    440人看过
  • 工作时间加班待遇只字不提工资陷阱让人防不胜防
    尽管看上去工资待遇还不错,实际上却设置了种种陷阱。这让不少来汉打工的农民工颇为苦恼。前日,从黄冈来的褚先生告诉记者,他跟一家砖厂谈好月薪800元,没想到上班以后,老板却告诉他月薪800元的概念是“每月必须工作30天”,只要休息一天就要扣除一天的工资,“休息8天就要扣掉200多元”。同样,农民工郑先生告诉记者,他到某轮胎厂咨询后才得知,该企业在招聘会上标称的生产普工“月薪700元”,实际上,要拿到700元,工人每天工作必须达到12小时,而且不计加班工资。对于工资陷阱,外来农民工的普遍感觉是“防不胜防”。四川来汉打工的小闵称,他学历不高,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熟悉,即使知道有些工资规定不平等,有时候也只好忍气吞声算了。“要是工资被克扣太厉害,就只好换个单位了。”劳动力总体上供过于求,仍使企业相对处于强势地位。记者从省劳动保障厅获悉,今年预计全省城镇需就业总量在120万左右,而新增就业岗位只有70
    2023-04-22
    449人看过
换一批
#劳动关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求职者有义务如实提供个人基本情况以及与应聘岗位直接相关的知识技能、工作经历、就业现状等情况并出示相关证明。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公平的就业条件,不得实施就业歧视。 用人单位招用人... 更多>

    #求职招聘
    相关咨询
    • 购房合同中的猫腻和陷阱有哪些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5-14
      购房合同中的猫腻和陷阱包括: 1、二手房买卖合同中卖方没有房屋产权; 2、购房合同存在不合理地减轻卖方责任,增加买方义务的条款; 3、合同中可能有不合理的免责条款; 4、合同填写虚假的房屋共有、公摊面积等。根据《民法典》第五百零六条规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 (一)造成对方人身损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 购房合同中的猫腻和陷阱是什么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6-05
      购房合同中的猫腻和陷阱包括: 1、二手房买卖合同中卖方没有房屋产权; 2、购房合同存在不合理地减轻卖方责任,增加买方义务的条款; 3、合同中可能有不合理的免责条款; 4、合同填写虚假的房屋共有、公摊面积等。根据《民法典》第五百零六条规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 (一)造成对方人身损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 如何防范定金陷阱
      湖北在线咨询 2021-12-31
      避免存款陷阱的方法: (一、双方约定定金时,应提前了解定金的含义,避免与定金混淆引起纠纷; (二、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时,订金合同不必要,当事人可以拒绝签订; (三)其他避免存款陷阱的方法。
    • 怎样预防二手房交易陷阱?
      山西在线咨询 2021-11-07
      防止二手房交易陷阱,要注意是否有多个共有人;注意出租屋转售是否经承租人同意;注意房屋手续是否齐全;注意房屋产权是否明确;注意合同约定,尤其是违约条款的约定是否明确;注意房屋质量是否真实;注意物业管理费是否拖欠;注意房屋是否受到限制。
    • 买房要谨防哪些陷阱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6-09
      买房要谨防开发商以下销售陷阱:不合理低价的价格陷阱;零首付买房陷阱;虚假的样板房陷阱;严重缩水的精装房陷阱;环境绿化陷阱;位置距离陷阱;配套设施陷阱;买房赠送面积陷阱;饥饿营销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