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争议解决决定适用于任何人事争议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31 19:54:25 372 人看过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人事争议解决决定书》适用的人事争议,包括公务员法实施机关与聘任制公务员之间、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因解除人事关系发生的争议,劳动合同的履行等。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下列人事争议:(一)公务员法实施机关与聘任制公务员之间、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之间因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中华民国人事任免。(2)事业单位与职工因解除人事关系、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3)社会团体与职工因解除劳动关系、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纠纷。(4)军队用人单位与文职人员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5)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仲裁的其他人事争议。申请人事争议仲裁的条件是什么?

1。申请人必须是与人事纠纷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党、政府和群众团体、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党、政府与群众团体、事业单位与职工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行政隶属关系,或者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或者是建立用人(聘任)合同关系。人事争议申请仲裁时,单位或者工作人员成为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申请人。人事争议当事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或者死亡的,其法定代表人或者监护人可以代为申请仲裁,参加调解、仲裁活动。

2。有明确的申请和具体的申诉、事实和理由。(1)有明确的被申请人和具体的仲裁请求,即解决“起诉谁”和“解决什么问题”。争议至少有两方当事人的,申请人一方不知道对方是谁,被申请人不清楚对方是谁的,人事争议不能解决,不存在责任主体。同时,应当有明确具体的仲裁请求,即申请人请求人事争议仲裁机构解决的具体问题。(2)事实原因。即申请人提出仲裁请求的事实依据和人事政策法规依据。

3。必须在受理人事争议仲裁案件的范围内。

申请人提交仲裁的人事争议必须在人事争议仲裁受理案件的范围内。根据《人事争议处理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文职人员条例》和深圳市有关规定,受理仲裁案件的范围为:(一)用人公务员与其所在机关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争议的;(二)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因辞职发生争议的,辞退、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

(3)军民人员因履行劳动合同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

(4)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仲裁的其他人事争议。上述人事争议当事人可以申请人事争议仲裁。

企业职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并按规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职工;实行企业管理的事业单位职工;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企业职工;其他通过劳动合同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因劳动关系发生的劳动争议,由劳动仲裁管辖。国家公务员与单位之间的人事争议,包括处分、辞退、降级、撤职、年度考核不称职等,应当按照国家公务员申诉、控告的程序提起诉讼。必须由人事争议仲裁机构管辖。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6月08日 20:4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人事争议相关文章
  • 人事争议的法律适用
    一、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根据《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3]13号)中“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及履行聘用合同所发生的争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处理”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诉讼当事人问题的批复》中“双方当事人在法律适用上和诉讼地位上是平等的”的规定来看,人事争议双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所以《民法通则》中有关保护公民和法人民事权益的规定,适用于人事争议的处理。二、合同法在人事争议案件中,相当一部分是单位和个人因履行聘用合同而发生的争议,从合同理论上讲主要是指因合同的执行、变更、解除和终止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尽管聘用合同与一般民事合同存在区别,但是毕竟属于合同范畴。因此,《合同法》的一般理论和原则仍然适用聘用合同。三、劳动法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
    2023-05-05
    196人看过
  • 人事争议的法律适用
    一、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根据《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3]13号)中“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及履行聘用合同所发生的争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处理”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诉讼当事人问题的批复》中“双方当事人在法律适用上和诉讼地位上是平等的”的规定来看,人事争议双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所以《民法通则》中有关保护公民和法人民事权益的规定,适用于人事争议的处理。二、合同法在人事争议案件中,相当一部分是单位和个人因履行聘用合同而发生的争议,从合同理论上讲主要是指因合同的执行、变更、解除和终止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尽管聘用合同与一般民事合同存在区别,但是毕竟属于合同范畴。因此,《合同法》的一般理论和原则仍然适用聘用合同。三、劳动法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
    2023-04-02
    431人看过
  • 人事争议所适用法律
    一、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根据《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3]13号)中“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及履行聘用合同所发生的争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处理”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诉讼当事人问题的批复》中“双方当事人在法律适用上和诉讼地位上是平等的”的规定来看,人事争议双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所以《民法通则》中有关保护公民和法人民事权益的规定,适用于人事争议的处理。二、合同法在人事争议案件中,相当一部分是单位和个人因履行聘用合同而发生的争议,从合同理论上讲主要是指因合同的执行、变更、解除和终止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尽管聘用合同与一般民事合同存在区别,但是毕竟属于合同范畴。因此,《合同法》的一般理论和原则仍然适用聘用合同。三、劳动法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
    2023-02-24
    451人看过
  • 人事争议仲裁裁决如何做出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人事争议仲裁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如果有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应当记入笔录。《人事争议处理规定》第二十八条仲裁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应当记入笔录。仲裁庭对重大、疑难以及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处理意见案件的处理,应当提交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讨论决定;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决定,仲裁庭必须执行。仲裁庭应当在裁决作出后五个工作日内制作裁决书。裁决书由仲裁庭成员署名并加盖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印章。人事争议仲裁的范围是什么1、实施公务员法的机关与聘任制公务员之间、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与聘任工作人员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的争议。2、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因解除人事关系、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3、社团组织与工作人员之间因解除人事关系、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4、军队聘用单位与文职人员之间因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5
    2023-04-27
    91人看过
  • 人事争议仲裁裁决如何做出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人事争议仲裁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如果有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应当记入笔录。《人事争议处理规定》第二十八条仲裁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应当记入笔录。仲裁庭对重大、疑难以及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处理意见案件的处理,应当提交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讨论决定;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决定,仲裁庭必须执行。仲裁庭应当在裁决作出后五个工作日内制作裁决书。裁决书由仲裁庭成员署名并加盖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印章。人事争议仲裁的范围是什么1、实施公务员法的机关与聘任制公务员之间、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与聘任工作人员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的争议。2、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因解除人事关系、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3、社团组织与工作人员之间因解除人事关系、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4、军队聘用单位与文职人员之间因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5
    2023-04-17
    493人看过
  • 当事人如何按照法定程序解决劳动争议
    根据《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双方应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一方请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任何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企业调解委员会的调解不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要程序。仲裁委员会对劳动争议的仲裁是法院受理劳动争议的必要程序。一般来说,人民法院不会受理未经仲裁委员会仲裁的劳动争议
    2023-05-07
    191人看过
换一批
#劳动争议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人事争议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的工作人员与所在单位因录用聘用、聘用或聘任合同、职务任免、福利待遇、工资调整、奖励处分、辞职辞退等人事管理事项所引发,人事管理行为侵害相对人(工作人员)权益所引起的争议和纠纷。... 更多>

    #人事争议
    相关咨询
    • 人事争议解决有何规定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8-22
      劳动者一旦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可以采取以下途径处理: (1)协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可以自行协商处理。 (2)申请调解。劳动者可以向本单位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3)。如果没有达成调解协议或者拒绝调解而要求仲裁的,可以申请仲裁。 (4)起诉。如果劳动者对劳动者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调解原
    • 人事争议劳动争议怎样解决?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6-14
      建立关系的合同的表现形式不同:人事争议与工作人员之间是聘用合同关系,解决的是“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及履行聘用合同所发生的争议”;劳动争议之间是劳动合同关系,解决的是“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以及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依照本条例处理的其他劳动争议。”值得注意的是,不论那类合同,凡是因履行
    • 劳动人事争议如何解决
      江苏在线咨询 2022-12-01
      1、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2、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3、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当事人如何解决合同争议?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1-02
      当事人如何解决合同争议当事人可以通过和解或者调解解决合同争议。当事人不愿和解、调解或者和解、调解不成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中国XX机构或者其他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没有订立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应当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仲裁裁决、调解书;拒不履行的,对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执行。
    • 如何适用劳动争议仲裁法解决劳动争议
      河北在线咨询 2022-11-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