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法师兄
法律知识
知识产权
著作权法
发表权
发表权又称公表权、公开权,是指向公众披露作品的权利。发表权属于著作权。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权利。由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摄影和电影摄影等方面的作品组成。... 更多>

发表权

  • 发表权用尽的法律效果有哪些
    如果发表权用尽作品处于已发表状态,作者再主张发表权就不会得到支持,只能主张某种或某几种著作财产权受到了侵害。作品一旦以某种形式发表,即处于为公众知悉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是一种事实状态,作品已不可能再回复到公众“不知”的秘密状态,发表权因而不可能被再度行使。发表权的特殊性表现有哪些1、发表权与其他著作人身权的区别一般著作人身权具有永久性,不因作者的死亡而消灭,也不因著作权保护期限的届满而终止。而发表权作为著作人身权的内容之一,却具有时间性,它随着作品保护期限的届满而消灭。如果作者创作一部作品后不及时发表,那么,作者的著作财产权内容就不能实现,同时,该作品的社会价值也不能体现。著作权法规定对发表权保护的一定时间性,既是鼓励作者尽快地向社会公开其作品的内容,给作者带来利益,也是通过鼓励作品的发表与传播,促进社会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2、发表权与著作财产权的区别首先,通常情况下发表权的人身性表明其只能由作者依法享有,不能被转让或继承等而由作者之外的人享有。而著作财产权则不然,它可以被转让或继承,作者以外的人依法可以对作者的作品享有著作财产权。其次,发表权只能行使一次,或者说是一次用尽,即作者自己或者他人通过某种方式(如展览、表演等方式)将作品公之于众之后,其作品的发表权就用尽了,即作者的
    2023-06-13
    226人看过
  • 发表权是否可以转让
    一、发表权可以转让吗?著作权分为人身权和财产权,其中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发表权属于著作人身权,该权利由作者终身享有,不可转让、剥夺和限制。所以,如果作品本身是自己的,即使你转让了著作权,以上权利你还是仍然享有的。二、发表权侵权如何认定?发表权是作者享有的最重要的著作人身权,作者将作品创作完成后,如果不行使其发表权,则其他任何著作人身权或著作财产权均无从行使。然而,为什么许多立法例,包括《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均未规定发表权?这是由发表权的特殊性质决定的。发表权是属于著作财产权与著作人身权交错领域里的权能,任何利用未发表作品的决定,都意味着必须做出发表该作品的决定,故英美法系国家通常将发表权作为使用专有权来保护,使之包含于财产权权能当中。由于发表权的行使往往与作者的声望和名誉密切相关,涉及到作者的人身权利,故我国著作权法将发表权作为著作人身权而不是作为著作财产权来保护。正因为发表权是属于著作财产权与著作人身权交错领域里的权能,故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作者的发表权与其他著作人身权即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限不同,其他著作人身权的保护期限是永久的、不受限制的,而发表权的保护期限与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限相同。由于发表权的保护期限不是永久的,故在判断某一行为是否侵
    2023-06-08
    387人看过
  • 作品发表权的三种维权方式
    发表权作为一种人身权利,其不可继承也不能转移。在学术上,发表权的性质众说纷纭,但不可否认的是发表权往往与发行权、展览权、表演权等等密切相关,例如《我不是潘金莲》的发表权等等。只要某一作品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凡未经作者的许可,向其尚未发表的作品向不特定的人公开,即为侵犯作者的发表权。发表权的维权途径:(一)发出删除通知面对如今的时代,在互联网上发表权被侵权,比比皆是。当发现发现自己的作品被抄袭时,可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该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或者断开与该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链接,或直接向侵权方发出停止侵权的通知书。(二)申请仲裁若在发出删除通知后,侵权方仍继续侵权,双方可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提起仲裁。仲裁具有成本相对诉讼来说较低,保密性强,速度快,是维权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之一。(三)提起诉讼在发出删除通知后,侵权方仍无动于衷,可向有关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发表权作为著作权的人身权的首位,就表示其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对其侵权的认定与保护就一个必然的趋势。
    2023-06-08
    412人看过
  • 发表权的享有不同于行使
    我们认为,发表权的专属性是人身性的体现,强调的是只有作者才享有对作品的发表权,而发表权的行使是指发表权的实施,作者可以依法自己行使发表权,也可以许可他人行使发表权。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0条的规定,表明发表权可以由作者行使,也可以由作者许可他人行使。综合我国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作者之外的人行使发表权的依据主要有:第一,著作权法的明确规定。为了通过发表权的行使实现有关作品的财产权内容和社会价值,著作权法特别明确规定,在一定的条件下作品的发表权可以由作者以外的人行使。如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17条规定:作者生前未发表的作品,如果作者未明确表示不发表,在作者死后50年内,其发表权可由继承人或受遗赠人行使;没有继承人或受遗赠人的,其发表权则由作品原件的所有人行使(注:下划线为作者所加,注意此处的法律用语是行使而不是享有二字)。归纳起来看,作者以外的人直接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行使发表权的条件是:作者已经死亡;作者死亡前未明确表示不发表其作品;依法有权行使发表权的人限于继承人或受遗赠人,或作品原件的所有人,而不是任何人;有权行使发表权的人必须在作者死后的50年内行使。第二,作者的许可。从实践来看,作者许可他人行使自己作品发表权的情形有:一是以合同约定的方式明确许可他人行使作品的发表权。如
    2023-06-08
    332人看过
  • 发表权的限制
    发表权
    根据中国《著作权法》的界定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各国立法中关于发表一词的用法包括披露、发表、决定发表、向公众提供、传播、告知等,是指作品已经向不特定的人公开,使不特定的多数人知悉作品的内容。至于公众是否实际知悉或关注被公开的作品,则无关作品是否发表。发表权的界定只在朋友间传阅,请人提意见,不算发表。研究生毕业时将论文提交答辩老师阅读也不算发表。教师的课堂讲授或者律师的法庭辩论会构成发表行为。发表权的发表方式很多,传统的有出版发行、公开陈列、现场表演等,现代的有广播电视播送、输入计算机网络等。根据表现论,作品是作者思想、情感、观念、理想、主张、价值观的反映,是否公开应当由作者抉择。发表权的限制发表权是作者的一项著作人身权,作者当然可以自由行使。但是,由于作品内容可能涉及他人权利,在行使发表权时,不得侵犯他人的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其他合法民事权利。发表权的行使事实上常常受到他人的肖像权、名誉权和隐私权等其他合法民事权利的限制,作者在行使发表权时必须取得相关权利人同意,否则构成民事侵权。
    2023-06-08
    135人看过
  • 什么情况下可以推定作者行使发表权?
    (1)作者与图书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以图书形式出版作品。(2)作者向报社、杂志投稿,视为作者同意发表作品。但此处需要注意的是,报纸、杂志社有权决定是否在本社的报纸或杂志社上发表作品,但在没有作者明确授权的情况下,接受作品的报纸、杂志社无权将该作品再转投其他报纸、杂志社,也无权将已在本社发表过的作品擅自使用在本社出版的其他刊物上更无权未经作者同意摘登其作品。这些行为都是作者著作权中的发表权和修改权以及保护作品完整权中的内容,如果擅自行使,则侵犯了作者的著作人身权。(3)作者同意在公众场合表演、放映、展览、广播其作品。(4)作者同意摄制电影或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以将其作品固定在载体上。(5)作者同意将其作品以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提供给公众,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该作品。
    2023-06-08
    271人看过
  • 发表权概述
    发表权
    依《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条第一款规定: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发表权,是著作权人完成创作后,决定是否将自己的创作公诸于众,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将作品公诸于众的权利,该项权利是作者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最基础的权利,确保著作权人的这项权利,就是依法保障了著作权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如果著作权人决定不发表该著作,也不委托他人发表,不许可他人使用,著作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均不可发生。所谓著作权人将作品公诸于世,是指作者将自己的创作向作者以外的不特定的人公开自己的作品,使之在较多的人中间传播,满足公众的合理需要。著作权人的发表权,包括决定发表和决定不发表两个内容,著作权人决定自己的创作不发表,他仍然有权将自己的作品许可他人全部或部分使用。发表并获取报酬,如果作者生前决定不发表自己的创作,也不允许其继承人、受赠人发表,在著作法保获的五十年期限届满时,任何人都可将其发表,但不得侵犯其署名权,如果生前未明确表示死后也不发表其著作,他的继承人、受赠人在著作权法保护的五十年期限内,可以行使其发表权,著作权人没有继承人或者受赠人,可由其合法所有人行使发表权。
    2023-06-08
    91人看过
  • 发表权保护期限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其发表权、著作权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五十年内未发表的,著作权法不再保护。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摄影作品,其发表权、著作权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五十年内未发表的,著作权法不再保护。对以上知识,进行解读如下:(1)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一个作品的发表权和财产权的保护期限相同。在作者死亡后50年,即使该作品没有发表,但是因为该作品已经实际上已经进入公有领域,任何人(只要他能获取该作品)都可以公开使用、传播该作品而不会构成侵权(包括侵犯发表权)。(2)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摄影作品,其发表权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2023-06-08
    491人看过
  • 发表权能继承吗
    一、发表权能继承吗发表权属于人身性权利,不可以被继承。只有著作权中的财产性权利才能继承。二、发表权与发行权的区别1、二者的区别:发表权只能行使一次,且只能为作者享有;而发行权可以行使多次,并且不仅仅为作者享有。二者的联系:都可以为作者享有。2、发表权,又称公表权,属于著作人身权,指作者享有将作品公之于世的权利。发表权的内容,包括发表作品与不发表作品两方面的权利。发表作品权,含何时发表、何地发表、以何种方式发表作品。出版、公演、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都是发表的形式。不发表作品权,指作者对其品享有不公开的权利。3、发行权,是指著作权人以出售或者赠与的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原件或者复印件的权利,是著作权财产中的一项权利。相对于表演、展览等直接传播作品的方式而言,发行是种间接传播作品的方式。三、发表权侵权如何认定发表权是作者享有的最重要的著作人身权,作者将作品创作完成后,如果不行使其发表权,则其他任何著作人身权或著作财产权均无从行使。然而,为什么许多立法例,包括《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均未规定发表权?这是由发表权的特殊性质决定的。发表权是属于著作财产权与著作人身权交错领域里的权能,任何利用未发表作品的决定,都意味着必须做出发表该作品的决定,故英美法系国家通常将发表权作为使用专有权来保护,使
    2023-06-08
    255人看过
  • 公民作品发表权的保护期限
    一、公民作品发表权的保护期限公民作品发表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一个作品的发表权和财产权的保护期限相同。二、著作权保护的主体著作权保护分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著作权主体一般为作者,即直接创作作品的人。(一)公民。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作者可依法成为著作权的主体;(二)法人。由法人主持,代表法人意志进行创作,并由法人单位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视为作者;(三)非法人单位由非法人单位主持,代表非法人单位意志进行创作并由非法人单位承担责任的作品,非法人单位视为作者;三、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是多长时间(一)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是指著作权受法律保护的时间界限或者说是著作权的有效期限。在著作权的期限内,作品的著作权受法律保护;著作权期限届满,就丧失著作权,该作品便进入公共领域,不再受法律保护。(二)我国对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保护期分别加以规定。著作人身权中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永久受到法律保护。发表权的保护期与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的保护期相同。作为作者的公民死亡,法人或非法人单位变更、终止后,其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仍受著作权法保护。
    2023-06-08
    308人看过
#著作权法
北京
律师推荐
    #著作权法 知识导航
    展开
    #发表权 网友关注榜
    #发表权 律师视频普法
    #发表权 律师图文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