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保护自己的网络著作权
1、把作品底稿用特快邮递或者传真给自己或者亲朋好友邮寄一份,邮递收到后不要开封。
这种方法比较原始,但很实用,既经济又方便,我国的法律明确规定特快邮递和传真件可以做为法律证据。当有人剽窃或者盗窃您的作品时,您就可以拿着这份邮寄到法院当做证明了。切忌邮递不要开封,否则就失去时间效力了。
2、到各地版权局注册登记版权
这种方式相对麻烦一些,但从法律意义上来讲更具说服力。各地的版权局注册手续均不一样,注册费用也不一样,可以打电话咨询相关问题。点此查看全国各地版权局联系电话及地址。
3、到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登记
这种方式更麻烦一些,而且要求较高。这个协会对登记作品的条件必须是您的作品在省级以上媒体发表过,而且对您的作品在商业用途方面产生的利益他们可以取得分成比例。
二、网络著作权保护作品的范围
原则上讲,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作品保护范围,在网络上也同样受到保护。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条列举的作品范围:
1、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
(1)文字作品;
(2)口述作品;
(3)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
(4)美术、建筑作品;
(5)摄影作品;
(6)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
(7)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8)计算机软件;
(9)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2、其他智力成果:
(1)在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
(2)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
网络著作权是一个新兴的模块,作品的网络保护范围是什么,著作权在网络上有哪些新变化,享有哪些权利,这些都是网络著作权涉及的内容。同时,鉴于最近频发的网络著作权侵权事件,各位著作权人也要加强对著作权的保护,避免利益受到损害。
-
自媒体时代网络著作权如何保护
232人看过
-
受到网络侵权如何保护自己?
329人看过
-
发表网络小说如何保护自己的版权
330人看过
-
网络著作权法中如何界定网络著作权
122人看过
-
如何对摄影作品进行网络著作权保护
347人看过
-
著作权的书籍要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367人看过
网络著作权是指基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而产生的法律赋予公民和其他组织等民事主体的一种特殊的民事权利。著作权的主体是作者和网络管理者,客体是以数字信号为形式,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传播的作品。从作者方面看,他是指作者对其依法创作的作品享有的专有权;... 更多>
-
2022年自媒体时代网络著作权如何保护广西在线咨询 2022-12-011、注重诉前证据保全 著作权人可以在诉讼前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法院经审查,应当及时裁定是否准予采取保全措施。有义务披露证据的一方无正当理由拒绝提供有关证据的,视为被申请人认可申请人的证据和主张,法院应根据申请人的证据作出对被申请人不利的事实认定。 2、采取公证取证制度 即公证机关对涉及网络上相关信息进行疏理,并详细记录,以便形成证据锁链。 3、向网络服务平台提供者和管理者寻求帮助 由于网络服务
-
网络环境下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有哪些, 网络服务企业如何保护自己权利江苏在线咨询 2022-03-06常见的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类型: 1、未经作品权利人许可,擅自发表其作品。 网络环境下侵犯著作权人的发表权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 (1)未经作者许可,将其创作的作品公开化; (2)违背作者的意愿,提前或推迟公开作品; (3)不遵从作者的意愿,以其他形式公开作品。 2、未经许可擅自以复制、展览、发行、放映等方式将作品用于网络传播。 以复制、展览、发行、放映等方式使用作品,须征得著作权人的许可,在著作权人
-
自己画的书法作品如何申请著作权保护云南在线咨询 2022-08-13(1)作者,创作作品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2)其他著作权人,包括通过转让、承受、继承等继受取得著作权的权利人。 作者、其他著作权人或其代理人向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著作权登记部提交登记申请材料并缴纳相应费用后,经登记机构受理、审查,对符合登记要求,申请材料齐备的发放著作权登记证书。 自登记机构受理登记申请后30个工作日办理完成。需要补正材料的,申请人自接到补正通知书后两个月内完成补正,登记机构自
-
著作权网络保护方法辽宁在线咨询 2022-08-11一、刑事救济 我国刑法虽已规定了侵犯著作权罪,但在实践中行政执法人员更多的是“以罚代刑”,即对犯罪行为只追究行政罚款等行政责任,而极少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加大网络著作权的刑事保护力度,给予罪犯足够威慑力的监禁或罚金,是今后著作权刑事审判的方向,也是最强有力的司法保护措施。 二、诉前禁令 诉前禁令指提起诉讼前责令侵权人停止有关行为和财产保全的措施。法院有权依照一方当事人请求,采取及时有效的临时
-
网络时代著作权的保护是如何规定的?江西在线咨询 2022-08-03目前,我国在立法层面已初步建立了涉及互联网版权保护的法律体系,但仍需不断地完善;从司法实务上看,虽已出现众多典型判例,但均未建立良性的解决机制;就理论而言,网络版权案件所涉及到的版权间接责任制度、合理使用制度及技术中立原则等问题有待更深入地探讨。 网络时代版权保护存在的诸多问题问题一:搜索引擎服务商“主观认知”标准 就《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23条规定的“避风港条款”中“应知”与“明知”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