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版权就是著作权,没有区别。著作权是指作者、著作权人依法对作品享有的权利。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财产权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
专有出版权与著作权的牵连和诉权
案情
甲、乙等人各翻译了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若干部,各自授权A出版社独家出版发行,A出版社以单行本的方式分别出版了上述作品。B出版社未经译者和A出版社许可,在其出版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系列出版物三卷中将甲、乙等人的上述翻译作品收入,未署译者名,也未支付稿酬。
获悉此事后,A出版社和甲、乙等先后分别起诉B出版社侵权。A出版社以B侵犯其专有出版权为由,要求B停止侵权、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甲、乙等译者则以B侵犯其署名权、作品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为由,分别起诉要求其停止侵权、公开赔礼道歉和赔偿损失。
法院审理认为甲、乙等人对其经原著作权人授权翻译的作品享有著作权,其以合同方式授予出版社翻译作品的出版权合法有效。A出版社因而取得的专有出版权受法律保护。B的行为侵犯了A的专有出版权和译者的署名权、作品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遂分别判决B对A和甲、乙等承担侵权责任,基本支持了各原告的诉讼请求。
点评
本案的焦点是专有出版权与著作权的利益牵连性以及诉权行使等问题。
专有出版权的法律性质及其范围
专有出版权是指图书出版者在一定期间、一定范围内享有的独占的复制、发行作品的权利。我国著作权法第三十条规定:“图书出版者对著作权人交付出版的作品,按照合同约定享有的专有出版权受法律保护,他人不得出版该作品。”专有出版权并非出版者享有的一项法定权利,它仅仅是出版者从著作权人处依合同继受取得的权利。相应的,著作权人和出版者之间的利益分配也依合同约定进行。
出版者在出版发行作品时虽然并没有附加创作性劳动,但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并承担市场风险,因而各国对出版者的权益均给予足够的重视。我国也如此,将其与表演、录音录像、播放一起规定在著作权法一章中,在著作权许可合同之外专门设有条款对其加以规定。
专有出版权的合同权利性质决定了出版者与著作权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需要通过合同、也只能通过合同进行约定,合同以外的权利均由著作权人保留行使。因而出版权授予出版社并非必须是专有的,双方可以自由选择是否为专有出版权。
专有出版权的授予目的是取得竞争上的一种独占优势,因而,构成直接竞争关系或直接影响到其出版物的市场销售的,均属于对该权利的侵犯。本案被告出版物中完整地收入了涉讼图书内容,虽然没有完全以单行本的方式出版,但仍构成对权利人出版物的直接竞争并影响到其销售。根据1991年《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规定,专有出版权的权利范围为“以同种文字的原版、修订版和缩编本的方式出版图书的独占权利”(2002年修订为“以同种文字的原版、修订版出版图书的专有权利”),本案的侵权方式实质上就属于“以同种文字的原版方式出版图书”。被告关于其出版物是汇编本的答辩,意图以形式上的不完全一致的出版方式逃避实质侵权责任。著作权法中汇编作品作为演绎作品的一种,需要体现汇编者在选材、编排上的独创性,构成新的作品才受保护。而本案中“诺贝尔文学奖”广为人知,获奖作品确定,被告以获得该奖作为“汇编”选材没有任何独创性,因此,其以出版物属“汇编本”作为不构成侵权的答辩理由,当然也不能成立。
专有出版权和著作权利益的牵连性及诉讼方式
有观点认为既然著作权人已将其专有出版权授予出版者,该类侵权行为就应由出版者来主张,出版者获得赔偿后依据双方的合同约定再补偿给著作权人,著作权人不宜直接向侵权人主张侵权责任。笔者认为,该观点忽视了著作权人独立的作品使用权等权利被同时侵害的可能性,实质上剥夺了著作权人对该权利享有的诉权,因而是不可取的。
著作权人和出版者双方的利益都通过出版行为得以实现:著作权人通过让渡一定期限的出版权获得相应的稿酬,出版者通过发行作品实现一定的利润。对专有出版权的保护就是对权利人因支付对价取得的竞争优势的保护,以保障其经济利益的实现,所以未经其许可的出版行为既侵犯了著作权人的权益,同时也损害了专有出版权人的经济利益。本案被告辩称赔偿请求只应由其中的一个权利人主张,专有出版权人和著作权人分别主张将导致双重赔偿的观点显然与事实不符。
也有观点认为基于双方经济利益上的牵连性,应将双方列为共同原告,一同主张权利。笔者认为,双方的诉讼请求及诉讼标的均有不同,且要认定双方存在有不可分割的利害关系,将其作为必要的共同诉讼人仍有些牵强。本案法院以分别立案、合并审理的方式,这对于两种权利人同时诉讼的情形而言很好地解决了双方权利既有独立又有牵连的问题,是恰当的。
著作权人稿酬的支付方式、金额等由出版合同约定,该稿酬可以一次性支付,也可以是依据印刷发行的数量以版税的方式支付,或固定稿酬加一定条件之下的版税方式。侵犯专有出版权的纠纷中,如果稿酬以固定金额方式支付时,侵权者虽然往往同时侵犯到著作权人的署名权、作品使用权,但在专有出版期间的获得报酬权已经实现。在这种情形下,著作权人无权再主张获得报酬权,相应的利益应由专有出版权人享有;如果稿酬支付是后两种情形的,则著作权人获得报酬权和专有出版权人的出版利益都在应予赔偿之列,具体份额应依据双方的合同约定认定,不能简单地以市场一般的版税率或图书出版主管部门规定的稿酬标准认定著作权人的损失,也不宜仅仅依据市场一般的盈利率计算专有出版权人的损失,出版合同中的稿酬约定应该是认定侵权损害的依据。人民法院报房德权朱红英
《著作权法》第五十七条本法所称的著作权即版权。所以说,从法律的上来讲,著作权就是版权。《著作权法》第二条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根据其作者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受本法保护。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未与中国签订协议或者共同参加国际条约的国家的作者以及无国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的成员国出版的,或者在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同时出版的,受本法保护。《著作权法》第十条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一)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二)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三)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四)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五)复制权,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六)发行权,即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七)出租权,即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的权利,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的除外;(八)展览权,即公开陈列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九)表演权,即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十)放映权,即通过放映机、幻灯机等技术设备公开再现美术、摄影、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等的权利。(十一)广播权,即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者传播作品,以有线传播或者转播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以及通过扩音器或者其他传送符号、声音、图像的类似工具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的权利;(十二)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十三)摄制权,即以摄制电影或者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将作品固定在载体上的权利;(十四)改编权,即改变作品,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十五)翻译权,即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权利;(十六)汇编权,即将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过选择或者编排,汇集成新作品的权利;(十七)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著作权人可以许可他人行使前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并依照约定或者本法有关规定获得报酬。
-
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的概念及差异
295人看过
-
版权著作权和软件著作权的区别
55人看过
-
著作权侵权与非法经营行为的法律差异
252人看过
-
商标和著作权法定的差异是怎样的?
184人看过
-
外国著作权人和国内主体的差异
424人看过
-
广东省版权和国家版权的差异是什么?
104人看过
版权是知识产权的一种,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权,版权与著作权是同一概念,版权可以自动取得,也可以登记取得,是作者对自己的著作享有的法定权利。 版权有效期是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在著作权的期限内,作品的著作权受法律保护;著作权期限届满,就丧失... 更多>
-
商标和著作权法定的差异是什么广西在线咨询 2023-02-07商标权著作权的差异有很多,首先这两种权利的保护对象不同,其次保护的条件以及保护的要求不一样,最后权利产生的方式不一样,但是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都属于知识产权,在知识产权范围内。
-
著作人身权与著作财产权:探讨两者的法律差异江西在线咨询 2024-11-20在著作权法体系中,著作人身权与著作财产权这两种权利性质各异,其差异之处如下所述: 首先,二者的归属有所差别。著作人身权专属于作者或初始著作权主体,无法被任意转移或分享;反之,著作财产权不仅可以由初始著作权主体自享,也可由后续著作权主体继承并行使。 其次,二者的保护期限亦存在显著差异。著作人身权通常是永久性的,除非发表权之外,作者终生都有权享有,并且不受时间的限制。同时,这类权利通常也不会受到保护期
-
作品登记证书和著作权的涵义差异河南在线咨询 2025-01-30一、作品登记证书和著作权的区别是什么? 作品登记证书和著作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作品登记证书是指在作品创作完成后,著作权人向相关部门申请登记证书,以证明其享有著作权的证明文件。而著作权则是指依法享有的权利,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以及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二、著作权
-
著作权和邻接权之间的差异点是什么?辽宁在线咨询 2024-12-011. 主体差异。著作权的创作者包括自然人和法人,而邻接权的创作者主要是法人,除表演者外。 2. 保护范围不同。著作权保护的作品包括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而邻接权保护的作品则是经过传播者加工后的作品。著作权的保护体现了作者的创造性劳动,而邻接权主要体现了传播者的创造性劳动。 3. 内容差异。著作权主要涉及作者的人身权,如发表、署名等,以及复制、发行等财产权;邻接权的内容则包括出版者对其出版物的权
-
比较新著作权法与旧法的差异山西在线咨询 2025-01-12根据《著作权法》第十六条,公民在完成法人或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时所创作的作品属于职务作品。除本条第二款的规定外,著作权的归属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其他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在作品完成两年内,除非得到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若作品符合以下情形,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给予作者奖励:(一)主要利用法人或其他组织的